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的可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可的意思是:肯定、赞成、赞同、适宜、值得等,具体的解释如下:

一、读音:kě

1、用作动词,意思是:肯定、赞成、赞同。 

2、用作动词,意思是:适宜。

3、用作动词,意思是:病愈、痊愈。

4、用作动词,意思是:当、对着

5、用作动词,意思是:值得、堪。 

6、用作动词,意思是:能够。

7、用作动词,意思是:却。 

8、用作动词,意思是:约略、约计。

9、用作动词,意思是:岂。

10、用作动词,意思是:表示疑问。

11、用作动词,意思是:真、确实。

12、用作连词,意思是:但是、可是。 

13、用作助词,意思是: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

14、用作形容词,意思是:美好的。

15、用作名词,意思是: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二、读音:kè

1、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可怕、可怜、可以、可能、可笑、可心、可爱、可是、认可、不可、可乐、许可、宁可、可恶。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可,肎也。从口、丂,丂亦声。凡可之属皆从可。

白话版《说文解字》:可,肯。字形采用“口、丂”会义,“丂”也是声旁。所有与可相关的字,都采用“可”作边旁。

词语解释

1、可爱 [ kě ài ] 

释义:令人敬爱;令人喜爱。

2、可恶 [ kě wù ] 

释义:令人厌恶恼恨。

3、许可 [ xǔ kě ] 

释义:准许;容许。

4、可怕 [ kě pà ] 

释义:使人害怕。

5、可骇 [ kě hài ] 

释义:令人惊讶;令人震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01
在古文中,“可”一般用作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有多种含义。
动词:
1、许可;同意;准许。如: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2、能够;可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可使以其技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值得,堪 。如:可爱者甚藩。——宋· 周敦颐《爱莲说》
4、相称;适合 。如: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庄子·天运》
5、应当,应该。如: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可与者。——《史记·陈丞相世家》
形容词:
1、善,好。如: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合意,认为正确,是;对。如: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韩非子》
3、 适当。[驴]至则无可用。——柳宗元《黔之驴》
副词:
1、可是;却 。如:可怎生糊突了盗跖、 颜渊。—— 元· 关汉卿《窦娥冤》
2、大约、近似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就,便。如:可哀痛。——汉· 贾谊《论积贮疏》
4、 表被动的助动词。如: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在古文中另读 kè :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2-07


I cái
1.才力;才能。
《诗‧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
朱熹集传:“才,材力也。”
《论语‧子罕》:“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晋左思《魏都赋》:“通若任城,才若东阿。”
宋王安石《三司盐铁副使陈述古卫尉少卿制》:“具官某以才自奋,能世其家。”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2.有才能。
《论语‧先进》:“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宋司马光《举张舜民等充馆阁札子》:“河南府左军巡判官刘安世,才而自晦,愿而有立,力学修己,恬於进取。”
《明史‧许宁传》:“而以宁才,擢都督佥事。”
3.人才。
《国语‧齐语》:“夫管子,天下之才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晋世群才,稍入轻绮。
张、潘、左、陆,比肩诗衢。”
《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在这裏面喫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要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屈了真才。”
4.副词。同“纔”。刚刚;刚才。
宋柳永《西平乐》词:“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
《红楼梦》第三一回:“才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裏呢。”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5.副词。同“纔”。开始;方始。
晋夏侯湛《昆弟诰》:“惟正月才生魄。”
丁玲《阿毛姑娘》:“小二再三的问是不是肚子痛,她才点了一下头。”
6.副词。同“纔”。只;仅仅。
《汉书‧贾山传》:“秦始皇计其功德,度其後嗣,世世无穷,然身死才数月耳,天下四面攻之,宗庙灭绝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湿余水》:“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
宋黄庭坚《留王郎》诗:“百年才一炊,六籍经几秦。”
7.副词。同“纔”。如果。
《朱子语类》卷十二:“《大学》曰:‘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才意诚,则自然无此病。”
8.副词。同“纔”。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鲁迅《南腔北调集‧〈木刻创作法〉序》:“但是至今没有一本讲说木刻的书,这才是第一本。”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才好容易一拐一拐地走到秦妈妈的草棚门前。”
9.副词。同“纔”。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於某种原因、目的,然後怎麼样。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二:“他就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懂得只有斗争,只有坚定,才有出路。”
10.副词。同“纔”。强调确定的语气。多与语助词“呢”连用。
《红楼梦》第五七回:“林姑娘才也不认得。别说姑娘们,就如宝玉,倒是外头常走出去的,只怕也还没见过呢。”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是的,她才不管呢!”
11.副词。同“纔”。吴方言。全,都。
12.通“材”。本性,资质。
《孟子‧告子上》:“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13.通“材”。材料。
《後汉书‧马融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李贤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作“五材”。
14.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摺:“这的是他不得天时,失了地利,恶了秦民,更掳掠民才。”参见“才力”。
15.通“裁”。裁决;裁夺。
《战国策‧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纳之於王,唯王才之。”
16.通“裁”。裁汰,除去。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故衣弊而革才,法弊而更制。”
17.姓。
明代有才宽。见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II zāi
通“哉”。
语气词。
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德经》:“以正之国,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才。”
《庄子‧列御寇》:“必且有感摇而本才。”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庄子二》:“按感读撼,才读哉。
西周金文哉字皆以才为之。”
III cái
同“纔”。
----汉语大辞典
第3个回答  2019-04-12

“囧”,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第4个回答  2017-01-21
1、悬挂、绑缚。《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向牛头充炭直。”《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颈,委下命吏。”
2、拘囚;关押。《谭嗣同》:“君既~狱……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3、继;连接。班固《东都赋》:“~唐统,接汉绪。”
4、绳索、带子。《陌上桑》:“青丝为笼~,桂枝为笼钩。”
5、世系;系统。杜甫《赠比部箫郎中十兄》:“汉朝丞相~,梁日帝王孙。”
6、联系;关联。柳宗元《封建论》:“大业弥固,何~于诸侯哉。”
7、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因那日买了个丫头,不想~拐子拐来卖的。”
8、附着;随着。《兰亭集序》:“情随事迁,感慨~之矣。”

免费领入学礼包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就业保障热门专业入学指南在线课堂领取礼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