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中,为什么瓦刺很容易就放回朱祁镇呢?

如题所述

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在河北省怀来县土木堡,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前来犯边的瓦剌骑兵,结果遭遇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被俘,扈从文武大臣阵亡者几百人,造成明朝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史称“土木堡之变”。一年后,在瓦剌战事失利、双方谈判议和的背景下,瓦剌首领也先又主动放回了朱祁镇。

朱祁镇为什么没有像北宋末年的徽宗、钦宗一样客死他乡,而是很快顺利回归明朝?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瓦剌进攻明朝的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灭亡明朝,所以不能与明朝彻底撕破脸。

明朝建国后,元朝蒙古势力退居草原,史称北元。不久,北元瓦解为兀良哈、鞑靼、瓦刺三部。洪武、永乐时期,明朝实施积极防御战略,北元势力无法对明构成实质性威胁。14世纪40年代以后,瓦剌部势力崛起,太师也先逐渐统一了草原,构成明朝巨大的边防压力。

当时,明朝的政策是通过与瓦剌的朝贡贸易来维持双边关系,而且遵循“薄来厚往”的原则,也就是说瓦剌向明朝进贡很少的物资,明朝则赏赐相当于贡品好几倍的物资作为回报。这也是明朝与周边藩属国维持朝贡关系的普遍做法。

最开始的时候,瓦剌贡使不过五人。也先执政以后迅速增至千余人、二千余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瓦剌所报使臣竟达3598名,其中虚报了一千多名,“礼部验口给赏,其虚报者皆不与。使回,虏酋愈怒”。

于是,瓦剌以此为借口分兵四路进攻明朝。此前,双方由于贡市贸易已经多次发生冲突,这一次瓦剌借此出兵,其目的还是想胁迫明朝,给予更多的经济利益。

第二,“土木堡之变”出现明军大败、皇帝被俘的结局是偶然事件,并不代表明军实力弱于瓦剌。

明英宗朱祁镇政治和军事经验都不足,受宦官头子王振的蛊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亲征,而实际掌握此次军事行动指挥权的王振对作战也是狗屁不通。扈驾的高官无论资历、地位都高于王振,却不得参与机务,一切由王振一个人说了算。

御驾亲征的一干人马抵达宣府,风雨交加,边关形势危急,扈驾的大臣们都主张不要继续冒进,王振大怒,成国公朱勇等“膝行听命”,尚书王佐、邝埜罚跪草中,一直到黄昏都不得起身。

到了大同,王振本欲继续往西北前进,大同镇守太监郭敬秘密汇报形势严峻,再加上连日来扈从部队备历艰辛,途中又受惊吓,士气低落。于是,王振才下令回师。

大同总兵郭登建议,从紫荆关撤退最为安全。王振为了显示衣锦还乡的荣耀,邀请皇帝到他的家乡蔚州去看看,走到半途又反悔,担心大队人马蹂躏家乡,于是改道由宣府回京,浪费了时间,导致瓦剌追兵赶来,全歼后卫部队,把御驾亲征的人马围困在土木堡。

在瓦剌铁骑的冲击之下,明军全线崩溃。扈驾的英国公张辅、尚书王佐、邝埜等几百名官员战死,皇帝朱祁镇被俘。这是王振一手操纵御驾亲征的结果。而对于瓦剌部的也先来说, 土木堡之捷是意外的大胜利。

第三,明朝新立皇帝使得瓦剌手中的被俘皇帝失去一定的利用价值,而于谦等大臣领导的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促进了双方的议和。

朱祁镇被俘后,其弟郕王朱祁钰在群臣的拥戴下即帝位,是为景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也先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后,以为奇货可居, 企图挟持英宗叩关诱城,兵不血刃拿下北京。行至大同,总兵郭登不肯打开关门,派人告知:国家已有君主。

也先的图谋化作泡影,只能强攻,于十月初包围北京。兵部尚书于谦早已严阵以待,在德胜门外亲自督战,激战至第五天,死伤惨重的瓦剌军队恐怕后路被断,不得不撤退。

景泰元年(1450年)春, 也先又扰边。闰正月, 又被大同总兵郭登击败。一系列的挫折、失利, 使也先认识到继续拘留太上皇已无利可图, 不如主动请和,奉还太上皇以向明朝索取一些利益。

景泰元年七月一日, 景帝派礼部右侍郎李实等人前往瓦刺答和, 但并未提出迎还太上皇的要求, 使也先没有讨价还价、勒索土地、金帛的借口。七月十日,瓦剌首领也先、脱脱不花分别派遣使节前来北京议和,吏部尚书王直建议,再次遣使前往核实情况。都察院都御史杨善一行七月二十七日抵达也先营帐,很快就遣返英宗达成协议。八月十五日,英宗随杨善到达京城,离上年八月十五日被俘刚好一年时间。

第四,瓦剌轻易放回英宗,其实含有让明廷二虎相斗, 引发内讧的意图。

瓦剌在送回英宗时,还忘不了对明朝的内部事务挑拨离间。瓦刺知院伯颜帖木儿在英宗临走时, 屏去左右, 让译者对英宗说,“今日天可怜见,皇帝回去, 今日你兄弟在家作了皇帝。皇帝位子是你的,你到了家里不要怕大小臣宰们……你要你的皇帝位子坐。”

事实上,为了皇位,英宗朱祁镇和景帝朱祁钰兄弟两人正如瓦剌所料,展开了争夺。先前景帝写给英宗的信中,曾经坦言:“弟不得已受命主宰天下……大兄到京之日,君位之事,诚如所言,另再筹划,兄弟之间,无有不可,何分彼此!”但英宗到京后,被景帝幽禁在南宫。

而英宗也自食其言,在景帝患病之际复辟皇位。之前为了早日回到明朝,英宗曾叫李实转告景帝和文武大臣:“差来迎我,愿看守祖宗陵寝,或做百姓也好。”但结果还是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阴谋政变中成功复辟,而曾经力挽狂澜保卫北京的于谦落了个被斩首、抄家的悲剧下场,令读史者唏嘘不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9
首先,明英宗杀不得!因为杀死英宗祁镇可能会彻底激怒大明,恐怕瓦刺不仅会被亡国,还有可能灭族!因此,本来就仅仅打算换取明朝的高额报酬(二座城池)而已。后来,换高报酬计划破产后,放朱祁镇回明朝就会出现两皇夺权的内乱局面,对瓦刺有利。后来明朝就是发生了夺门之变,可惜瓦刺内部此时也是发生了内乱。
第2个回答  2020-11-29
因为朱祁镇留在他们手里也没什么用了,放朱祁镇回去说不定还会引得明朝再次发生政变。
第3个回答  2020-11-29
因为明朝已立新帝,并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无功而返,讨不到便宜,回去后担心明军报复,还是放了英宗,以示友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