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如题所述

 一、目标明确,构建知识体系。
  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概况能力,引导学生把知识点分类整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明白学生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形成哪些基本能力,找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二、精心设计,提高复习效果。
  教师必须抓住教材,围绕知识重点和难点,巧妙运用典型错例分析,对易混、易错的概念、法则及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辨析,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夯实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在学习理解上也有所差异,在复习课的练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发展性。在每复习一节内容前应设计几道有针对性的测试题。同时,在例题的选编方面,力求将知识纵向系统梳理,串点成线;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练习应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的练习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重视有针对性的练习。既要考虑个性差异,分成练习,又要有的放矢,归纳练习。在练习设计方面,要做到一道题击中多个知识点。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数学复习课的内容大多数都为学生学过的知识,且以习题讲解、练习操练为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如果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情境,比如游戏之内的活动,那么学生学习时觉得特别轻松。
  教师要注重复习方案的设计。找出书中涉及到本节复习内容的题目,设计要富有创意,将要复习的内容作有机的组合,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新颖感,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复习"认识钟表"时,我借创设商店开业一起去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在购物中解决问题。注重复习方式的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复习。
  四、学生是主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不再是数学复习课中的"专制者"、"讲学者"。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思考。学生通过整理,一是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二是构建了知识体系,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了良好基础。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利用学生间的互相提问、小组中成员的合作等多种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还可以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围绕一些故事情景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或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