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为何总是那么容易被激怒,怎样调整自己呢?

如题所述

人们常说做人成熟的标准就是大度,事事不要那么轻易发怒,然而有些人有些时候却总是那么轻易被激怒,那么这是为什么?是修行不够,还是为人心胸狭隘天生缺乏容忍之度?又或者是遇到的人和事让人有难以跨越的难度?到底为什么总是那么容易被激怒?其实生气的态度,表示的是对现状的无力感改变而产生的情绪,是力量缺乏的表现。试想如果我们有力量轻而易举地处理解决,又怎么可能情绪失控。

人在生气时,愤怒的背后常常隐藏着一系列相关的情绪,比如:尴尬、恐惧、失望、担心、紧张、受伤、嫉妒、惊慌、焦虑……等等这些情绪被愤怒所掩盖,隐藏的是真实的感受,维护的是面子,更是那份仅存的安全感不被识别出自己真实的模样。但防御性过强,以至于我们只感受到了不痛快,却未察觉其他的情绪。所以想要做到不生气,除了懂得发泄排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真正我们惧怕的诱因和处理解决的方案。

比如受伤,失望

我们害怕受伤,我们也恐惧失望,这也源于自身曾经的经历而成,有儿时父母给予无意识下的伤害,也有后期恋爱时伴侣给予的伤痛,曾经信誓旦旦的承诺最终都无法兑现也是常态,太多父母爱的伤害都源于“我为你好”为开场白,太多情侣间的背叛都是无形中突然就出现,感受的痛苦,与认知下懂得我们的别无选择只能接收到现实,让人本能下就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性的举措出现,因为无力,因为根本没有其他办法阻止这样的伤害,所以只能用愤怒替代自己的感受。

比如紧张,恐慌

根据无数人生的经验和预感,我们会与测推断出无数可能发生的意外和改变,但却依旧在未发生和发生间的时空里不断的内心斗争无法得到平静的港湾,我们一遍遍眼前浮现可能会导致结果的画面,因而一次次灌输给大脑,恐惧与紧张的信息资源,而对可能发生问题的一切,我们应对力根本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因而那种束手无策的恐慌感也就会更强,因此这种焦虑情绪就会以暴躁情绪的方式来发泄舒缓。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鼓励表达情绪和感受,认知下似乎那是懦弱毫无担当的表现,尤其是表达负面情绪和感受,更是变成禁忌,成为了每个成年人本能的转变,这属于压抑文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都让人羞耻于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感受。所以当一个人自己出现尴尬、恐惧、受伤、失望、嫉妒等感受时,自然地对这些感受产生羞耻感,本能的是想掩盖和逃避,又怎么会愿意将其表达出来。

所以愤怒不单纯是愤怒,也是自己内心不愉快的变相表达,是自身无助的呻吟,也是给予对方伤害自己的一种威胁和惩罚,虽然没有直面情绪,但却借助于失控的情绪来应对困境的发生,情绪海面下的原生情绪,其实目的只是代为解决处理所有看似无解的困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就是因为自己的性格比较易怒,只需要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让自己的心情平和一些,这样就可以做出相对的调整。
第2个回答  2020-10-24
因为自己掌控不了自己的脾气,遇到事情让自己的情绪都表现在脸上,干什么事情都容易被情绪所左右。首先你需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3个回答  2020-10-24
看书。多看一些调理情绪的书,也能让自己变得有内涵,内心足够强大。
第4个回答  2020-10-24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当自己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就先数对方今天的衣服有几种颜色,这样就会让自己的怒气压下去一些,调整好自己再去讨论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