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41.42回人物分析

如题所述

第41回开头是第40回贾母第2次宴会的继续.开篇就以刘姥姥的诙谐笑话开始.让人眼睛一亮.而曹雪芹在本回开始的描写中就设下了伏笔.具体是这样的:

刘姥姥听了心下敁敠道:"我方才不过是趣话取笑儿,谁知他果真竟有.我时常在村庄乡绅大家也赴过席, 金杯银杯倒都也见过,从来没见有木头杯之说.哦,是了, 想必是小孩子们使的木碗儿,不过诓我多喝两碗.别管他,横竖这酒蜜水儿似的,多喝点子也无妨."

上面的这段话便是伏笔.正好与后面刘姥姥醉酒上厕所出来迷路相对应.脂批注曰:"为登厕伏脉。"短短的一段话就为后面刘姥姥的种种让人捧腹大笑的行为奠定了基础.

接着的一段描写则为醉酒彻底定下了基调.

刘姥姥一看, 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似个小盆子,第十个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 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因忙说道:"拿了那小的来就是了,怎么这样多?"凤姐儿笑道:"这个杯没有喝一个的理. 我们家因没有这大量的,所以没人敢使他.姥姥既要,好容易寻了出来,必定要挨次吃一遍才使得. "刘姥姥唬的忙道:"这个不敢.好姑奶奶,饶了我罢."

注意看上面的描写:一连10个,大的足似个小盆子,第十个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不醉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刘姥姥必然醉酒.情节也要求她必须喝醉.脂批批注得很妙:挨逗的苦恼.上文写得很细致了,刘姥姥的感觉是"又惊又喜",且凤姐要求是"必定要挨次吃一遍才使得",所以说是挨逗的苦恼.这段写活了一个可爱的老太太.

接着王熙凤的这段话让人见识到了一个巧舌如簧的"凤辣子".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这段话是很普通的一段话,然而看过87版红楼梦的人都应该还清晰的记得邓婕饰演的王熙凤说这段话时候的情形.生活的面容,让人感觉到一个"凤辣子"的存在.说这段话一气呵成,没有一定的功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样的宴会应该不能缺少宝玉的身影.曹雪芹马上给宝玉一段戏,而且还很好的写出了宝玉的性格特征:

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复又斟上,才要饮,只见王夫人也要饮,命人换暖酒,宝玉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送到王夫人口边,王夫人便就他手内吃了两口.

可见宝玉与王夫人之间的母子之情还是最真实的母子之情,是最真挚的感情.宝玉虽然叛逆,但是仍然遵守封建道德规范,并不是那种纯粹的叛逆者.脂批评曰:妙极!忽写宝玉如此便是天地间母子之至情至性。献芹之民之意令人鼻酸。

接着的一段又写出了宝玉的另一面:

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 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众姐妹都笑了.

宝玉不在乎权利地位,但是却又瞧不起农民阶层.黛玉更是把刘姥姥比作牛.所以宝玉是具有双重人格的.

接下面的描述比较有意思:

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 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

脂批是这么评论的:世上竟有这样人。这可以看出封建社会文人的局限性.脂胭斋是封建文人,对农民阶层的认识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其实按照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刘姥姥这个举动很正常.乡下人没见过世面,拿点东西回去吃是很正常的.如果说说严重点的话,曹雪芹在这个方面也是有自己的局限性的.

本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属下面一段的描写:

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 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 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 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段也是红学研究者研究的重点之所在.原因有两点:

第一:脂批在这里有几个重要批示.【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蒙侧批:伏线千里。】【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蒙侧批:画工。】
第二:我个人认为这是板儿与巧姐缘分的开始.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即交换了玩物.这也可以说是伏笔.

脂批其实很好理解.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可惜80回以后的章节无考.不然前后对应可见曹雪芹笔锋之妙.

接着就是众人在妙玉住处栊翠庵饮茶的描写了.这是是对妙玉的人格特点的一次仔细描写.有几处值注意的地方.

第1处:

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 妙玉忙命: "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这处值注意是因为一条脂批,现在仍然还是迷.是这么批注的: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红学大师都还在研究这个话题,涉及到80回以后的内容,不多谈.

第2处: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ニ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 我是不给你吃的."

此处写出了妙玉的清高和孤僻的性格.但是曹雪芹写得很妙.注意最后一句,妙玉说不给宝玉茶吃,但事实上会这样么?所以脂批评论说:"玉兄独至岂真无茶吃?作书人又弄狡猾,只瞒不过老朽。然不知落笔时作者如何想。"

我们应该知道妙玉和宝玉是相互欣赏的.妙玉如此之说,可作玩笑话理解.并且接着的描写写出了妙玉和宝玉的关系,他们在精神上是应该有相通之处的.

第3处: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 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这处说明两点.一是妙玉对宝玉以及黛玉的欣赏.二是林黛玉的善解人意,所以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虽然很任性,爱耍小姐脾气,但是也有善解人意的一面,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

第4处:
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 . 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 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 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

这里其实不想多说,怕破坏妙玉和宝玉在大家心目中的好印象.但是还是需要说一下.封建贵族的劣根性和局限性在这里一览无益.妙玉清高,但是也瞧不起农民阶层,这样的洁癖,难以想象.几条脂批略去不引,因为立场当然是站在封建贵族这边的.

接着就是描写刘姥姥醉酒的部分了.这个部分其实是借刘姥姥醉酒四处乱走来描写贾府的一些景象.具体内容不多说.相信电视和书上都描写得比较清晰了.

本回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向他摇手,不叫他说话. 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些须收拾收拾,所喜不曾呕吐, 忙悄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随我出来."

这个是刘姥姥醉酒以后进宝玉房间后的情景.袭人叫醒了在睡梦中的刘姥姥.要知道宝玉要是知道刘姥姥睡过他的床,还不定会这么样呢.所以曹雪芹特意安排袭人来做了一次好人.

下面来说说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从题目就知道本回描写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的故事.首先引一条重要的脂批:"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这条脂批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红楼梦不是120回.38回已过1/3有余.据红学家推断,红楼梦应该是108回.另外,林黛玉后面的结局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林黛玉死了,至于是怎么死的,还需要去研究,但是林黛玉死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还有就是钗黛合一的真实性.

第42回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下面一一列出:

第一处:

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凤姐儿笑道:"果然不错,园子里头可不是花神!只怕老太太也是遇见了. "一面命人请两分纸钱来,着两个人来,一个与贾母送祟,一个与大姐儿送祟.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
这个"送祟"比较有意思.大家想想,不送就不能"安稳睡了"么?一夜不睡可能么?特别是对于贾母这样的老人和巧姐这样的小孩子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这只是妇人之言,是妇人的美好想法.

第二处:

凤姐儿道: "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听说, 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这段话很重要.巧姐的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刘姥姥和王熙凤的话虽然全是封建迷信的说法,但是却为后文做了很好的铺垫.脂批是这样评论的:【庚辰双行夹批:一篇愚妇无理之谈,实是世间必有之事。】【蒙侧批:作谶语以影射后文。】
  第三处:

凤姐儿听了, 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说着叫平儿来吩咐道: "明儿咱们有事,恐怕不得闲儿.你这空儿把送姥姥的东西打点了,他明儿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刘姥姥忙说:"不敢多破费了.已经遭扰了几日,又拿着走 , 越发心里不安起来."

这段话感觉是本回最重要的话了.这可是一个很大的伏笔.这预示了巧姐后面的命运.再结合巧姐的判词.可以很好的推断出巧姐后面应了刘姥姥的话"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后面得到了贵人相助.脂批是这样评论的“应了这话就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这段脂批大约写出了80回以后的很多情节,在这里不多说.

而且刘姥姥忙说:"不敢多破费了.已经遭扰了几日,又拿着走 , 越发心里不安起来."这句话看似闲笔,却写出了一般世俗人的一种常态,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语言.

第四处:

到了下房,鸳鸯指炕上一个包袱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

这里是描写刘姥姥临走时候的一个场景.说明了一个问题.贾府的奢华.脂批说:写富贵常态,一笔作三五笔用,妙文。

第五处:
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 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 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 "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 " 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 >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 " 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 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这段很精彩.总体说来是写出了薛宝钗的聪明.我们知道宝钗.黛玉之间一直不合,然而在这里宝钗却借抓住了黛玉的一个错误缓和了和黛玉的关系.同时也对黛玉进行了一番教育或者说是劝戒.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宝钗的心机确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很好的看出宝钗的人格特征.宝钗是严格遵守封建道德规范的女子,是众封建贵族心目中的大家闺秀.

第六处:

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 .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

这个不知道该怎么评论.

第七处:

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前仰后合.只听"咕咚"一声响,不知什么倒了 ,急忙看时,原来是湘云伏在椅子背儿上,那椅子原不曾放稳,被他全身伏着背子大笑 ,他又不提防,两下里错了劲,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幸有板壁挡住,不曾落地 . 众人一见,越发笑个不住.宝玉忙赶上去扶了起来,方渐渐止了笑.宝玉和黛玉使个眼色儿. 黛玉会意,便走至里间将镜袱揭起,照了一照,只见两鬓略松了些,忙开了李纨的妆奁, 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仍旧收拾好了,方出来,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作针线教道理呢, 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

史湘云的可爱.黛玉的可爱在这里描写得很充分.

第八处:

黛玉笑着忙央告:" 好姐姐, 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 还求谁去?"......黛玉笑道:"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不饶人的."宝钗笑指他道:"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黛玉果然转过身来, 宝钗用手拢上去.宝玉在旁看着,只觉更好,不觉后悔不该令他抿上鬓去,也该留着, 此时叫他替他抿去.

这里可以看出宝钗前面和黛玉缓和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黛玉一向以嘴不饶人著称,在这里都软化了,所以说宝钗的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这里还顺带写了一下宝玉,虽然是很简单的一笔,但是可以看出曹雪芹用笔的妙处.宝玉和黛玉非比寻常的关系就显得很明显了.

这是在一个帖子上看的,真心写的不错,感谢原作者fredrickhu,希望能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