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题所述

        ”如何上好一堂课”是课程与教学论之类的学科所关注的重点。不过,至今没发现谁是因为学了课程与教学论就能把课上得很好。事实上,教“如何上好一堂课”的课只能告诉讲师一个基本规范,有了这个规范至少能保证讲师把课上到及格分,却无法使其达到优秀。上好课的真正秘诀绝不在于懂得多少上课的理论,也绝不在于单纯的经验积累(上课多并不代表上课好),而在于实践与反思,关键在于学生有所得,课堂效果好。

如何上好一堂课?

      “上好一堂课”是所有讲师的梦想。要解决“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需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关于好课的评价标准,课程与教学论相关领域的专家已经给出了汗牛充栋的研究成果。如果要给好课列一个简明扼要的公式,将会是:

好课=好讲师(60%)+好备课(30%)+好学员(10%)

        好课离不开好讲师,好讲师在好课中毫无疑问占有主导性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讲师可以称为好讲师呢?也可以列出一个公式来说明,即:

好讲师=好声音(10%)+授课艺术(30%)+知识价值(40%)+启发性(20%)

        好声音能够抓住学员的耳朵,使其有如沐春风之感。好声音固然有先天的嗓音条件限制,但经过练习,也能够在音色、节奏、重音等方面有所改进。授课艺术就是指知识传授的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运用、游戏互动、幽默风趣等各个方面。知识价值就是指讲师能够提供的知识内容及其对于学员生涯发展的意义,知识既包括专业性知识,也包括通识性知识。启发性就是指讲师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员举一反三、产生有益联想和体悟。

        好课离不开好备课。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再好的讲师,都必须备课:

好备课=目的明确(40%)+方法得当(30%)+内容充实(30%)

        目的明确就是指教学目标必须清晰,重点、难点明确。如果上课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再精彩,也不过是“看热闹”。方法得当就是指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模拟仿真法等。方法不佳,知识就无法深入学员内心,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内容充实就是指在教学课时和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学员的知识获得率。

        好课离不开好学员。不可否认,讲师不能选择教学对象,但是好学员确实能够提升授课效果。这里强调好学员,并不是要求学员有多好的知识基础、多高的参与意识或者多强的思维能力,而是说讲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根据学员情况,调动学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授课前,讲师必须对学员的基本情况有所把握,能够根据学员特点设计课堂,并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调整授课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好讲师、好备课和好学员是统一的整体,绝不能互相割裂、孤立理解。但是,三者的地位也并不对等:好讲师比好备课重要,好备课又比好学员重要。也就是说,好讲师是核心。如何成为好讲师呢?结论是:

好讲师养成=经验学习+演员的自我修养

          经验学习包括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好讲师如果有条件,应该以直接经验学习为主,即现实地参与到研究领域之中,掌握核心知识、技术和技能。通常,讲师的亲身经历最有说服力。但并不是所有知识技能都能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获得,此时,好讲师就必须通过间接的方式,比如读书、交流、模拟等掌握相关要点。由于上课多少带有“表演”性质,因此,好讲师应该深刻意识到上课与课下聊天交流有本质区别,课堂效果要好,讲师必须注重视觉、听觉效果,讲究授课艺术。这就提示,好讲师不仅要腹中有墨水,还要能够运用墨水画出亮丽的图卷,这就必须加强“演员的自我修养”了。那么,作为授课对象的学员究竟喜欢什么呢?答案是:

学员最喜欢=故事+游戏+箴言+讲师个人

        人是天生爱听故事的动物,故事具有生动性,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比如,“我当年”、“我一朋友”、“我一同学”和“别人家孩子”是永远的故事主角。但是这些故事既能传达知识,又能引起共鸣,最关键是,能让学员感到“新鲜”,无论那是正史还是野史。

        掌握方法只能通过游戏互动,没有游戏,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游戏互动专治各种“不服”,尤其是眼高手低。游戏有趣味性,操作性、动手性强,能让人保持旺盛的精力。不过,课堂上永远有两种人:爱玩游戏的和不爱玩游戏的。对于那些爱玩游戏的,应该尽量吸引他们参与。对于不爱玩游戏的,一方面,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害羞、恐惧等情绪,尽最大力量吸引他们参与;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课堂分享等方式,使他们通过观看、倾听,了解到方法和技能。游戏互动必须吸引人和有“挑战性”,且为课程目标服务。游戏吸引人,就能保证教学效果;有“挑战性”,会激发参与者的斗志;为课程目标服务,是开展游戏的首要目的。

        箴言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容易记住和运用。箴言并不是需要讲师字字珠玑,而是提醒讲师对知识点、重点、难点及时总结,考虑学员的记忆、学习规律,用简单的词汇、语言把课程的核心要义表述出来。

        学员喜欢那些富有个人魅力的讲师。所谓富有个人魅力,比较浅层次的就是讲师的个人长相、形象气质、语腔语调等;比较深层次的是诙谐幽默、才思敏捷、知识渊博等。从调查研究的情况看,许多学员学习的动力就在于喜欢某位授课讲师,甚至因此直接影响成绩好坏。因此,除了丰富授课内容和提高授课艺术之外,培养讲师的个人魅力也十分重要。

        在生涯教育领域,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呢?简言之:

生涯教育好课=问题导向+贴近现实+课堂精彩+实用高效

        生涯教育不能仅仅是体系导向,这是因为授课对象不是研究人员,没有必要从体系高度把握生涯教育的全体。学员需要的仅仅只是与自身问题、个性需求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讲师必须有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展开课程。讲师首先要从整体上理解生涯问题的特殊性:一方面,复杂性程度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解决,与问题共存是常态。另一方面,尽管生涯教育领域有许多理论,但其毕竟不是理论性课程,贴近现实是必然要求。

        贴近现实包括三层含义:了解学员特质和需求、了解工作世界和了解人职匹配规律。讲师通常对学员了解的更为深入(亲身经历或辅导员、班主任身份使然),但并不深刻了解工作世界(与自己无必然关系、参考资料少),因此很多时候对人职匹配规律理解不到位(受他人影响冲动就业、无力应对求职面试实战)。讲师需要及时补上短板。

        课堂精彩需要依托讲师讲授、游戏互动和深度交流。对于讲师(尤其是高校讲师)而言,理论讲授是传统擅长项目,不仅不能放弃,还必须发挥良好作用。理论能否感染人,重点是看内容是否有价值(知识性、启发性),逻辑是不是严密,语言是不是得体(用词准确、语境合适)等。

          实用高效是因为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必须以实效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但是,实用不等于庸俗,绝不能理解为投机取巧;更不是“鸡汤”,需要发生持久、切实的行动效果。

        对上好生涯教育课的一个更高要求是创新。当前,生涯基础理论发展极其缓慢,可以说,很多年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范式变革,依然是特质因素论、生涯发展论和叙事导向论三分天下。这是因为,基础性理论的创新非常困难,并且,即便有,这种创新都会从真正的基础学科(哲学、数学、物理学等)首先开始。对于大部分的学员和讲师来说,更加实用的方式是从其他学科借鉴、改装工具。比如从哲学中借鉴现象学、心灵哲学理念学说,从心理学中借鉴兴趣、性格等的探测工具,从管理学中借鉴环境分析和生涯决策的工具等。这些工具经过讲师的消化、吸收、调整,必然会给生涯教育带来新的思路。

        生涯教育具有超越性,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某一阶段指导个体生存、发展,更是帮助个体从大看小、系统思维,从而影响整个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时间维度,生涯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帮助个体获得意义、化解矛盾,与自己、社会和自然实现和解。生涯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自我,经过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生涯决策和管理等,逐步走向生涯目标,其逻辑终点就在于自我实现(幸福与自由)。生涯教育的逻辑与生涯发展的历史本质上是一致的。讲师深刻的理解了这一点,就能从更高的层次开展生涯教育,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1
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是:
1、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2、教学内容准确,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既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又要考虑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既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何时讲新内容,何时游戏,何时练习,何时演示和输出,学生动手操作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4、教学方法适当,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运用自如,师生密切配合,感情融洽,使教学过程中既有紧张的学习活动,又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5、讲究教学艺术,教师教授课程的语言要流畅生动,语音准确,清楚,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教师的表情动作要自然优美,富有情感和感染力。
6、板书有序,教师的板书设计要规范清楚,位置适当,内容上要突出教学重点,详细得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