株洲景炎学校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1999年为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景炎中学诞生了。
完全的白手起家。一栋教学楼,十几个老师,二中初中仍在向市区择优录取最好的学生,不起眼的景炎艰难地招收了4个教学班,共163名学生。
但从建校第一天开始,景炎人即以打造株洲民办教育第一品牌为己任,积极借鉴重点中学株洲二中在办学思想、管理制度、治校方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励精图治,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凭借163名未经任何选择入校的学生,开创了一条持续、健康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学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三本”(以人为本、以关爱为本、以社会效益为本)为立足点,将学生目前的学习置于整个成才过程乃至整个人生过程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实践中,学校把这一富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倡导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治学主张,以“两高”(品德高尚,品质高贵)、“两富有”(富有创造力,富有竞争力)作为衡量学生成人和成才的标准,并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适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教育工程”——“青蓝工程”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星光工程”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铸魂工程”注重师生的品德修养,“健心工程”注重师生的身心成长,“三园工程”让绿色校园、信息校园、艺术校园融合一体。五大教育工程处处育人,时时育人。
在谈到创业伊始的那些日子时,范希娟校长动情地说:“十几位创业者彻夜劳动将教室卫生打扫干净,提着开水壶到学生寝室一次次送开水。大家身体力行,把管理工作做到了最细微处,把育人工作做到了最动情处,把教学工作做到了最有效处。那些日子最累,也最开心,老师们放弃了小家的得失,却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家。”
正是这种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精神成就了景炎。来看一组第一届学生的中考数据:入校未经选择的194人参加中考,人平706.82分,优秀率50.51,合格率97.47人平分、优秀率、合格率高居44所初中第一,98人被二中公费录取,创造了教育教学的奇迹。 2007年7月,株洲景炎学校发展史上一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时刻,在株洲发展的温州商会会长潘长海先生正式与二中、教育投资公司签约,做出了投资至少一个亿,购地300亩,三年内建好景炎新校区的承诺。  潘长海先生高度看好景炎的发展,签约几天后,巨额保证金已经打入学校帐户,随后建筑装修公司进入河东校区整修,百余人的施工队伍全面出击,路面硬化、外墙瓷片、教室粉刷、空调安装、绿化规划同时展开,短短20天时间,校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人们不得不惊叹潘长海先生坚决果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潘长海先生在谈到景炎的未来时,充满信心地说:“签约三年过渡期,这是一个最长的期限,我将争取在两年里完成征地建新校的目标。我要为学校负责,要为我的投资负责。景炎要建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成人培训的综合性学校,景炎不仅要成为株洲地区软硬件最好的学校,而且要成为三湘名校。”
立创业潮头笑迎风生水起,举民办大旗喜看山高海阔。忆九年峥嵘岁月,几多耕耘,几多收获,激荡起创业者无尽的豪情。望未来漫漫长途,几多征战,几多辉煌,更张扬起景炎人开拓的精神。景炎人坚信:在高瞻远瞩、实力雄厚的潘长海先生的领导下,明天一定会更灿烂更美好。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株洲景炎学校,品位不断提高,声誉鹤起,由办学之初的4个教学班、163名学生,发展到52个教学班、3108名学生,成为株洲地区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初级中学。先后有来自澳大利亚、日本、上海、深圳、新疆、南京、广州及省内各地的学生在校就读。学校先后多次获得株洲市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党建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范希娟校长荣获2007年株洲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株洲市校长培训班、湘潭县江声中学等十多个单位先后组团来校参观、学习。湖南卫视、湖南教视、《三湘都市报》、株洲电视台、《株洲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过多次报道。景炎已成为株洲地区初中新生的首选学校。 6月30日,芦淞区政府与景炎学校签订新校建设协议书,学校正式落户芦淞区。新校址位于S211线天枫路北侧的芦淞实验学校规划用地,按照公益事业用地性质划分。
景炎学校新校规划征地150亩,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学校董事长潘长海全额投资1.5亿元用于建设新校。学校设置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学生人数4896人,教学班级102个。面向全省、全国招生。校园环境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将建设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硬件最好、环境最美、质量最优的品牌学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