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今天读完了第二部分(4-7章),作者通过很大的篇幅来构建他关于“系统思考”的世界观,我总结为11211。这是什么意思? 相信大家读完我的文章,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我理解这段话是这些章节的核心观点,我们可以在心中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一下这段话。如果要你构建一个逻辑框架论证这个观点,会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用那些论据?

不得不佩服作者立论手法高明,系统思考的一个公理就是:每一个影响作用都既是因,也是果,没有只存在于一个方向的作用。系统思考修炼的实质是心灵的转变,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 “快照图像 ”。读完这些章节后,感觉和老子的“无为”、“不争” 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旦上升到这个层面,作者不断用“修炼”这个词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也疑惑,在这个世俗的商业社会,建成作者眼中“学习型的组织”的公司会有几家?

看完这的11个思维练习后,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固有认知是阻碍我们思考的最大敌人”这个观点。旧的思维打破,新的思维建立后,我们是不是又进入到另外一个“坑”里面?还存在稳定的思维方法和认知吗? 这样一种谦卑的对待未知世界的心态和能力的建设,确实是一种修炼。

这11个思维练习,不少观点还是蛮有启发意义,例如“鱼与熊掌可以兼得”。我们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类似成本与质量这类看上去“非此即彼”的刚性选择,如果站在某个静态的时间点,确实是互相矛盾的,但如果我们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发现“摩尔定律”不就是在起作用吗?同样的道理,工作和生活是对立的吗?我们今天对生活的“焦虑”是基于现状的一个误判?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思考”的工具:正反馈、负反馈和延迟构成的循环系统。正反馈让系统加速走向失控,负反馈让系统减速趋向稳定。理解了这个循环反馈系统之后,剩下就是反馈延时的问题。

书中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反馈控制:

在绝大多数管理工作中,真正的杠杆效益在于理解动态复杂性(dynamic complexity),而不是细节复杂性(detail complexity)。所要分析问题不要局限于变数和细节,而是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环状因果的互动关系和一连串的变化过程,而非线段式的因果或片断地事件。因此了解行动的回馈很重要。 “增强的回馈”、“调节的回馈”与“时间滞延”是构成系统语言的基本元件。

我理解在做决策的时候,可以将全局最优和局部最优,决策的快与慢辩证统一的结合起来。用系统化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杠杆点,尽量缩短系统反馈延时,在时间的维度上去看我们整个系统的反馈。如果大家熟悉“精益创业”和“敏捷开发”,就是很好的应用。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将“正反馈、负反馈和延迟”这三个要素应用到之前的“啤酒游戏”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到很多“系统思考”的优化方案?

这是作者在书中讲的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用来说明人容易被自己未察觉的结构所困,对我的触动还挺大的:我们要更多的掌握结构性知识,而不是心灵鸡汤。

这是第一个系统结构性知识。设想一个公司,它可能由于自身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而快速成长。随着新产品的增加,收入就会增加,研发经费也会增加,工程技术和研发团队也都在扩大。但后来,这支蓬勃发展的技术团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于管理。而管理这支团队的负担落到了团队中的高级工程师身上,结果他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工程技术工作了。这样,由于最有技术经验的工程师的精力被分散到管理工作上了,因此导致产品研发的时间延迟,以及新产品推出的速度下降到了一定规模以后,创始合伙人对保持快速增长再也没什么兴趣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随着增长放缓,职业升迁的机会就会变少,年轻的专业人员之间的竞争就会更加激烈,从而使整体的士气受到影响。

这真的挺符合我的主观感受的:汽车油门踩到底,也会有速度的上限;中国就算放开计划生育,人口也会有增长的上限;个人长大后也不会无限的依赖父母,而会离开成立家庭。就像开篇的那个调入水库的故事一样,一旦看清了这个增长的结构,我们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增长的焦虑”,进而理解裂变式创业和阿米巴诞生的土壤。

一些情况下,我们拿到的“知识”只是别人告诉我们的结论,我们并不了解他推导的过程和问题的本质。例如: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用系统思考方法,能去理解这后面的故事,并寻找打破公司增长极限的市场机会吗?

这是书中提供给我们的第二个系统结构性知识。用简单的应急措施可以暂时缓解症状,当我们目标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时,总会出现两种压力:改进现实状况和降低目标。比如,工作繁忙的经理人经常想请进人力资源专家,来处理人事方面的问题。人力资源专家可能会解决问题,但经理人解决其他相关问题的能力就无法得到提升。其他人事问题以后还会出现,那时经理人还会像以前那样依赖人力资源专家。外聘专家曾经成功地解决了这类问题,所以现在就更容易地想到要再聘用专家。 “我们又有了一些新困难,所以就又请来这些人事问题专家。他们已经熟悉了我们的人以及我们的情况,所以很有效率。 ”对人力资源专家的需求越来越大,成本也在上升,而经理人的能力 (和威望 )却在下降 。

书中的这个例子看完后,让我是有些纠结和疑惑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确实不可能什么都精通,分工协作是社会发展趋势,然不成要逆趋势而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在不少专业领域超越人类,数万年人类演化进程,已经让人类转移了不少负担,所以我们要客观看待。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系统化思维不是让我们放弃做一些临时性或者阶段性的决策,一味去追求系统最优和全局最优,这有点幼稚。政策的制定,要考虑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也要果断采取临时措施。比如中国经济在调整结构系统优化的过程中,为了控制房地产过热和淘汰产能过剩,使用一些调整政策也是必要的(就怕用静态的观点来应用政策)。

另外,部分公司的轮岗制度,对管理者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应该是有好处的,容易打破本位思考,站在商业成功的角度更多的考虑问题。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对“11211”是什么已经有答案了:

书读到这里,发散一下,《魔兽世界》的玩家构建了世界第二大wiki(仅次于维基百科),漫威构建了一个超级英雄的宇宙,《西游记》构建了中国神仙鬼怪的世界。当我们把考虑事情的维度提升一级,我们的结论也许就会发生变化。如对北京的交通拥堵,直觉我们会抱怨:路太窄,车太多。但如果我们用系统思考的方式,了解一下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功能分区,去看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演变。我们就会理解:简单把我们家门口的路拓宽,并不能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问题。“后厂村路”这样的交通瓶颈出现也就成为必然。

提一个问题:如何用系统思考来理解商业社会“生态链”的建设?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一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