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楼梦》诗学美学意蕴(250~3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红楼梦》意蕴的三个层面是:
第一个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5%)
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它是贵族之家衰亡的社会历史悲剧;它是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它是审美理想(情与美)被毁灭的悲剧。(5%)
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曹雪芹对生命、人生、存在的形而上的哲理感悟、感兴、感叹。(5%)
《红楼梦》意蕴的三个层面的关系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红楼梦》的人物、情节构成社会历史生活画面。这是第一层。作者的审美理想突破这个现实。这是第二层。再进一步,从根本上追问和体验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这是第三层。(5%)

《红楼梦》的意蕴
一.艺术作品阐释的无限可能性
艺术作品的"意蕴"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很不容易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来表达。
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说出来的东西,只是艺术作品"意蕴"的一种近似的概括和描述。
一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意蕴极其丰美,一种阐释往往只能照亮它的某一种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它的全部意蕴,因此,对这类作品的阐释,就可以无限地继续下去。
二.红学家写了许多文章和著作对《红楼梦》进行阐释,但是《红楼梦》意蕴的有的重要层面并未阐释清楚,而有的重要层面则被忽略了。
三.《红楼梦》的意蕴大致可以分析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如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
四.第二个层面,《红楼梦》的悲剧性。
《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之家的衰亡(由盛到衰)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而是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简单一点也可以说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从汤显祖那里继承下来的,这个审美理想就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
曹雪芹虚构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但是这个理想世界很快就被周围的恶浊世界吞噬了。"冷月葬花魂"是这个悲剧的概括。
五.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著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感悟和感叹。这就是《红楼梦》的意境。这就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层面。
《红楼梦》的人生感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生(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一个是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
六.《红楼梦》意蕴的三个层面之间的联系。
七.《红楼梦》是说不完的。我们中国人对《红楼梦》的阐释,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也正因为这样,《红楼梦》才永远是一部"活"的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