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朝不能一统天下都怪赵光义?

如题所述

宋朝不能统一天下,赵光义应该负主要责任。

不按太祖既定方针办,错失良机。宋太祖赵匡胤,对收复燕云十六州有一个计划,他设了一个“封桩库”,等到积满银两时,用这些钱赎回燕云十六州,如果辽国不同意赎回,就拿这些钱招募天下英才,武力夺回。宋太宗没按这个办。

其实,宋太宗不费一兵一卒收服了漳泉和吴越两个南方割据,又通过武力收复了北汉,大宋的形势非常好,地盘大,军事实力强。而且当时宋辽关系也非常好。如果运作得好,是有可能通过赎买的方法,赎回燕云十六州的。

假如辽国不同意赎回燕云十六州,那时再采用军事手段,会有以下优势。首先,战争的正义性得到加强,不会在两国关系非常好情况下突然用兵,使得两国关系不可调和。其次,宋军灭北汉后,先实施赎买,赎买需要协商,就有时间进行军队休整,奖励军功,提高士气,增强战斗力,就不会出现,不奖励军功,将士不满,造成对辽作战士气不高的现象。

军事无能瞎指挥,输掉本钱。赵光义缺乏军事指挥能力,和宋太祖比相差太远。可他偏偏很自负,非常喜欢画阵图,并且乐此不疲。

太平兴国四年十月,契丹大军来犯。赵光义画好了阵图,要求将士们按照阵图排兵布阵。他的阵图是,按多个小方阵布兵,小方阵与小方阵之间有数百步的距离。这阵型无法形成集中优势,容易被敌方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按此布阵必败无疑。后来监军李继隆,抗旨不尊,把小方阵变成两个大方阵,迎接敌军,才得以获胜。

赵光义还设计了一个大阵叫平戎万全阵,布阵占地长宽约二十里,兵员十几万人。亏他想得出来,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这样的阵图根本没有用。不说有没有地方摆得下这样的大阵,单说敌人怎么可能傻到往你布下的阵里钻。

宋辽战争,由赵光义发起,大宋起初军事上有明显优势,经过几年战争,宋朝败多胜少,损兵折将,士气打没了,军力打弱了。由军事进攻,不得已变成军事防御。

疑心重不敢放权,胜仗打败。赵光义怕武将造反,不敢放权。高梁河之战宋军兵败,赵光义狼狈逃跑,腿上中两箭,差点丢了性命,从此不敢亲征。不敢亲征也没问题,选拔得力武将,并充分放权,一样可以打胜仗。要命的是他不敢放权,怕军事主官做大做强,造他的反。为了限制武将,在军队设监军。他通过监军遥控军队,在千里之外的皇宫坐镇指挥,不了解前线的情况,想不败都难。

雍熙三年北伐,潘美为西路军统领,杨业为副统领,王侁为监军。杨业提出敌强我弱,若在陈家谷伏击敌人,方可取胜。监军不同意,要主动出击。最后杨业无奈,只好主动迎敌,他知道出击必败,于是请求潘美在陈家谷接应,结果王侁提前撤离,潘美不能控制,待杨业败退陈家谷时,已没有救兵,杨业被捕,绝食而死。

赵光义每次出兵,都不设前敌总指挥。曾分兵五路与辽军作战,没有统一指挥,五路兵马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打败仗是必然,打胜仗才是偶然。

重文抑武军力弱,影响深远。经过多年的对辽战争,能战的将军死的死,老的老,由于重文抑武,新的将军又选拔不出来,加之兵员损失大,这时宋朝的军事实力根本和辽国没法比,大宋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想收回燕云十六州,短时间内没有了希望。

宋太祖制定了重文抑武的政策,但是宋太宗给予发扬光大。太宗是文人出身,控制不了武将,所以就要压制武官。

在太宗朝,武官地位低,被文官们瞧不起,一些武官改成了文官,选拔武官人才困难。武官人才匮乏的现象十分严重。文官占统治地位的朝廷,没人会打仗,也没人愿意打仗。所以在宋太宗之后,几乎就没有可能再收回燕云十六州,别说统一天下了,能保持现状都已经很不易了。

北宋末年,出了一个能打仗的岳飞,还被秦会害死了。这都是重文抑武的结果。制定重文抑武政策是太祖的功劳,固化强化这一政策是太宗的功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当时大宋的形势非常好,军事实力强,是很有可能赎回燕云十六州的。但是赵光义本人缺乏指挥能力,无法与宋太祖比较。而且这个人还很自负,喜欢画阵图,白做无用功,错失良机。
第2个回答  2020-10-17
因为据说是他害死了赵匡胤,导致他自己也变得唯唯诺诺,不敢在前去侵略别人的土地,做了一个守成皇帝
第3个回答  2020-10-17
赵宋的国家体制,是以军事独裁为基础,联合官僚地主为统治的骨干所形成的一个体系,赵光义直接掌握和垄断暴力,所以除皇帝之外对军事工作统筹全局的军事工作者是不允许出现的,导致军事决策能力无法得以体现,民心不齐,最终无法完成统一
第4个回答  2021-02-16
那就是个二傻子,他哥本来就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兄弟阋墙在古代不稀奇,毕竟至尊之位动人心,说这货蠢就蠢在反向操作,他哥的政策都反着来,你的臣子我不用,不管是否是忠臣良将,他哥积攒留下的财富本来是打算赎回燕云十六州,赎不回来就用那笔财富招兵买马打回燕云十六州,这货纯粹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把他哥那笔钱挥霍一空,只顾着吃喝玩乐,也是个人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