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新时期 ,时代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技的创新 ,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都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

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

“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

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具体说来,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2)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

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3)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

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4)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