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样适应大学新生活论文

如题所述

所有的转变,甚至是我们渴望的转变,都有使人悲伤的地方;
因为我们留下的,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要向一个生命死去,才能进入另一个生命中。
存在就是转变,
转变就是成熟,
成熟就是不断更新自己。
Anatole France,法国作家

一、新生的五种感觉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高高,一直梦想着能考上省城的大学。为了能够实现这个梦想,高高一直十分刻苦。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紧张的高考结束了,高高终于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省城一所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高高兴奋得好几晚睡不着觉。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她踏上了开往省城的火车。
迈进大学校门,高高被校园美丽的景色迷住了。这才是她向往的地方!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高高不再感到自豪和兴奋。
她发现自己在学校里经常迷路,不是找不到食堂,就是找不到教室。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学校,没见过这么复杂的道路。
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带来投影仪,见高高坐在前面,便说:“请这位同学过来帮帮忙。”可高高根本没见过投影仪,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只能手足无措地站在旁边。那一刻,她突然理解了什么是“土”——她觉得自己真的很土!
高高到食堂打饭,因为有口音,分不清“四”和“十”,经常被食堂师傅笑话。高高开始变得沉默,生怕自己一开口就暴露了自己的乡音。
就连上医院看病,高高都被医生数落一番。因为农村长大的高高从没进过医院,她不知道怎样讲清病情,还是同学帮她讲述了症状。高高至今记得医生轻蔑的眼光:“看看你,再看看人家,差得多远!还是大学生呢,连话都不会说。”
学生会要招新人,高高满怀信心地报了两次名。可是,她竟然都被拒收了,原因是“无任何特长”。这让高高产生了更深的自卑感,对自己产生了全面怀疑。高高忽然发现,除了考试,她居然什么都不行。她不会在银行存钱,不会跳舞,不会像城里同学那样打响指,不知道名车的牌子……
高高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挫败感越来越强地侵蚀着她的自尊。她想,如果不是到省城上大学,而是在家乡上一所师范院校,自己就不会显得那么糟糕。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她开始认真地考虑要不要退学。
幸而高高没有退学。而周剑却是四次考上重点大学,三次退学,一次是主动的,两次是被迫的。因为突如其来的“没人管”让他很不适应,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了集体的感觉。在偌大的校园中,周剑感到孤零零的,于是就迷恋上了网络和游戏……
高高和周剑都不知道,在上了大学后和他们一样感觉不好的大有人在,这当中不乏今天已经功成名就之辈。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当年他从边陲小城海拉尔考到北京,最怕的就是别人问他是哪儿来的,他觉得海拉尔这个地方太小太小了。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白岩松拿出了自己当年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戴着一幅大大的太阳镜,遮住了半个脸。白岩松说,戴这么一幅大眼镜,其实是为了“遮盖心灵中的某些东西”。
俞敏洪,大名鼎鼎的新东方校长。他从苏北农村考进北大的第一天,提着行李走进宿舍,上铺有个北京的同学捧着一本《第三帝国兴亡》在读。他好奇地问了一句:“上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上铺的同学没有回答,不屑地白了他一眼。就这一眼,让俞敏洪很长时间都深感屈辱和自卑。
其实,大多数大学新鲜人,都会因为“上大学”这个生活事件而产生一连串的情绪和感觉。
当然,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大多数人感到的是兴奋。十年寒窗终于迎来“正果”,灿烂的未来似乎正在地平线上招手。爸爸妈妈和老师欣慰的笑容,同学们羡慕的眼光,街坊邻居的称赞,会让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感觉好极了”,除非他考入的大学或所学的专业,不符合自己的理想。
大学生活究竟什么样呢?从走出家门跨进校门那一刻,无数的信息和新鲜的事物扑面而来。特别是那些从边远、贫困地区来的同学,一下子要面临极大的环境变化,仿佛是从一个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和以前的生活环境比起来,这个世界是庞大的、复杂的,庞大复杂到了有些让人一时找不到北,让人感到眩晕。
接下来有些同学就要经历“从王子到贫儿”的失落。曾经的辉煌,曾经的骄傲,在大学这个新的坐标系里黯然失色。原来,还有那么多同学比我优秀!
你开始有了心事。但是父母不在身边,周围的同学还都非常陌生。你需要有人关心和帮助,又害怕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不足,于是你感觉到了孤单。
没有人告诉你上大学后会经历这些,你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大学,可大学生活却让你感到自己很糟糕。你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适应过程,你以为只有你是这样,你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到底该往哪里去。在迷茫中,你可能会想是不是应该退学?或者,整天趴在网上,在游戏和聊天中寻找着成功与被人重视的感觉
若能给你带来帮助,请采纳或点赞,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