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帮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美味值得品尝?

如题所述

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吴越特色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本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后为适应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

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糟,别具江南风味。20世纪初,上海汇聚了苏、锡、常、宁、徽等16个地方风味,上海人称之为苏帮菜、徽帮菜,而对本地风味,则称为本帮菜。

本帮菜是江南吴越特色饮食文化的重要流派

要说起经营本帮菜的百年老饭店,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上海老饭店。

上海老饭店创建于(1875年),原名“荣顺馆”,屈指算来已有130年历史了,地处“海上明园”豫园旅游区内,由上海川沙人张焕英创办,原名"荣顺馆",因店老又称为"老荣顺",以经营上海本地风味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八宝辣酱"、"糟钵头"、"椒盐排骨"、"虾子大乌参"等。

上海老饭店的创始人是浦东川沙人张焕英,原是个厨师。1875年,他在南市新北门内城隍庙西首一条叫旧校场路的小马路上,租下了一幢年久失修的小楼,开了一家小饭馆,取名荣顺馆。

这家饭店设备陈旧、店堂狭小,老板自己掌勺烧菜,老板娘和儿子端菜、收账。虽然只是一家小小的“夫妻老婆店”,但因张老板烹调技术高超,烧的虽是肉丝黄豆汤、酱肉豆腐等上海家常菜,但味道鲜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很受普通市民欢迎,开市不久就客源兴旺。

随着饭店生意越来越好,老板就在店名“荣顺馆”前加了个“老”字,成了“老荣顺馆”。店内不少常客嫌“老荣顺馆”叫起来麻烦,干脆只取一个“老”字,把它叫作“老饭店”,日子一久,渐渐叫出了名,老板也就索性把店名改为“老饭店”。“酒香不怕巷子深”,当年“老饭店”虽地处陋巷,但由于名厨高手代代相传,名声始终不衰,狭小的旧校场街也因此车水马龙,热闹起来。

老饭店供应的本邦特色菜肴,在新老同业中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该店十分讲究菜肴特色,进料强调鲜活,取料注重精细。非鲜不取,非活不用,特别是鱼虾,定要活蹦乱跳的。

在长年研制实践中,老饭店将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部位施以不同的烹制方法,吸取了苏、浙、皖的烹调特色,改浓油赤酱为重原味、重烹调、保持香、脆、鲜、嫩而不失营养成分,从而发展并丰富了本邦菜,形成了独特的上海风味,招牌特色名菜有八宝鸭、扣三丝、八宝辣酱、椒盐排骨、松鼠黄鱼、竹笋鳝糊等。

其中“八宝鸭”源自苏锡帮的“八宝鸡”,它的制作问世也有一段故事。抗战胜利后,上海一时食客大增,沪上各饭店竞出新招,以吸引更多顾客前来就餐,老饭店也在想方设法翻新菜肴品种。有一天,一位顾客无意中谈起苏锡帮菜馆鸿运楼的“八宝鸡”味道十分鲜美,老饭店立即派人去鸿运楼买回一只八宝鸡,由几位厨师一起细细研究其用料和做法。

这苏锡帮的八宝鸡是把草鸡拆去全部骨头,在鸡肚中塞进八宝馅料,蒸酥之后连汤装碗。这样做法食用虽然很方便,味道也很鲜美,但对于崇尚菜肴丰满、气派的上海食客来说,它的外型却不够饱满。于是,老饭店的厨师们对这道菜进行了改革,他们把草鸡由拆骨改为不拆骨,保持鸡的原来形状,将糯米、莲心、笋丁、火腿丁、栗子丁、冬菇丁、肉丁等加入调料,作为塞进鸡腹的“珍宝”,于是一道高档佳肴便移植成功。

然而,爱动脑筋的厨师们总觉得意犹未尽,这道菜似乎还可以再作改进。有一位厨师在端午节吃粽子时,突然想起糯米包紧成粽子时要比松散的米粒香,如果不把鸡开膛就塞进糯米等八宝馅料,不是更好吃了吗?于是他们烹制八宝鸡时,不再把鸡开膛,而是从翅膀下割开一个口子,由此取出内脏,将鸡洗净后再从这个口子里塞进八宝馅料,制成后香味更加浓郁,馅料的口感也更好了。

后来,厨师又考虑到鸭的内膛要比鸡大,可以塞进更多的馅料,于是便改鸡为鸭,制成菜肴后果然更加肥嫩香酥。于是,“八宝鸭”代替了“八宝鸡”,成为老饭店一道驰名中外的看家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阿拉上海宁”把上海地区的原创菜称为“本帮菜”,鲁、扬、川、粤、浙、闽、徽、湘不管你来头有多大,统统叫做“外帮菜”。

不过中华料理成就最高的四大菜系,全是“外帮菜”。鲁是“贵族菜”,扬为“文人菜”,川为“百姓菜”,粤为“商人菜”。上海本帮菜属于后生晚辈,发源到成熟只有一百多年。本帮菜里每道菜都有秘密,要“糯”,要“嗲”,要“自来芡”,这些方言密码外地人只能自行脑补了。

“荣顺馆的禽类、德兴馆的干货、老正兴的河鲜、同泰祥的糟货”,本帮菜的名店并不难找,但有一点得注意了:不要像个“外帮人”一样点“本帮菜”好吗!

油爆虾

油爆虾的味道是一种经典的本帮酱香味,“甜上口,咸收口”,酱油和糖是最基本的味道底子,外脆里嫩,越嚼越香。

吃“油爆虾”也有小技巧。首先,这道菜刚上桌肯定是滚热的,一定要马上趁热消灭,要不然卤汁会让虾壳软下来,脆度和香味就大打折扣,这个最美瞬间不超过10分钟。其次,油爆虾应该整只入口,千万不要淑女地咬下来虾头吐掉,因为这道菜的设计理念就是要让虾头也能吃下去,真正的吃货会嚼完一整只再全部咽下去。最后,吃这个菜得一直吃,不要停,那种本帮酱香“生津回甘”的感觉就会出来了。

秃蟹黄油

“美味且实惠、好看又好吃”本来是老上海的饮食审美,但这道菜是例外。“炒蟹黄油”非常不实惠,都是论“两”来卖的。上品的炒蟹黄油的蟹黄金红,蟹膏玉白,看起来积玉堆金,口感细腻又带着浓郁的蟹香。

主料只有蟹黄蟹膏而不添加蟹粉的,才可以称得上是“秃蟹黄油”,“秃”字体现了上海人的精明,也意味着更纯正更贵一些。

蟹膏比蟹黄还娇嫩,这种“粉腻感”不好伺候,所以控制火候在这道菜里成了“钢丝上的舞蹈”,你要带着温柔带着情怀去炒才行,要不然简直浪费食材。

八宝辣酱

八宝辣酱是本帮菜中为数不多的“反客为主”的经典菜肴。虽然有八种口感各异的主料,但都不是这道菜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辣酱。

主料没有定数,一般来说,有负责脆的肫片、笋丁、花生,负责软的虾米、肚丁、豆腐干,负责嫩的鸡丁、肉丁,一勺入口,各种口感很丰富,让你牙齿和舌头忙不停。

上好的八宝辣酱口感是八宝料入口软滑,但有嚼劲,汁水裹紧八宝料,既鲜爽开胃又挂口持久。八宝辣酱虽然是道“小菜”,但要学精是很难的。炒这道菜需要时快时慢掌握火候,在“静如处子”和“动若脱兔”之间来回切换,炒出来的八宝辣酱才够神气。

糟猪爪

“糟”源于酒,酒糟制作的食品就是“糟货”。要想把糟味道做得正,酒和糟的比例最关键。

黄酒糟腌渍出来的味道要比酒醇厚,比酱更清雅,最舒服的是一包糟泥配上三到四瓶花雕,具体菜肴比例有不同,生糟、熟糟配酒又不同。吊糟卤的时候,放一点点老陈皮和足量葱段姜片,是个出味的小绝招。

上海滩很多名人都疯狂迷恋吃糟货,糟猪爪是最受欢迎的冷菜,“上海王”杜月笙爱吃的糟钵头,虽然不起眼,却有210多年历史,是本帮菜中资格最老的了。

红烧肉

红烧肉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本帮菜代言人”,人们印象中的“浓油赤酱”的代表作就是它了。但是,在各类关于上海美食文化的学术专著中,却找不见红烧肉。

什么才是“完美”的本帮红烧肉呢?参照上海饮食的审美习惯,本帮红烧肉应该烧出这样的质感来:

1.肉皮比肥肉好吃、肥肉比瘦肉好吃(当然,瘦肉本身也应该已经相当地好吃了)。这种“糯”到 “嗲”的境界才是上海人最爱的口感,这与通常的理解恰好相反(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那至少证明你没吃过上好的红烧肉)。

2.不管成菜是否堆放成九连方,烧好后的肉块形状应该是有楞有角、相对工整的,这样成菜才能“轧台型”;

3.酱色自然紫红而不是偏黑,收汁也要形成所谓的“自来芡”。

腌笃鲜

腌笃鲜这道菜名每个字都有内涵,“腌”是咸猪肉,“鲜”是新鲜的猪肉,“笃”是指用小火滚烧时发出的声音。

但是上海菜的名堂不能光看字面,比如“熏鱼”不是熏的,“烤麸”不是烤的,“炒圈子”不是炒的。所谓腌笃鲜的“笃”,也并不是真的炒锅里用小火慢慢“笃”的,而是用大火烧开,再淋上滚烫的熟猪油,来个“顶花浇油”,让肉质酥烂,汤色白润,最后才小火慢炖。

这道菜选笋很关键,矮又胖的毛竹笋是最便宜的,懂行的人都会买又细又长的绿竹笋来做这道菜。如果按照笋衣颜色来分,那就记得:紫红的比乌黑的好,乌黑的比鹅黄的好。最好那种绿竹笋的价格往往介于五花肉和排骨之间,这价格一般都是毛竹笋的三四倍。

如果把本帮菜系中四大著名餐馆比喻成一个家庭的话,那么荣顺馆是性格稳健的老大,德兴馆是年富力强的当家,老正兴是招来的女婿,同泰祥就是亲切可爱的后生。

2014年,“本帮菜传统烹饪技艺”已经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兴馆发现了很多本帮菜的秘密,秘密之一是像生煸草头这样的菜,要多加一勺“炒肉老汤”;老正兴的无锡鳝帮,擅长的秃蟹黄油、虾子大乌参是本帮菜发展中“简单到奢侈”的典型菜肴;同泰祥的努力,让“香糟味型”占据了本帮菜中仅次于“浓油赤酱”的重要地位,可惜的是,同泰祥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

青鱼秃肺是本帮经典菜中为数不多的本地原创菜式,这道菜很神秘,不要说外地人,就算是个地道的上海人也很难有机会吃到它。

青鱼秃肺,实际上是青鱼的鱼肝,最好的一块鱼肝有三两,就要求青鱼的个头要在五斤以上。炒一盘需要两三条这样的大鱼,而且取鱼肝的时候还要特别小心,要是把旁边的鱼胆弄破了就又不能用了。

青鱼秃肺的神韵在于独特的口感,比猪肝还娇嫩,料理的时候不能丢来丢去、不能温度太高、不能放置太久,要不鱼肝就会破裂或者失去弹性,业内称为“发沙”。所以最好的青鱼秃肺都是现杀现做的,炒出来色泽金黄,不散不碎,入口油润细化,嫩如猪脑,无筋无渣,味道是鲜香浓郁,咸中还要带点微甜。

你要是去吃本帮菜,会点哪一道菜?

第2个回答  2017-12-26

“阿拉上海宁”把上海地区的原创菜称为“本帮菜”,鲁、扬、川、粤、浙、闽、徽、湘不管你来头有多大,统统叫做“外帮菜”。

不过中华料理成就最高的四大菜系,全是“外帮菜”。鲁是“贵族菜”,扬为“文人菜”,川为“百姓菜”,粤为“商人菜”。上海本帮菜属于后生晚辈,发源到成熟只有一百多年。本帮菜里每道菜都有秘密,要“糯”,要“嗲”,要“自来芡”,这些方言密码外地人只能自行脑补了。

“荣顺馆的禽类、德兴馆的干货、老正兴的河鲜、同泰祥的糟货”,本帮菜的名店并不难找,但有一点得注意了:不要像个“外帮人”一样点“本帮菜”好吗!

油爆虾

油爆虾的味道是一种经典的本帮酱香味,“甜上口,咸收口”,酱油和糖是最基本的味道底子,外脆里嫩,越嚼越香。

吃“油爆虾”也有小技巧。首先,这道菜刚上桌肯定是滚热的,一定要马上趁热消灭,要不然卤汁会让虾壳软下来,脆度和香味就大打折扣,这个最美瞬间不超过10分钟。其次,油爆虾应该整只入口,千万不要淑女地咬下来虾头吐掉,因为这道菜的设计理念就是要让虾头也能吃下去,真正的吃货会嚼完一整只再全部咽下去。最后,吃这个菜得一直吃,不要停,那种本帮酱香“生津回甘”的感觉就会出来了。

秃蟹黄油

“美味且实惠、好看又好吃”本来是老上海的饮食审美,但这道菜是例外。“炒蟹黄油”非常不实惠,都是论“两”来卖的。上品的炒蟹黄油的蟹黄金红,蟹膏玉白,看起来积玉堆金,口感细腻又带着浓郁的蟹香。

主料只有蟹黄蟹膏而不添加蟹粉的,才可以称得上是“秃蟹黄油”,“秃”字体现了上海人的精明,也意味着更纯正更贵一些。

蟹膏比蟹黄还娇嫩,这种“粉腻感”不好伺候,所以控制火候在这道菜里成了“钢丝上的舞蹈”,你要带着温柔带着情怀去炒才行,要不然简直浪费食材。

八宝辣酱

八宝辣酱是本帮菜中为数不多的“反客为主”的经典菜肴。虽然有八种口感各异的主料,但都不是这道菜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辣酱。

主料没有定数,一般来说,有负责脆的肫片、笋丁、花生,负责软的虾米、肚丁、豆腐干,负责嫩的鸡丁、肉丁,一勺入口,各种口感很丰富,让你牙齿和舌头忙不停。

上好的八宝辣酱口感是八宝料入口软滑,但有嚼劲,汁水裹紧八宝料,既鲜爽开胃又挂口持久。八宝辣酱虽然是道“小菜”,但要学精是很难的。炒这道菜需要时快时慢掌握火候,在“静如处子”和“动若脱兔”之间来回切换,炒出来的八宝辣酱才够神气。

糟猪爪

“糟”源于酒,酒糟制作的食品就是“糟货”。要想把糟味道做得正,酒和糟的比例最关键。

黄酒糟腌渍出来的味道要比酒醇厚,比酱更清雅,最舒服的是一包糟泥配上三到四瓶花雕,具体菜肴比例有不同,生糟、熟糟配酒又不同。吊糟卤的时候,放一点点老陈皮和足量葱段姜片,是个出味的小绝招。

上海滩很多名人都疯狂迷恋吃糟货,糟猪爪是最受欢迎的冷菜,“上海王”杜月笙爱吃的糟钵头,虽然不起眼,却有210多年历史,是本帮菜中资格最老的了。

红烧肉

红烧肉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本帮菜代言人”,人们印象中的“浓油赤酱”的代表作就是它了。但是,在各类关于上海美食文化的学术专著中,却找不见红烧肉。

什么才是“完美”的本帮红烧肉呢?参照上海饮食的审美习惯,本帮红烧肉应该烧出这样的质感来:

1.肉皮比肥肉好吃、肥肉比瘦肉好吃(当然,瘦肉本身也应该已经相当地好吃了)。这种“糯”到 “嗲”的境界才是上海人最爱的口感,这与通常的理解恰好相反(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那至少证明你没吃过上好的红烧肉)。2.不管成菜是否堆放成九连方,烧好后的肉块形状应该是有楞有角、相对工整的,这样成菜才能“轧台型”;3.酱色自然紫红而不是偏黑,收汁也要形成所谓的“自来芡”。

腌笃鲜

腌笃鲜这道菜名每个字都有内涵,“腌”是咸猪肉,“鲜”是新鲜的猪肉,“笃”是指用小火滚烧时发出的声音。

但是上海菜的名堂不能光看字面,比如“熏鱼”不是熏的,“烤麸”不是烤的,“炒圈子”不是炒的。所谓腌笃鲜的“笃”,也并不是真的炒锅里用小火慢慢“笃”的,而是用大火烧开,再淋上滚烫的熟猪油,来个“顶花浇油”,让肉质酥烂,汤色白润,最后才小火慢炖。

这道菜选笋很关键,矮又胖的毛竹笋是最便宜的,懂行的人都会买又细又长的绿竹笋来做这道菜。如果按照笋衣颜色来分,那就记得:紫红的比乌黑的好,乌黑的比鹅黄的好。最好那种绿竹笋的价格往往介于五花肉和排骨之间,这价格一般都是毛竹笋的三四倍。

一书·《本帮味道的秘密》

如果把本帮菜系中四大著名餐馆比喻成一个家庭的话,那么荣顺馆是性格稳健的老大,德兴馆是年富力强的当家,老正兴是招来的女婿,同泰祥就是亲切可爱的后生。

2014年,“本帮菜传统烹饪技艺”已经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兴馆发现了很多本帮菜的秘密,秘密之一是像生煸草头这样的菜,要多加一勺“炒肉老汤”;老正兴的无锡鳝帮,擅长的秃蟹黄油、虾子大乌参是本帮菜发展中“简单到奢侈”的典型菜肴;同泰祥的努力,让“香糟味型”占据了本帮菜中仅次于“浓油赤酱”的重要地位,可惜的是,同泰祥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

本书作者周彤认为,粗犷的北方烹饪擅长“爆炒”,细腻的江南烹饪擅长“红烧”,要把一道菜的小味道说清楚,离不开一座城市的大味道,这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一食·青鱼秃肺

青鱼秃肺是本帮经典菜中为数不多的本地原创菜式,这道菜很神秘,不要说外地人,就算是个地道的上海人也很难有机会吃到它。

青鱼秃肺,实际上是青鱼的鱼肝,最好的一块鱼肝有三两,就要求青鱼的个头要在五斤以上。炒一盘需要两三条这样的大鱼,而且取鱼肝的时候还要特别小心,要是把旁边的鱼胆弄破了就又不能用了。

青鱼秃肺的神韵在于独特的口感,比猪肝还娇嫩,料理的时候不能丢来丢去、不能温度太高、不能放置太久,要不鱼肝就会破裂或者失去弹性,业内称为“发沙”。所以最好的青鱼秃肺都是现杀现做的,炒出来色泽金黄,不散不碎,入口油润细化,嫩如猪脑,无筋无渣,味道是鲜香浓郁,咸中还要带点微甜。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

一饮一啄 Video

ID:yiyinyizhuotv

第3个回答  2017-12-26

醉虾,是上海本帮菜,凉菜里最贵的菜式之一

想吃醉虾,至少提前12小时,醉下去,才有的吃哦

根据《2016居民膳食宝塔》,每天要摄入40-75g(可食部分)的水产品。

主料

上等黄酒小河虾或竹节虾200克

辅料

腐乳汁一勺醋一勺香油一勺葱白50克生抽三勺姜末10克

鲜美生猛吃醉虾的做法步骤

1.制作这道菜要提前一晚制作冰块,家庭冰块制作可以直接在超市买现成的制冰袋,将水烧开后放凉,灌入制冰袋扎紧封口放入冰箱冷冻一夜即可,这个份量的虾需要2-3个冰袋,花雕酒提前放入冰箱冷藏;

2.将老姜去皮洗净切成末,加海鲜酱油先泡上兑成酱汁备用,看个人口味,可以加芥末调配一份,或者加剁辣椒调配一份都很不错;

3.鲜活的基围虾买回后冲洗干净,放入干净的深盆里,铺上冰块,将花雕酒全部倒入,加盖盖上5分钟即可剥壳去头去掉沙肠沾酱开吃。

不知道这一道鲜美无比的美食你是否尝过呢?

第4个回答  2017-12-28
我并不知道!我只是想知道问答那个会给积分,然后我来看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