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迪安带你领略每个历史上的今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01
  1904年4月13日
  俄舰队司令在海战中葬生

  日俄海军在中国海域大战

  1904年4月13日,俄舰队司令马卡洛夫率舰队出海,与日本舰队相遇,马卡洛夫企图将日本舰队引诱至海岸炮火射程之内,便下令舰队返航。不料在返航途中,旗舰“玻德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中了日本的机械水雷,触雷部位正是机舱,舰只立即沉没,马卡洛夫与652名官兵葬身海底。7名军官及32名水手得救。其中有大副西里尔大公爵,他当时在驾驶楼的上层。

  俄国新任的舰队司令官维特格甫特是一个庸碌无能之辈,不敢出海作战,完全放弃了制海权。 同时,日本陆军在朝鲜的作战也取得优势。4日日军占朝鲜义州。29日,日军渡过鸭绿江。

  日俄海军在中国海域大战

  1919年4月13日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919年4月13日,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中,艾伯特政府镇压了1919年1月的柏林起义,随后进行了国民议会选举,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十一月革命受到严重挫折,但斗争并未结束。1919年4月7日,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宣布在巴伐利亚建立苏维埃共和国,但右翼势力发动暴乱, 推翻了此政府。4月13日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击败暴乱分子,夺取了政权。当晚成立由共产党人和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左翼组成的行动委员会,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首脑为共产党人欧根-列威纳。

  巴伐利亚苏维埃政府把铁路、银行收归国有,对工业生产和产品分配实行工人监督,并组织了红军。但是社会民主党政府派军镇压。5月1日,政府军攻入慕尼黑,几百名共产党人和群众遭到杀害。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镇压下去,德国十一月革命也告结束。

  1939年4月13日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洗星海(左)和田汉

  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应作曲家冼星海之约,在延安完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于3月31日完成了大合唱全部音乐的创作。

  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由抗敌演出队第3队首次演出。邬析零指挥,作品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9个乐章组成, 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灿烂历史,赞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展示了一幅全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壮烈图景。首演后引起巨大的反响,在全国广泛流传。它对现代中国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1年4月13日
  日苏中立条约签订

  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在莫斯科订立中立条约

  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时局处理要纲》, 欲乘纳粹德国横扫欧洲、英、法败退之机,武力南进,为避免南北两线作战,决定大幅度调整对苏关系。苏联为加强西线战备,也希望改善日苏关系。

  1940年12月日本驻苏大使建川美次奉命向苏联表明订立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意图,但苏联只同意订立日苏中立条约。 1941年3月外务大臣松冈洋右访问德国,4月归国途经莫斯科,7日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展开缔约谈判。13日双方订立《日苏中立条约》,规定: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缔约一方若受到第三国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条约有效期为5年等。 作为该条约附件,附加日苏分别承认蒙古与伪“满洲国”领土完整、不可侵犯的共同声明。

  《日苏中立条约》的订立,解除了日本大举南进的后顾之忧,加快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步伐。

  1944年4月13日
  苏联收复刻赤半岛

  苏联农民在刻赤战场上的死者中寻找朋友和家人

  1944年4月13日,两年前从苏联手中被夺走的, 位于黑海中的刻赤半岛,很快又要回到苏联手中。在过去的两天内,苏联军队在克里米亚取得了巨大进展。 他们于4月11日收复了主要沿海城市,包括重要的工业港口敖德萨。今天,苏联军队稳固地驻扎在距克里米亚首都辛菲罗波尔11英里的地方。

  苏联黑海舰队阻止了德军从水路撤退。苏联轰炸机横扫海岸线,将轴心国军队进一步逼向内陆。苏联空军刚刚开始轰炸位于塞瓦斯托波尔西南240英里的罗马尼亚港口康斯坦萨。 雨季结束,克里米亚的飞机场变干,容易接近。苏联飞机可以很容易地来回于布加勒斯特和普洛耶什蒂油田等地区之间。

  混乱的轴心国军队没有预定的陆地逃跑路线。美联社和合众社估计,有10万德国军队驻扎在克里米亚。然而,没有人能猜出,现在究竟有多少德军在守卫塞瓦斯托波尔。那座位于克里米亚西南端的城市是一座极为重要的海军基地,德军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敖德萨解放的消息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斗志。在这座城市落入马利诺夫斯基将军的军队手中的几小时后,莫斯科礼炮齐鸣,放出红、白、绿三色的照明弹,来庆祝这一重大胜利。马利诺夫斯基的高兴还有他自己的原因:他自己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敖德萨人。

  1945年4月13日
  苏联红军收复维也纳

  苏联红军进驻维也纳

  1945年4月13日, 经过几天激烈的巷战,维也纳落入红军手中,数以千计的德国士兵成了战俘,苏军又封锁了一条主要铁路,德军主要从那里溃逃。

  德军在利奥波得城古老的犹太区和两个商业区进行垂死的抵抗。苏军声言,德国士兵在极其绝望之中,竟歇斯底里地把枪口对准毫无防犯的老百姓。一份来自莫斯科的电讯把德军最后的抵抗描述为“混乱的暴徒之战”。

  苏军攻占了东普鲁士首都柯尼斯堡,俘获9万多名战俘。 苏军用梯子攀上了中世纪城堡的大墙, 并且用现代化的自动步枪杀死了大批防卫军。德军说,城市的陷落使他们失去了大量弹药。

  1957年4月13日
  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1957.4.13)

  1964年4月13日
  普瓦捷赢得奥斯卡金奖

  普瓦捷主演的《田野里的百合花》

  1964年4月13日,赢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第一个黑人今晚在接受奖金时说:“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西德尼-普瓦捷主演了《田野里的百合花》。在他之前获大奖的黑人是《飘》中最佳女配角海蒂-麦克丹尼尔。

  1975年4月13日
  乍得政局动荡

  1975年4月13日,武装部队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政权,并于当天宣布接管政权,前总统托姆巴巴耶在政变时受伤后死去。

  15日, 武装部队宣布成立由9人组成的最高军事委员会来领导国家,前武装部队司令费利克斯-马卢姆出任委员会主席。 前总统托姆巴巴耶曾因执行歧视北方的政策而导致国内局势动荡。马卢姆上台后,强调民族和解政策,主张谈判解决内战问题,并限期法国军队撤离乍得。

  1962年托姆巴巴耶成为乍得共和国首任总统,他推行歧视北方的政策,导致国内局势动乱。1965年乍得民族解放阵线成立,武装反对政府,乍得曾陷入内战。

  1975年4月13日马卢姆上台,并于1978年1月与“北方武装部队”领导人哈布雷组成民族团结临时政府。但“北武”前领导人古库尼拒绝承认新政府,组织武装力量迅速占领了1/2的国土。1979年3月马辞职,11月组成全国团结过渡政府。就在次年的11月,利比亚应古库尼“请求”,出兵乍得,把哈布雷的“北武”赶出首都。而当1981年11月利军撤离乍得后,“北武”发动反攻,并于1982年6月攻入首都,10月组成新政府。1983年6月古库尼部队又在利比亚支持下进攻政府军。哈政府在法国等支持下才遏制了古部队南下,双方在北纬15度线上形成军事对峙局面。到1986年,哈布雷逐步强大,以前反哈的各派包括古库巴在内都倒向了哈。在1986年11月古库尼派军队与政府军达成停火协议,共向抗击利比亚。乍得冲突从而转化为乍、利冲突。

  1978年4月13日
  文革后第一个外国交响乐团来华演出

  1978年4月,中国接待了文革后第一个来华演出的外国交响乐团。 在离钓鱼台国宾馆不远处,有一座如今己不大受注意的礼堂--红塔礼堂。在这个当时首都音响效果最好的地方,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率波士顿交响乐团举行了绕梁三日的演出。

  此次属文化交流的访华演出如今看来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预期的目的,和中国乒乓球队访美一样,它奏响了中美建交的序曲。 8个月后,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访华演出期间,小征泽尔还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一场交响音乐会。

  1987年4月13日
  中葡澳门问题联合声明正式签署
  中葡澳门问题联合声明在京正式签
  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88年4月13日
  海南成为中国第31个省
  1988年4月26日海口数万名群众庆祝海南省政府正式挂牌

  1988年4月13日, 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海南建省,海南岛成为中国第31个省。同日,七届人大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同意把海南岛建设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对外商投资可以给予比其他经济特区现行规定更加放宽的政策,经济管理体制也可以更为灵活。

  9月5日,中共海南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许士杰为省委书记,在此之前召开的人民代表会议上选出梁湘为省长。海地建省后简称“琼”,人民政府驻地海口市。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第2个回答  2014-08-01
  1904年4月13日
  俄舰队司令在海战中葬生

  日俄海军在中国海域大战

  1904年4月13日,俄舰队司令马卡洛夫率舰队出海,与日本舰队相遇,马卡洛夫企图将日本舰队引诱至海岸炮火射程之内,便下令舰队返航。不料在返航途中,旗舰“玻德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中了日本的机械水雷,触雷部位正是机舱,舰只立即沉没,马卡洛夫与652名官兵葬身海底。7名军官及32名水手得救。其中有大副西里尔大公爵,他当时在驾驶楼的上层。

  俄国新任的舰队司令官维特格甫特是一个庸碌无能之辈,不敢出海作战,完全放弃了制海权。 同时,日本陆军在朝鲜的作战也取得优势。4日日军占朝鲜义州。29日,日军渡过鸭绿江。

  日俄海军在中国海域大战

  1919年4月13日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919年4月13日,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中,艾伯特政府镇压了1919年1月的柏林起义,随后进行了国民议会选举,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十一月革命受到严重挫折,但斗争并未结束。1919年4月7日,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宣布在巴伐利亚建立苏维埃共和国,但右翼势力发动暴乱, 推翻了此政府。4月13日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击败暴乱分子,夺取了政权。当晚成立由共产党人和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左翼组成的行动委员会,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首脑为共产党人欧根-列威纳。

  巴伐利亚苏维埃政府把铁路、银行收归国有,对工业生产和产品分配实行工人监督,并组织了红军。但是社会民主党政府派军镇压。5月1日,政府军攻入慕尼黑,几百名共产党人和群众遭到杀害。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镇压下去,德国十一月革命也告结束。

  1939年4月13日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洗星海(左)和田汉

  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应作曲家冼星海之约,在延安完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于3月31日完成了大合唱全部音乐的创作。

  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由抗敌演出队第3队首次演出。邬析零指挥,作品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9个乐章组成, 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灿烂历史,赞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展示了一幅全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壮烈图景。首演后引起巨大的反响,在全国广泛流传。它对现代中国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1年4月13日
  日苏中立条约签订

  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在莫斯科订立中立条约

  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时局处理要纲》, 欲乘纳粹德国横扫欧洲、英、法败退之机,武力南进,为避免南北两线作战,决定大幅度调整对苏关系。苏联为加强西线战备,也希望改善日苏关系。

  1940年12月日本驻苏大使建川美次奉命向苏联表明订立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意图,但苏联只同意订立日苏中立条约。 1941年3月外务大臣松冈洋右访问德国,4月归国途经莫斯科,7日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展开缔约谈判。13日双方订立《日苏中立条约》,规定: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缔约一方若受到第三国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条约有效期为5年等。 作为该条约附件,附加日苏分别承认蒙古与伪“满洲国”领土完整、不可侵犯的共同声明。

  《日苏中立条约》的订立,解除了日本大举南进的后顾之忧,加快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步伐。

  1944年4月13日
  苏联收复刻赤半岛

  苏联农民在刻赤战场上的死者中寻找朋友和家人

  1944年4月13日,两年前从苏联手中被夺走的, 位于黑海中的刻赤半岛,很快又要回到苏联手中。在过去的两天内,苏联军队在克里米亚取得了巨大进展。 他们于4月11日收复了主要沿海城市,包括重要的工业港口敖德萨。今天,苏联军队稳固地驻扎在距克里米亚首都辛菲罗波尔11英里的地方。

  苏联黑海舰队阻止了德军从水路撤退。苏联轰炸机横扫海岸线,将轴心国军队进一步逼向内陆。苏联空军刚刚开始轰炸位于塞瓦斯托波尔西南240英里的罗马尼亚港口康斯坦萨。 雨季结束,克里米亚的飞机场变干,容易接近。苏联飞机可以很容易地来回于布加勒斯特和普洛耶什蒂油田等地区之间。

  混乱的轴心国军队没有预定的陆地逃跑路线。美联社和合众社估计,有10万德国军队驻扎在克里米亚。然而,没有人能猜出,现在究竟有多少德军在守卫塞瓦斯托波尔。那座位于克里米亚西南端的城市是一座极为重要的海军基地,德军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敖德萨解放的消息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斗志。在这座城市落入马利诺夫斯基将军的军队手中的几小时后,莫斯科礼炮齐鸣,放出红、白、绿三色的照明弹,来庆祝这一重大胜利。马利诺夫斯基的高兴还有他自己的原因:他自己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敖德萨人。

  1945年4月13日
  苏联红军收复维也纳

  苏联红军进驻维也纳

  1945年4月13日, 经过几天激烈的巷战,维也纳落入红军手中,数以千计的德国士兵成了战俘,苏军又封锁了一条主要铁路,德军主要从那里溃逃。

  德军在利奥波得城古老的犹太区和两个商业区进行垂死的抵抗。苏军声言,德国士兵在极其绝望之中,竟歇斯底里地把枪口对准毫无防犯的老百姓。一份来自莫斯科的电讯把德军最后的抵抗描述为“混乱的暴徒之战”。

  苏军攻占了东普鲁士首都柯尼斯堡,俘获9万多名战俘。 苏军用梯子攀上了中世纪城堡的大墙, 并且用现代化的自动步枪杀死了大批防卫军。德军说,城市的陷落使他们失去了大量弹药。

  1957年4月13日
  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1957.4.13)

  1964年4月13日
  普瓦捷赢得奥斯卡金奖

  普瓦捷主演的《田野里的百合花》

  1964年4月13日,赢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第一个黑人今晚在接受奖金时说:“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西德尼-普瓦捷主演了《田野里的百合花》。在他之前获大奖的黑人是《飘》中最佳女配角海蒂-麦克丹尼尔。

  1975年4月13日
  乍得政局动荡

  1975年4月13日,武装部队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政权,并于当天宣布接管政权,前总统托姆巴巴耶在政变时受伤后死去。

  15日, 武装部队宣布成立由9人组成的最高军事委员会来领导国家,前武装部队司令费利克斯-马卢姆出任委员会主席。 前总统托姆巴巴耶曾因执行歧视北方的政策而导致国内局势动荡。马卢姆上台后,强调民族和解政策,主张谈判解决内战问题,并限期法国军队撤离乍得。

  1962年托姆巴巴耶成为乍得共和国首任总统,他推行歧视北方的政策,导致国内局势动乱。1965年乍得民族解放阵线成立,武装反对政府,乍得曾陷入内战。

  1975年4月13日马卢姆上台,并于1978年1月与“北方武装部队”领导人哈布雷组成民族团结临时政府。但“北武”前领导人古库尼拒绝承认新政府,组织武装力量迅速占领了1/2的国土。1979年3月马辞职,11月组成全国团结过渡政府。就在次年的11月,利比亚应古库尼“请求”,出兵乍得,把哈布雷的“北武”赶出首都。而当1981年11月利军撤离乍得后,“北武”发动反攻,并于1982年6月攻入首都,10月组成新政府。1983年6月古库尼部队又在利比亚支持下进攻政府军。哈政府在法国等支持下才遏制了古部队南下,双方在北纬15度线上形成军事对峙局面。到1986年,哈布雷逐步强大,以前反哈的各派包括古库巴在内都倒向了哈。在1986年11月古库尼派军队与政府军达成停火协议,共向抗击利比亚。乍得冲突从而转化为乍、利冲突。

  1978年4月13日
  文革后第一个外国交响乐团来华演出

  1978年4月,中国接待了文革后第一个来华演出的外国交响乐团。 在离钓鱼台国宾馆不远处,有一座如今己不大受注意的礼堂--红塔礼堂。在这个当时首都音响效果最好的地方,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率波士顿交响乐团举行了绕梁三日的演出。

  此次属文化交流的访华演出如今看来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预期的目的,和中国乒乓球队访美一样,它奏响了中美建交的序曲。 8个月后,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访华演出期间,小征泽尔还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一场交响音乐会。

  1987年4月13日
  中葡澳门问题联合声明正式签署
  中葡澳门问题联合声明在京正式签
  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88年4月13日
  海南成为中国第31个省
  1988年4月26日海口数万名群众庆祝海南省政府正式挂牌

  1988年4月13日, 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海南建省,海南岛成为中国第31个省。同日,七届人大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同意把海南岛建设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对外商投资可以给予比其他经济特区现行规定更加放宽的政策,经济管理体制也可以更为灵活。

  9月5日,中共海南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许士杰为省委书记,在此之前召开的人民代表会议上选出梁湘为省长。海地建省后简称“琼”,人民政府驻地海口市。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14-08-01
  1904年4月13日
  俄舰队司令在海战中葬生

  日俄海军在中国海域大战

  1904年4月13日,俄舰队司令马卡洛夫率舰队出海,与日本舰队相遇,马卡洛夫企图将日本舰队引诱至海岸炮火射程之内,便下令舰队返航。不料在返航途中,旗舰“玻德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中了日本的机械水雷,触雷部位正是机舱,舰只立即沉没,马卡洛夫与652名官兵葬身海底。7名军官及32名水手得救。其中有大副西里尔大公爵,他当时在驾驶楼的上层。

  俄国新任的舰队司令官维特格甫特是一个庸碌无能之辈,不敢出海作战,完全放弃了制海权。 同时,日本陆军在朝鲜的作战也取得优势。4日日军占朝鲜义州。29日,日军渡过鸭绿江。

  日俄海军在中国海域大战

  1919年4月13日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919年4月13日,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中,艾伯特政府镇压了1919年1月的柏林起义,随后进行了国民议会选举,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十一月革命受到严重挫折,但斗争并未结束。1919年4月7日,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宣布在巴伐利亚建立苏维埃共和国,但右翼势力发动暴乱, 推翻了此政府。4月13日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击败暴乱分子,夺取了政权。当晚成立由共产党人和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左翼组成的行动委员会,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首脑为共产党人欧根-列威纳。

  巴伐利亚苏维埃政府把铁路、银行收归国有,对工业生产和产品分配实行工人监督,并组织了红军。但是社会民主党政府派军镇压。5月1日,政府军攻入慕尼黑,几百名共产党人和群众遭到杀害。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镇压下去,德国十一月革命也告结束。

  1939年4月13日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洗星海(左)和田汉

  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应作曲家冼星海之约,在延安完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于3月31日完成了大合唱全部音乐的创作。

  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由抗敌演出队第3队首次演出。邬析零指挥,作品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9个乐章组成, 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灿烂历史,赞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展示了一幅全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壮烈图景。首演后引起巨大的反响,在全国广泛流传。它对现代中国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1年4月13日
  日苏中立条约签订

  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在莫斯科订立中立条约

  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时局处理要纲》, 欲乘纳粹德国横扫欧洲、英、法败退之机,武力南进,为避免南北两线作战,决定大幅度调整对苏关系。苏联为加强西线战备,也希望改善日苏关系。

  1940年12月日本驻苏大使建川美次奉命向苏联表明订立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意图,但苏联只同意订立日苏中立条约。 1941年3月外务大臣松冈洋右访问德国,4月归国途经莫斯科,7日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展开缔约谈判。13日双方订立《日苏中立条约》,规定: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缔约一方若受到第三国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条约有效期为5年等。 作为该条约附件,附加日苏分别承认蒙古与伪“满洲国”领土完整、不可侵犯的共同声明。

  《日苏中立条约》的订立,解除了日本大举南进的后顾之忧,加快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步伐。

  1944年4月13日
  苏联收复刻赤半岛

  苏联农民在刻赤战场上的死者中寻找朋友和家人

  1944年4月13日,两年前从苏联手中被夺走的, 位于黑海中的刻赤半岛,很快又要回到苏联手中。在过去的两天内,苏联军队在克里米亚取得了巨大进展。 他们于4月11日收复了主要沿海城市,包括重要的工业港口敖德萨。今天,苏联军队稳固地驻扎在距克里米亚首都辛菲罗波尔11英里的地方。

  苏联黑海舰队阻止了德军从水路撤退。苏联轰炸机横扫海岸线,将轴心国军队进一步逼向内陆。苏联空军刚刚开始轰炸位于塞瓦斯托波尔西南240英里的罗马尼亚港口康斯坦萨。 雨季结束,克里米亚的飞机场变干,容易接近。苏联飞机可以很容易地来回于布加勒斯特和普洛耶什蒂油田等地区之间。

  混乱的轴心国军队没有预定的陆地逃跑路线。美联社和合众社估计,有10万德国军队驻扎在克里米亚。然而,没有人能猜出,现在究竟有多少德军在守卫塞瓦斯托波尔。那座位于克里米亚西南端的城市是一座极为重要的海军基地,德军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敖德萨解放的消息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斗志。在这座城市落入马利诺夫斯基将军的军队手中的几小时后,莫斯科礼炮齐鸣,放出红、白、绿三色的照明弹,来庆祝这一重大胜利。马利诺夫斯基的高兴还有他自己的原因:他自己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敖德萨人。

  1945年4月13日
  苏联红军收复维也纳

  苏联红军进驻维也纳

  1945年4月13日, 经过几天激烈的巷战,维也纳落入红军手中,数以千计的德国士兵成了战俘,苏军又封锁了一条主要铁路,德军主要从那里溃逃。

  德军在利奥波得城古老的犹太区和两个商业区进行垂死的抵抗。苏军声言,德国士兵在极其绝望之中,竟歇斯底里地把枪口对准毫无防犯的老百姓。一份来自莫斯科的电讯把德军最后的抵抗描述为“混乱的暴徒之战”。

  苏军攻占了东普鲁士首都柯尼斯堡,俘获9万多名战俘。 苏军用梯子攀上了中世纪城堡的大墙, 并且用现代化的自动步枪杀死了大批防卫军。德军说,城市的陷落使他们失去了大量弹药。

  1957年4月13日
  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1957.4.13)

  1964年4月13日
  普瓦捷赢得奥斯卡金奖

  普瓦捷主演的《田野里的百合花》

  1964年4月13日,赢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第一个黑人今晚在接受奖金时说:“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西德尼-普瓦捷主演了《田野里的百合花》。在他之前获大奖的黑人是《飘》中最佳女配角海蒂-麦克丹尼尔。

  1975年4月13日
  乍得政局动荡

  1975年4月13日,武装部队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政权,并于当天宣布接管政权,前总统托姆巴巴耶在政变时受伤后死去。

  15日, 武装部队宣布成立由9人组成的最高军事委员会来领导国家,前武装部队司令费利克斯-马卢姆出任委员会主席。 前总统托姆巴巴耶曾因执行歧视北方的政策而导致国内局势动荡。马卢姆上台后,强调民族和解政策,主张谈判解决内战问题,并限期法国军队撤离乍得。

  1962年托姆巴巴耶成为乍得共和国首任总统,他推行歧视北方的政策,导致国内局势动乱。1965年乍得民族解放阵线成立,武装反对政府,乍得曾陷入内战。

  1975年4月13日马卢姆上台,并于1978年1月与“北方武装部队”领导人哈布雷组成民族团结临时政府。但“北武”前领导人古库尼拒绝承认新政府,组织武装力量迅速占领了1/2的国土。1979年3月马辞职,11月组成全国团结过渡政府。就在次年的11月,利比亚应古库尼“请求”,出兵乍得,把哈布雷的“北武”赶出首都。而当1981年11月利军撤离乍得后,“北武”发动反攻,并于1982年6月攻入首都,10月组成新政府。1983年6月古库尼部队又在利比亚支持下进攻政府军。哈政府在法国等支持下才遏制了古部队南下,双方在北纬15度线上形成军事对峙局面。到1986年,哈布雷逐步强大,以前反哈的各派包括古库巴在内都倒向了哈。在1986年11月古库尼派军队与政府军达成停火协议,共向抗击利比亚。乍得冲突从而转化为乍、利冲突。

  1978年4月13日
  文革后第一个外国交响乐团来华演出

  1978年4月,中国接待了文革后第一个来华演出的外国交响乐团。 在离钓鱼台国宾馆不远处,有一座如今己不大受注意的礼堂--红塔礼堂。在这个当时首都音响效果最好的地方,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率波士顿交响乐团举行了绕梁三日的演出。

  此次属文化交流的访华演出如今看来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预期的目的,和中国乒乓球队访美一样,它奏响了中美建交的序曲。 8个月后,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访华演出期间,小征泽尔还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一场交响音乐会。

  1987年4月13日
  中葡澳门问题联合声明正式签署
  中葡澳门问题联合声明在京正式签
  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88年4月13日
  海南成为中国第31个省
  1988年4月26日海口数万名群众庆祝海南省政府正式挂牌

  1988年4月13日, 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海南建省,海南岛成为中国第31个省。同日,七届人大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同意把海南岛建设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对外商投资可以给予比其他经济特区现行规定更加放宽的政策,经济管理体制也可以更为灵活。

  9月5日,中共海南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许士杰为省委书记,在此之前召开的人民代表会议上选出梁湘为省长。海地建省后简称“琼”,人民政府驻地海口市。
第4个回答  2014-08-01
下载一个“倒数日”的软件 可以查看“历史上的今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