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不可不勤,立志不可不坚;学勤则所得固,志坚则行不移.谁写的

如题所述

该句出自秉志的言论。

秉志,我国著名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86年4月9日出生,于1965年2月21逝世,字农山,原姓翟佳氏,曾用名翟秉志、翟际潜。是我国近现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同时为美国Sigma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

句意为:勤劳学习,坚定意志;勤奋好学所得的只是才牢固,意志坚定的行为才能守住本心。这句话告诫我们勤奋好学和意志坚定使我们学有所得。

类似的句子有: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译:用绳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水珠滴落,天长日久也可以把石头滴穿。喻指只要坚持不懈,勤劳刻苦,力量虽小也能守成艰难的事情。

扩展资料:

秉志不仅为人勤学好问,同时也善于培养人才。

他为中国生物学界培育了大批人才,其中成长为专家的数十人,直接或间接受过训练的学生逾千,中国动物学界许多著名的老专家,都是秉志的学生。

由于秉志学识渊博,研究范围广泛,所以培养出许多专业不同的学生。以他们从事研究的对象来分,有脊椎动物中的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甲壳动物、环形动物、线虫、扁虫、原生动物等。

以学科而论,有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等。 学生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第一、第二任所长分别是王家楫、伍献文,   昆虫学家杨惟义、鱼类和鸟类学家寿振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秉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9

为学不可不勤,立志不可不坚;学勤则所得固,志坚则行不移,这句名言是秉志写的。 

名言解析:

学习一定要勤奋,有志向一定要坚定。勤奋,所学得的东西才记得牢固,意志坚定行为才能没有改变。

作者介绍:

秉志(1886~1965),字农山,原名翟秉志,满族,我国近现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动物学家、教育家。1909年他考取第一届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

秉志长期从事中国生物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工作。是中国第一个生物学系和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创办人,中国动物学会的创始人。在脊椎动物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动物区系分类学、古生物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昆虫学研究方面 

1913—1918年,秉志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从事昆虫学研究,发表论文3篇,他在1915年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加拿大金杆草上虫瘿内的几种昆虫》,是中国人在国外发表的最早的昆虫学论文。

该论文十分详细全面地研究了幼虫栖息于咸水中的一种蝇类的形态学、生态学,以及生长、变态、越冬等规律,特别观察和分析了各虫态的习性、适应性、体色和形态结构对其生存的重要保护性。该文是水生昆虫学的一项出色的研究成果。

2、神经细胞的生长研究方面 

1918-1920年,秉志在美国韦斯特研究所从事脊椎动物神经学研究时,对白鼠及野生黑鼠上颈交感神经节大型神经细胞的生长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包括大型神经细胞的来源、生长方式、生长过程、形态变化等等,特别着重于大型神经细胞生长与年龄(性成熟)和性别的关系,是很有创见的研究

3、解剖学研究方面 

秉志具有精湛的解剖技术,20年代对江豚、虎等脊椎动物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其中江豚内脏的解剖、虎大脑和虎骨骼的研究尤为深入细致,成绩卓著,秉志对江豚的大部分内脏器官进行了解剖和详细的描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秉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6

出自:秉志(著名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秉志(1886.4.9-1965.2.21),字农山,原姓翟佳氏,曾用名翟秉志、翟际潜,河南开封人,著名动物学家,中国近现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美国Sigma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

这句话的含义是:学习一定要勤奋,有志向一定要坚定;勤奋所学得的东西才记得牢固,意志坚定行为才能没有改变。这句话告诫我们在勤奋学习的同时,意志也要足够的坚定。

扩展资料:

秉志主要成就

1、昆虫学研究方面

1913—1918年,秉志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从事昆虫学研究,发表论文3篇,他在1915年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加拿大金杆草上虫瘿内的几种昆虫》,是中国人在国外发表的最早的昆虫学论文。

2、神经细胞的生长研究方面

1918-1920年,秉志在美国韦斯特研究所从事脊椎动物神经学研究时,对白鼠及野生黑鼠上颈交感神经节大型神经细胞的生长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包括大型神经细胞的来源、生长方式、生长过程、形态变化等等,特别着重于大型神经细胞生长与年龄(性成熟)和性别的关系,是很有创见的研究。

3、解剖学研究方面

秉志具有精湛的解剖技术,20年代对江豚、虎等脊椎动物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其中江豚内脏的解剖、虎大脑和虎骨骼的研究尤为深入细致,成绩卓著,秉志对江豚的大部分内脏器官进行了解剖和详细的描述。

4、大脑皮层的功能研究方面

秉志对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的功能钻研很深。他对豚鼠、家兔、白鼠等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功能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重点研究了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定位,以及大脑皮层损伤后的影响,提出了在大脑皮层高度发达和分化的哺乳动物中所存在的普遍规律。

5、分类区系调查方面

秉志在1923年发表的《浙江沿海动物采集记》中指出,浙江沿海动物采集是对中国沿海动物调查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有4个目的:

(1)研究中国海洋动物区系的分类与分布

(2)与欧美各博物馆交换标本

(3)为中国院校提供实验材料

(4)研究海产食品以促进渔业发展

6、化石的研究方面

秉志对昆虫、软体动物、鱼类、龟类的化石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鉴定了许多新科、新属和新种。他所研究的化石采自山东、热河、河南、内蒙、周口店、山西、抚顺、浙江、新疆等地,包括上新世、渐新世、始新世、白垩纪等时期的标本。

7、鲤鱼实验形态学研究独具特色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秉志制订了长期的研究计划,要对鲤鱼的形态学、胚胎学、生理生化、实验生物学等一一进行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秉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为学不可不勤,立志不可不坚;学勤则所得固,志坚则行不移.
秉志 写的。
作者简介:
秉志(1886~1965),字农山,原名翟秉志,满族,我国近现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动物学家、教育家。1909年他考取第一届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刊行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杂志。从20年代起,长期从事中国生物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工作。是中国第一个生物学系和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创办人,中国动物学会的创始人。培养出一批不同分支领域的早期动物学家。在脊椎动物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动物区系分类学、古生物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50年代后,全面地研究鲤鱼实验形态学,充实和提高了鱼类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01-07
  是秉志写的。

  秉志(1886-1965),满族,动物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刊行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杂志。从20年代起,长期从事中国生物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工作。是中国第一个生物学系和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创办人,中国动物学会的创始人。培养出一批不同分支领域的早期动物学家。在脊椎动物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动物区系分类学、古生物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50年代后,全面地研究鲤鱼实验形态学,充实和提高了鱼类生物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