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小不爱读书,后来却嗜书如命?

如题所述

第一,因为小时候看书大多时候是被迫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时候没有定性,总觉得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比起读书,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而且,很多父母和老师追在孩子的后面,用各种方式逼迫孩子读书。

在孩子的心中就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任务,是被动式的,而不是主动式的。这样孩子就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而且那个时候经历的事情少,对书中的很多内容没有理解,也运用不到。

第二,无法体会到书中的精髓。

父母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推荐孩子阅读不同的书籍,但是现在的孩子被保护得太好,对于书中很多的知识并没有经历过,所以无法领悟到书中那些主人公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说老师要求学生要读骆驼祥子,好一点的孩子就把这本书读完了,但是书背后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没有几个孩子能够领悟到。那些人生哲理似乎距离他们还很遥远,他们get不到。

第三,长大之后开始逐渐明白“书中自有颜如玉”。

随着人生阅历慢慢丰富,很多道理开始慢慢明白了。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书本背后的涵义,已经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对待人生开始有了很多自己的思考,也会开始有了疑惑。

这些疑惑可能别人没有办法解决,只能自己慢慢寻找答案。而书本就是寻找答案的一种方式。

第四,长大后的读书变成了一种主动式。

被逼迫做任何事情,大家都会不爽。但是长大后的读书,变成了自己的一种需求。这个时候开始明白了什么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始追求这种境界和气度。

所以,开始觉得每一本书都有着深厚的涵义,书本是宝藏,愿意花时间去寻宝,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0
小的时候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处,长大之后才知道读书的好处,所以特别拼命的去读书,希望自己有出息。
第2个回答  2019-12-20
因为在平时的生活生产中知识的欠缺对自己的打击太大了,所以只能通过继续读书学习来完善自己。
第3个回答  2020-01-03
小时候的书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自己没有什么用,在社会上的为人处事,生活态度,专业能力的书长大了发现这正是我们想学的,要是放到现在长大了,你依然不会认真看小时候学校的书
第4个回答  2019-12-20
小孩子通常都是非常喜欢玩的,很难静下来好好读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读书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惊喜和好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