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这部电影,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比较深刻?

如题所述

个人感觉

看了这部电影的个人感觉是,好像至今为止,从未看过如此精彩、细致的中国电影了。 

影片最大的特点,也是有别于过往其他中国电影的,是其极其紧凑的剧情发展,不会刻意去煽情诉苦,和激烈的战斗节奏形成一个整体。 

所以中国电影不是拍不出好电影,只是过去情感太丰富,想法有点飘。 至于真不真实,这个谁也评价不了,毕竟来评价的观众里,没有一个上过朝鲜战场,也不是真正的狙击手,更没用过影片中的那些武器装备。 

不过,抛开剧中的战斗细节,其他文戏方面,却是可以点评一下的。 纵观整部电影,其实影片想表达的内在核心是解释为什么经验丰富更加专业的美军,会被志愿军打退的原因。

人物塑造

其实交换班长和情报员那段不太合理,但也勉强说得过去,但美军头号狙击手时而准到打手指打绳子弹无虚发,时而连在山坡上滚动捡枪的无掩体目标几枪不中;我军士兵时而情绪激动痛苦流涕,时而沉著冷静枪枪爆头;人物形象割裂严重,另外我军狙击手团队的群像塑造的也很不成功,即使多次点名看完也很难记住许多。

在我看来,狙击本身是一个刺杀式的行为,红海行动里狙击对战就比较精彩,而拍这种题材不仅需要一个合理的狙击动机和场景,更需要一个成熟冷静强大的对手来表现我军的厉害之处,狙击手的原型比电影中呈现的更厉害,没有必要强行给对手降智,真实本身就足够打动观众。

印象深刻的细节

去的人少了,五班一个战士都看得出来可能有埋伏。那就存在一种可能,就是美军已经知道你一 定会派人来把人抬走。你不可能整个连队贸然进入,不如派一个班要是没埋伏直接抬回来最好。 有埋伏的话,人不多,五班努努力。人多,那知道也好安排下一步。

为啥冒风险滚下去,其实后面可以看出来班长做决定的时候是有冲动的。当时的情况是,班长已 经和队伍脱节了。在山坡上并不能很好的控制队伍,不然拿医疗包导致牺牲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这时候班长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回到指挥岗位,防止危险进一步扩大。所以命令火力袭扰然后赌一 把。

刚开始为啥不直接狙,刚开打面对就露个缝的狙击手。肯定一下子找不到,而且人枪管上一看就 是带套间的。如果是锥形消焰器一类的东西,确实不好弄。

想说一个关于朝鲜小孩的细节。侦察兵亮亮死的时候,朝鲜小孩为亮亮闭上了双眼,因为朝鲜小孩前面说过奶奶说好人死的时候眼睛是闭著的,所以小男孩要闭上他的眼睛,这也说明小男孩对于亮亮的判断就是很简单纯粹的好,好人。

小孩的世界是最简单朴素的,没有太多利益纠葛,只有简简单单的好和坏,如果他把亮亮当作好,那么谁是坏呢?

我觉得师出有名是很重要的,我们善战,但不好战,就像他们唱的歌里的歌词一样,是为了保卫和平保卫祖国而出征的,对待当地军民也是非常好,不然不会得到这个小男孩的高度认可。你甚至可以脑补一个志愿军和小男孩的故事,志愿军帮助他们避难,救护他的家人,给他们温暖的食物和水,才得到了纯粹的孩子的好人的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2
我觉得狙击手战士们的捧起国旗的细节以及射杀的情节,还有传递情报的地方,战士们流泪的地方,战士们奋力抵抗日本人的地方,都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第2个回答  2022-02-12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慨最深之处就是:当国家需要我之时,我必会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唯有怀抱着这样的信念,中国的脊梁才不会断。在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中国人普遍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并且有一个自我命名,叫“东亚病夫”,认定中国已经病入膏肓,随时有死亡的危险。而之所以被称之为“东亚病夫”主要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的身体弱,更是因为中国人精神方面的脆弱与腐朽。而增强一个民族精神力量显然并不是一个医生能做到的,所以鲁迅选择了弃医从文。
第3个回答  2022-02-12
演员优秀的演技、优秀的剧情、强大的演员阵容、强大的编剧、演员的造型等地方都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第4个回答  2022-02-12
胖墩背着钢板去营救队友,连长打开战友用命送回来的情报,偷偷的抹眼泪,不敢让人看到,真的让人泪崩,战火中,战士们一个一个的倒下,看着太难受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