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司马迁为何要称其为汉高祖?

为何司马迁要称刘邦为汉高祖?

在汉朝时期,庙号的使用并不规范,汉朝的大部分皇帝都是称呼谥号的,但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在汉朝享有崇高的地位,所以司马迁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其实是杂糅了谥号与庙号的称呼,是对刘邦的一种尊称。

庙号虽然在殷商时期就存在,但到了周朝就只有谥号而无庙号了,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又废除了谥号与庙号,所以庙号和谥号是刘邦建立汉王朝才恢复的,但是一直到唐朝,不是有大功绩的帝王都没有庙号,所以可以说,刘邦是当时唯一兼有庙号和谥号的大一统皇帝。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刘邦的庙号都是汉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是司马迁在给帝王做传记时,将刘邦的本纪称之为《高祖本纪》,整篇正文也一直称呼刘邦为高祖,以致后来的班固在《汉书》中也沿袭了这一称呼。

其实司马迁这一称呼在后人看来是不对的,但是在汉朝之前对皇帝庙号的称呼并不那么规范,而且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已经将“太祖”这一称呼给了商汤,因为商汤只有庙号却无谥号,为了与商汤区分,司马迁对刘邦的称呼就不能再为“太祖”了。

而且在司马迁写《史记》之时,对于皇帝的称呼一般都是称其谥号,所以按照当时的称呼习惯,司马迁应该称刘邦为“高皇帝”,但是司马迁认为称呼刘邦为“高皇帝”,显然不能突出刘邦建立大汉基业之功勋。

且司马迁本人也是汉朝人,当然对于自己本朝的开国皇帝有着崇高的敬佩之情,所以他将谥号与庙号的杂糅在一起,称刘邦为“汉高祖”,即突出了刘邦功勋,又表达了自己的尊敬之情,但唯独忽略了庙号的规范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1
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谥号则是“汉高帝”,而不是人们习惯称呼的“汉高祖”。《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曰:“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汉书•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文字相同,只是恐引起歧义,将《史记》中的“高祖”换为“帝”。
  司马迁《史记》作“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盖司马氏为汉世宗孝武皇帝时人,孝武皇帝之皇考为孝景皇帝,孝景皇帝皇考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文皇帝皇考即是太祖高皇帝,对武帝而言,高皇帝是自己的曾祖父。
  按《尔雅》:“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照理讲,汉武帝要称呼太上皇(高帝之父)为高祖,但是《尔雅》上文郭注曰:“高者,言在最上。”《释名》云:“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韬诸下也。”《潜邱札记》云:“曾祖之父为高祖,然自是以上,亦通谓之高祖。”
《周书•康王之诰》:“无坏我高祖寡命”,高祖指文王、武王,这是以曾祖父、祖父称“高祖”。因为周文王、武王是肇基建国之王,功高至伟,所以称高祖,是最上之尊称。同样,汉武帝称曾祖父高帝为“高祖”亦是此意,是后世子孙对于先祖的至高称呼,司马氏应该是使用当时汉朝对高皇帝的尊称,以刘邦为“高祖”。
第2个回答  2019-10-03
司马迁也是有自己的主观因素在里面的,所以才称刘邦为汉高祖,而且这都是他自己的想法而已,后人为了好方便也就延续了这种说法。
第3个回答  2019-10-02

因为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史记也写于汉武帝。汉武帝应该成刘邦为“高祖”。所以司马迁是按照武帝对祖上的称呼,把刘邦称为“汉高祖”。

第4个回答  2019-10-02
因为司马迁认为刘邦的工具很高,而且汉太祖和高皇帝这两个称号都非常的适合他,所以他就将这两个长号合二为一,也就管刘邦叫汉高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