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有乱改历史吗?

如题所述

在进入电视剧《康熙王朝》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康熙。康熙帝8岁即位,69岁去世,在位长达61年,除去亲政前的7年,其执政也达54年。在位时间之久,堪称中国历代皇帝之最。他不仅是清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贤明君主之一。他治国首重治黄,根治水患,整修大运河,畅通增运,奖励垦荒,镯免钱粮,增丁不加赋,经济空前繁荣;倡导文教,注重教育,组织学者整理典籍,编幕图书。他以杰出的才能,巨大的勇气,开创了一个盛世的新时代,把中国封建社会推进到新的发展高峰。在他的统治下,坚持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对外反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推行民族联合的政策,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大一统”,把一个历经50多年战乱、残破而分裂的中国,重新凝聚成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的国家。康熙对于清朝来说,确实是具有丰功伟略,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康熙皇帝的辉煌一生成就了《康熙王朝》成功的基本背景,这样一部反映伟大帝王的电视剧,首先就已经有了夺人眼球的吸引力。《康熙王朝》也确实成为了一个经典。但就是这个经典的历史正剧,偏偏在历史知识上错误百出。可以说它每一集都有不止一处的历史硬伤,整部四十六集的电视剧中历史错误更是多如牛毛。


一、少年康熙时代的瞎编乱造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勤政、刻苦。清入关初,规定皇帝每月逢五之日亲临太和殿处理政事,其它时间则灵活掌握。康熙帝亲政后,改变此项规定,除实行逢五日临朝,其余每天到乾清门听政议事,其后50多年,“早夜孜孜,有如一日”。臣属曾劝他节劳,他说:“肤惟政治,务在精勤。再说批阅奏疏,更是件苦差事。他却是不舍昼夜,一定将当天送达的奏章批阅完,从不拖拉。吴三桂叛乱时,每天多达三四百件,他批答如流,不积压一件!晚年,他还说:他阅奏本“曾无一字疏漏”。他出巡外地,同样阅奏章。他说:“于政事,无论大小,从未有草率完结者。”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帝与历史上的康熙帝大相径庭,几无相同之处:例如,编导把少年康熙帝沉静、爱思考、刻苦读书一笔抹煞,却凭主观想象,把他描绘成不爱读书、顽皮、使性子、挑剔老师的顽劣少年。治黄、河务、撤三藩三件大事,本是少年康熙帝提出,并书之于宫中柱子上,日日提醒自己。而《康熙王朝》将此重要史实转嫁到子虚乌有的所谓“伍次友”其人,由他提出,被少年皇帝采纳的。为了迎合“观赏”的需要,又制造出康熙帝、苏麻喇姑、伍次友的“三角恋爱”。


二、四位辅政大臣的一塌糊涂

《康熙王朝》将辅政的史实搞得一蹋糊涂:索尼老奸巨滑,明哲保身,毫无责任感;鳌拜专权夺权,遏必隆与苏克萨哈不起作用。他们从辅政伊始,就展开斗争,起因是苏克萨哈揭发鳌拜私自侵吞“圈地”。但这个设定却是错的。其实,四辅臣辅政的史实既简单又清楚。这四个人和历史上的众多辅政大臣一样,经历了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和同归于尽三个阶段。


三、平定三藩之乱中的错误

电视剧里搞错了的第一个问题是三藩之乱时的三藩究竟是那些人。清朝初年,以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贵、平南王尚可喜守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电视剧改为“镇南王”)守福建,合称“三藩”。吴、尚都是第一代王,耿为第二代王。吴三桂叛乱时(康熙十二年),已经61岁,尚可喜则70岁。吴叛前二年即康熙十年,靖南王耿继茂病逝,其长子耿精忠继承王爵,是为第三代王,时年不过30余岁。《康熙王朝》却通过孝庄太后之口说:“这耿精忠六十有二了,吴三桂也是五十有八了。”电视剧里搞错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撤藩的准备过程。康熙确久有撤藩之意,但惧于三藩势大,不敢贸然下达命令,他是含而不露,心藏玄机而不泄,只是在寻找机会而已。《康熙王朝》却尽量宣扬此事,吵吵嚷嚷,讨论、争论,搞得沸沸扬扬。事关重大,康熙帝岂能知此愚蠢?为了稳住三藩,凡是举报他们过错的人,都遭到重处。《康熙王朝》却把这一重要事实转嫁给云南巡抚朱国治身上。实际上给吴三桂下达撤藩令,不是朱国治,而是康熙帝转派钦差折尔肯等专程赴云南宣布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