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1-02-24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句子里依次出现的景物是:蒌蒿、芦芽,河豚。
其中“河豚”是作者的想象。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14
在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有一个蒌蒿“博物馆”(种质资源),这里收集了来自多个地方的10多种蒌蒿,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对扬州而言,最出名的野菜,无疑是蒌蒿。“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里提到的美食分别是蒌蒿、芦芽和河豚。
10多种蒌蒿住进“博物馆”
蒌蒿,作为一种被很多地方采食的野菜,它的别称很多,如芦蒿、水蒿、藜蒿、红蒿、白蒿等。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专家高红胜说,这些别称的出现,恰好说明了这种野菜在各地的受欢迎程度较高。
虽然是一种野菜,但在江苏的一些地方,早已开启了蒌蒿的人工种植,有些地方的种植规模还不小,达到了上万亩之多。
蒌蒿分布比较广泛,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产出的蒌蒿也不尽相同。高红胜说,经过不断收集整理,他们目前收集到了10多种蒌蒿,这些蒌蒿,都已住进了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也就相当于一个“蒌蒿博物馆”。
这10多种蒌蒿种质资源,虽然都是蒌蒿,但各自也有独特的个性,“主要是从形态上来区分,如叶形、茎秆色彩(如有的带白色,有的带红色)等都有差别。”
2
“试管苗”让蒌蒿健康成长
作为一种野菜,蒌蒿给人的感觉是,采摘量并不大,但这并不是因为蒌蒿分布少。一般来说,是因为采摘蒌蒿的人多,加上野生蒌蒿因生长条件限制,生长量也有限。
由于蒌蒿口味好,而且是药食两用野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有蒌蒿,需求量多,才促使了蒌蒿的人工种植。
高红胜说,进入实验室的蒌蒿,他们将一一对它们进行栽培试验,但与一般的蔬菜栽培不一样,“如我们用基质替代了土壤,栽培的苗也是试管苗等,这些措施可以让它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是一种健康安全的栽培方式。”
所谓的“试管苗”,简单来说,就是在试管中生长的小植株,它们在恒温、恒湿、弱光、无菌环境中生长,这种苗天生不带病,非常健康,俗称“脱毒苗”,“因为天生不带病毒,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也就大量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同时,加上我们用无菌基质而不是用土壤来栽植,可以说整个生长过程中,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
除了这些之外,高红胜还在进行蒌蒿成长所需营养液试验,“调制含有各种元素且比例不同的营养液,最终找到最适宜蒌蒿的‘营养套餐’。”
3
蒌蒿多分布在近水的地方
蒌蒿的吃法很多,如古人将其与鱼一起烹饪,所谓“蒌草,可以烹鱼”就是说的蒌蒿。当然,现代人烹制蒌蒿的方法更多,如清炒蒌蒿、蒌蒿烧腊肉、蒌蒿炒香干等。
扬州蒌蒿的分布比较广泛,一般采食多选择近水的地方。每年春季,长江边就有不少人前去采摘野菜,蒌蒿就是其中之一。
明代高邮人王磬的《野菜谱》,就记述有关于蒌蒿的歌谣“采蒌蒿,采枝、采叶还采苗。我独采根卖城郭,城里人家半凋落。”
高红胜介绍,经过试验,蒌蒿适宜用基质栽培,生长旺盛,且健康安全,“而基质栽培蒌蒿,意味着蒌蒿也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的阳台。”
“只要在阳台上放一两盆,春天里就可以吃到几茬新鲜的蒌蒿。”高红胜说,蒌蒿的萌发能力很强,就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后又会再次生长,这样一个春季就可以长几茬,“而且,阳台盆栽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在冬天栽植,因为阳台既通光,又保暖。这就相当于延长了蒌蒿的消费时间。”
盆栽蒌蒿会不会太少还不够炒一盘?高红胜说,其实蒌蒿的折耗是比较少的,它不像茼蒿折耗那么大,“加上它萌发能力强,一般一到两盆肯定是够的。”
“当然,要让更多人吃上蒌蒿,最好的办法就是产业化种植。”高红胜说,这也正是人们研究蒌蒿的目的。
记者 向家富
第3个回答 2021-02-24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中依次出现的景物有蒌蒿,芦芽,作者的想象是河豚欲上时
第4个回答 2021-02-24
正是河豚欲上时是想像,景物有蒌蒿,芦芽,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