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为何选身有残疾的咸丰继承大统呢?

如题所述

一、道光选择少

道光一生有九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奕纬于道光十一年去世,年仅23岁,无缘继承大统。二儿子奕纲和三儿子奕继早夭,更是无缘。

四儿子就是咸丰(原名奕詝),五儿子奕誴和六儿子奕欣与咸丰年纪相差不多,但是老五生性耿直,一根筋,道光很是不喜欢,所以把他过继给了三弟绵恺,导致老五也失去继承机会。

剩下的七、八、九儿子奕譞、奕詥、奕譓还是学龄前儿童,与争夺皇位毫无关系,不在考虑范围内。这样一来道光在太子选择上就只有两个人选,就是老四咸丰和老六奕欣。

二、咸丰有个好老师

咸丰和奕欣都是道光皇位继承人的重要人选,所以道光一直叫专门的老师进行教育,就是希望二人以后能够肩负起来国家建设的责任。

为了更好的选择继承人,道光还会偶尔来一些小测试,比如有一次道光叫咸丰和弟弟奕欣一起去打猎,目的就是想通过打猎看看哥两个谁更胜一筹。

咸丰自己知道打猎他并不是弟弟的对手,就跟自己的老师也说明情况,老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告诉他在打猎的时候不要急着打猎,就找个地方等弟弟打完然后回去就可以。

要是道光问他为何不打猎,就说时值动物繁衍季节,在外看到一只怀孕动物,不忍心杀之。咸丰按照老师教的做,到时候果然弟弟打了很多猎物,满载而归,自己空手回去。道光不解,就问咸丰原因,咸丰按照老师教的说完,并跟父亲道光说您平时教育我们要常怀仁义之心,儿臣从不敢忘怀。

道光听完咸丰说的话,感动不已,对咸丰的喜爱又多了几分。后来到道光生病期间,再次考验兄弟二人,把他们叫到自己床前询问哥俩治国方略。

咸丰早就在来之前跟老师研究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听完弟弟口若悬河的雄才大略之后,咸丰只是跪在父亲道光面前哭个不停,道光问他为何不说出自己治国的想法。咸丰告诉父亲,看到父亲生病如此严重,自己担心害怕,哪里还有心思想其他事情,一心只希望父亲早点痊愈。

道光听完觉得咸丰这孩子很孝顺,完全适合继承大业,后来就把咸丰立为太子。其实咸丰的才能与弟弟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

三、道光喜欢老实人

其实道光皇帝的一生也没有太大的建树,他的原则就是追求稳定,当时清朝已经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外有英法联军欺辱,内有太平天国起义,道光很是担忧,所以在继承人还是平时朝廷人才任用方面,道光都喜欢老实人。

当时最明显的人物就是曾国藩,原本十分老实的曾国藩在道光的一再提拔下,实现了十年七迁,创造清朝升职最快的记录,这一切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道光看重曾国藩的老实以及为人忠诚。

同理,道光最后选择咸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咸丰比弟弟老实,奕欣相比咸丰而言,不管是文韬还是武略,都要更胜一筹,但是为人高调,锋芒毕露,道光担心这样的继承人无法稳定当时的国家局面,一不小心把祖宗留下来的江山搞丢,自己就成为千古罪人。

综合分析以上因素之后,道光追求国家稳定,让咸丰继承大业,不说能有什么进步,至少江山稳定还是可以保证。

结语

清朝后期内忧外患,对于统治者而言,压力不小,但是他们一直以来形成的保守思维,让其不管是选择继承人还是任用人才方面都十分拘谨,不敢放开手脚让有用之才施展拳脚,这兴许也是清朝加快衰亡的其中一个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