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一个人的命运》故事梗概

如题所述

《一个人的遭遇》(又译《人的命运》)故事梗概:

       作品以主人公自叙的方式,叙述了索科洛夫一生四十年的生活经历,中心是描写他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和命运。小说的主人公是原先一个工人,战前建立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卫国战争发生的第三天,他就告别了妻子儿女应征入伍。在战争中,他负伤被俘,在德国集中营里受了两年的非人折磨,多次死里逃生,1944年才设法回到祖国。

    

        然而,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早在1942年就被敌机炸死,唯一的儿子也在战争胜利的那天早上壮烈牺牲在柏林前线。二战后,他复员回来当汽车司机,后因一次交通事故他被收走了驾驶执照。在他失去职业、流落他乡的时候,收养了一个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万尼亚,组成新的家庭,从新去争取新的幸福生活。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真实的表现了千百万苏联人民在战争中亲身经历的生活,概括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典型意义。


       这篇小说强烈谴责了德国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残暴罪行以及其带给苏联人民的沉重灾难,反映了苏联人民为战胜德国法西斯而进行的艰苦斗争及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表现了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崇高的爱国热忱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以及重建美好家园的坚定决心。


      《一个人的遭遇》(又译《人的命运》)是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于1956年创作的连载短篇小说,发表于苏联党报《真理报》。它讲述了战争给个人生活带来的悲剧故事,索科洛夫在战场上被俘,在战俘营做苦工,最后他失去了所有亲人和温暖的家庭,但索科洛夫并没有失去生活的意志,有一天在火车站看到一名孤儿,于是两人相依为命。

       这部小说的发表,被看成是苏联五十年代中后期解冻文学的信号,从此,苏联大面积出现反思社会黑暗的,反对官僚主义的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13
1946年3月,战后的第一个春天,在刚刚解冻的顿河岸边,一个有着悲伤忧郁的眼神的退役苏联士兵,用一种低沉、沙哑的嗓音讲述了他艰难坎坷的一生。刚开始,他的生活很平常,亲人在饥饿的年代都饿死了,他便成了孤儿。但是,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建立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找到了一个“天下没有比她更漂亮更称心的”妻子,她温柔并且体贴。不久,他们有了两个像花儿一样的女儿和有着天才数学家的儿子。索科洛夫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他只是个普通的工人,能够吃苦耐劳,和其他人一样,他也有自己的小毛病-----爱喝酒。由于非常珍爱他的爱人和孩子,他还是克服了这个毛病,“把全部的工资都拿回家去, 碰到休息日喝一杯啤酒,而且只要一杯,绝不喝多。”之后,有了自己的小房子,有吃有喝,他对自己的简单朴素的生活已经心满意足了。可是,就这么过了十年,“这却更像是做了一场梦,往事就像那迷失在远远的雾中的草原”,渴望而不可及。那时候战争爆发了,战争开始的第三天,他强忍悲痛告别妻儿应征入伍,成了一个运输兵。这成了他悲惨的开始。战斗中,他受过两次轻伤,但后来却没有那么幸运了!1942年,在前线的一次战斗中他负伤被俘;在德国的集中营里,他目睹了自己的战友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并且自己也受尽了极其残酷的折磨。之后他又被运往德国的矿山,同其他战俘一道做苦力,差一点被残暴的德国军官给打死。靠着对重获自由的企盼以及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他活了下来。第一次冒险越狱逃跑没有成功,后来,他终于找着机会开着军车带着一名德国军官逃回了苏军阵营。在疗养过程中,他迫不及待地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信,并像个小孩子似的在信中自夸了一番。可迟来的回信却是出自邻居之手,噩耗传来,在德军轰炸飞机场的时候,一颗重型炸弹落在自己家的房子上,妻子和两个女儿恰巧在家里.....原来房子所在的地方,妻子和儿女被炸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个深深的大坑。穿心的悲痛持续了三个月,终于从前线寄来的一封信唤醒了他的生气和希望。儿子阿拿多里找到了,他参加了红军,并且当上了大尉。这个消息使索科洛夫“又像太阳从乌云里出来那样喜气洋洋”,他幻想着等到战争一结束,和儿子相聚后,好好享享天伦之乐。可是,连这个梦想也落空了,在胜利的那一天,儿子被一个德国的狙击兵打死了。科索洛夫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埋葬了他最后的欢乐和希望。回到国内,在他失去对生活和未来的精神支撑时,还不知生活是怎么回事就成了孤儿的凡尼亚闯进了他的视野,也就这样撞进了他那渐渐麻木的心,唤起了他内心的柔软和父爱。他冒充了这个孤儿的父亲,收养了这个孩子,孩子也把他当做生父一样看待,就这样,“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走到了一起.....现在,他和他的儿子凡尼亚正准备坐船到河对岸去,开始他们新的生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