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危害是什么?

如题所述

电闪雷鸣

雷电是发生在雷雨云中的电学现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并且,雷电也只有雷雨云才可能造成。因此,雷电发生的先决条件就是雷雨云的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雷雨云在产生雷电的同时,还伴随着降水,雷雨云在气象学里叫积雨云。雷电现象只有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才会出现。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空气中导电微粒较多、地面高耸、地面和地下的电阻率较小的地带都易落雷而受到雷击

雷电是大气中的大规模火花放电产生的。春夏季节地面温度增高很快,使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并与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发生碰撞,使云块带上电。云层中便会迸发出火花,这种现象叫火花放电。在火花放电时发生强烈的光,而且在光的通路上产生高温,使四周空气因剧烈受热而突然膨胀,水滴也会因高热而突然汽化膨胀,发出巨大响声。强烈的光就是闪电,响声就是雷鸣。闪电和雷鸣几乎同时发生,但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因此,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不过雷电所产生的声和光对人与建筑物并无破坏作用,但伴随其同时出现的强大的雷电流却是很大的破坏源。雷电流的破坏效应有两种,一种是热的破坏,另一种是机械的破坏。在热的破坏方面,由于雷电产生大量热的时间很短,热量不易散失,如遭雷击,附近又有易着火的物件时,往往就会造成火灾,危害极大。在机械破坏方面,受雷击物件的导电能力愈小,所受的机械破坏作用愈大,当雷击中树木、木电杆时,其机械的破坏作用尤为明显,这是由于雷电通路的高湿引起木材料纤维内湿气的爆发性蒸发而造成劈裂。比较而言,热的破坏比机械的破坏危害结果更为严重。

1989年8月12日上午9时55分,山东省黄岛油库5号罐遭雷击起火,引爆了1至4号罐,大火共燃烧了104个小时,19人死亡,78人受伤,烧耗原油3.6万吨,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8500万元。

1996年2月6日,一架满载游客的波音757客机在多米尼加北部加勒比海遭雷击,坠入大西洋,机上176名乘客、13名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广东省雷电损失排全国第一位,据统计,从1996年到1999年4年间,全省共发生雷击事故6143宗,伤亡699人,火灾70起,经济损失15亿元。

因此,雷电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要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雷电带来的危害,确保企业生产正常,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的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雷电的具体危害表现如下:

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生很高电压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导致火灾.

5.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其感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火灾.

6.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气线路短路而燃烧导致火灾.

第2个回答  2019-08-02
雷电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按其破坏因素可归纳为三类。  

1.电性质破坏。雷电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可毁坏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绝缘损坏会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二次放电(反击)的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绝缘的损坏,如高压窜入低压,可造成严重触电事故;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热性质破坏。当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转换成大量热能。  

雷击点的发热能量约为500~2000J,这一能量可熔化50~200mm3的钢。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      

3.机械性质破坏。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能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他结构缝隙中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很大的压力,致使被击物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广告

韩国的乐天免税店 ,201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