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 判断 推理;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概念的学习。这两者的概何不同?跪求!

如题所述

思维方式与方法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2分,共 10分。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2、下列概念不能划分和限制的是A、科学家B、著名逻辑学家C、发展中国家D、泰山 3、区分不同种类的思维形式结构的唯一依据是( )
A、逻辑常项 B、逻辑变项C、思维 内容 D、语言形式
4、不适合排中律的关系是(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下反对关系D、差等关系 5、“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义国家。”这一推理是( )
A、联言推理的合成式;B、联言推理的分解式;C、相容选言推理D、不相容选言推理 二、判断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2分,共 10分。以下各题的叙述,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
1、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 )
2、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 3、凡有逻辑性即形式有效的推理不一定是正确的推理。( ) 4、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 ) 5、并非任何推理都是论证。( ) 三、简答题(本题型共3题,每题 10分,共 30分) 1、思维间接性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1)思维活动只有借助于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作为它的中间环节,才能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5分)
(2)思维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过逻辑推理或运用逻辑方法而获得新知识。(5分) 2、简述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1)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是在前提中对某类的每一个个体对象都逐一进行考察。(5分) (2)如果需要考察的个体对象数量是无限的或者是极大的,则不能运用完全归纳推理 3、简述排中律和不矛盾律的主要区别。 1)两条规律的适应范围不同。(3分) (2)两条规律的内容和要求不同。(3分) (3)两条规律的作用和所排除的逻辑错误不同。(4 四、论述题(本题型共1题,共 15分)
间接论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确地进行间接论证? 1、间接论证的方法有反证法和选言证法。(5分) 2、应用反证法应注意两点:(5分)
(1)“非P”与“P”应是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由此才能根据排中律由“非P”之假,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 19
必然推出“P”真。(2)“非P”应是“q”的充分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由否定后件“q”,进而否定前件” “非P”,从而过渡到对“P”的肯定。
3、运用选言证法必须注意,选言肢所列举的可能情况必须穷尽,否则,可能遗漏其他可能情况,不能必然论证论题。(5分
五、分析题(本题型共2题,第1题20分,第2题15分,共 35分)
1、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说明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本题型共4题,每题 5分,共 20分)
(1)原始人不是思维高度发达的人,思维高度发达的人能辩证思维,所以,原始人不能辩证思维。
三段论推理。(2分)不正确。(1分)违反“在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规则。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2分)
(2)凡合格的机动车驾驶员都不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所以,凡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都不是合格的机动车驾驶员。
换位法推理(2分)正确。(1分)因为全称否定判断可以直接换位。
(3)一个青年人失足,或有客观原因;某或有主观原因,青年失足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所以,不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相容选言推理。(2分)不正确。(1分)
因违反“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到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2分
(4)只有电机正常,洗衣机才能工作,已知电机正常,所以,这台洗衣机一定能工作。” 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2分)不正确。(1分)
因违反“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犯“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5)如果大量提取了地下水,地下水位就会下降;这个地区的地下水位已经下降,所以,该地区一定是大量提取了地下水。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不正确。违反“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犯“由肯定后件进而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6)、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走私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走私活动是经济犯罪。三段论推理。不正确。违反“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中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甲乙两人就“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否都是有目的的”这一论题展开辩论。甲认为,人有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乙持相反的观点。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乙说:“我现在就可以有意识地但无目的地举起我的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