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思想家李贽会欣赏杀人魔王李逵?

如题所述

小说中的历史22:传统文化对生命的蔑视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

李贽(字卓吾)是我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他的“童心说”在近五百年来的作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先鲜明地肯定了人的欲望的权利,认为“人之所欲”,自古皆然。

李贽所提倡的“个性自由、官民平等和男女平等”,按理说,他所评点的《水浒传》应该有慈悲的导向(佛性),保护妇女和儿童(人性),可是他却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批评,崇尚《水浒》中的暴力,欣赏暴力之下的血腥趣味,对当世和后人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在《水浒》第五十回中,李逵在攻打祝家庄杀人无数之后,也宋江也觉得过分而不给记功。

黑旋风笑道:“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

对此,李贽在行间批道:妙人,妙人,超然物外,真是活佛转世。

李贽把李逵当作活佛,当作天真烂漫的孩子,因此,自然也即会把他的杀人游戏当作儿戏,把他的凶残当有趣味,竟欣赏起这种杀人惨剧来。

我们且看其在七十三回的评点:

李逵把那汉子先一斧砍下头来,(行间批:佛)提在床上,把斧敲著床边喝道:“婆娘,你快出来。若不钻出来时,和床都剁的粉碎。”婆娘连声叫道:“你饶我性命,我出来。”却才钻出头来,被李逵揪住头发,直拖到死尸边问道:“我杀的那厮是谁?”(眉批:李大哥也仔细,奇!奇!)婆娘道:“是我奸夫王小二。”李逵又问道:“砖头饭食,那里得来?”婆娘道:“这是我把金银头面与他,三二更从墙上运将入来。”李逵道:“这等肮脏婆娘,要你何用!”揪到床边,一斧砍下头来,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李逵道:“吃得饱,正没消食处。”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看著两个死尸,一上一下,(行间批:趣。)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李逵笑道:“眼见这两个不得活了。”(行间批:趣。)插起大斧,提著人头,大叫出厅前来:“两个鬼我都捉了。”(行间批:趣。)

李贽这种欣赏杀人暴力、蔑视生命的思潮并非个案,而是民间普遍心态。

《水浒传》中的杀人魔王李逵

尽管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人命关天”的说法,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从官方到民间对人命的态度一直都是很漠视的。

我国是农耕大河文明,古代能够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能够承载大量的人口。当人口承载到一定程度,一旦出现大范围的兵乱和自然灾害,那么中国面对的就是灾难,中国人也就在这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养成了漠视生命的习惯。

在统治者的心里,百姓和鸡啊狗啊猪啊没任何区别,统治百姓就是“牧民”,而且堂而皇之地写进了典籍之中,比如《管子》的第一篇即是《牧民》,并在里面提到“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在《淮南子》中也有这样的言语“夫牧民者,犹畜禽兽也,不塞其囿垣,使不野心,系绊其足,以禁其动,而欲修生寿终,岂可得乎?”

既然“民”和禽兽无什么区别,那统治者当然不会把百姓的性命看得有多重要,正如那个主编《淮南子》的淮南王刘安所说,主人哪有不爱自己的家畜家禽的道理,普通百姓家少一只鸡都会心疼,都会千方百计地给找回来,但又哪有主人不吃自己所养的禽兽的道理呢?

如果这只是统治者的心态也就算了,毕竟高高在上,可以视小民百姓为禽兽。可实际上,百姓也是将别人当作禽兽的,必要之时可以任由杀戮的。而民间似乎对这种行为还很是欣赏,千万别以为这是笔者的胡言乱语,这种思潮还得到了一些思想家的肯定。

上面所说的李贽就是其中的一例。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之下,我国民间对杀人魔王项羽推崇备至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西楚霸王项羽从灭秦开始,直至四年楚汉之战的结束,项羽都从未停止过屠城杀降。据史籍记载,项羽屠城杀降以及坑卒多达五次,分别是襄城屠城、城阳大屠杀、新安大屠杀、咸阳大屠杀、破齐大屠杀。另外还有一次未遂的外黄大屠杀,因为一个小儿的巧言,很是巧妙地吹捧了一下项羽,项羽兴奋之余就放了这一城百姓。另外,项羽还坑杀了降卒二十余万。其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狼籍,生灵涂炭。

项羽也是一个杀人魔王,却很少有人对他的滥杀无辜的行为加以谴责

可以这么说,项羽之所以败亡,尽管其性格占据了很大的因素之外,这样的滥杀无辜也是其主要败因之一。刘邦当然不是什么仁厚君子,但他明显要比项羽爱惜小民百姓的生命,这也是其得天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是奇怪的是,历朝历代的士大夫们对杀人魔王项羽却是推崇备致,为其败亡扼腕叹息。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和传说中的圣君“舜”相提并论,认为项羽是舜的后代。笔者总觉得有些不伦不类,传说中的“舜”仁德,以爱惜民力而著称,而项羽则是滥杀无辜、残暴不仁。将他们二人相提并论,实在是对小民百姓生命的一种蔑视。也许在太史公眼里,小民百姓的生命根本不值一提吧!

无独有偶,这样的蔑视生命的传统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所体现,在第十九回中,刘备败给吕布,匹马逃难,一日,投宿于少年猎户刘安家。刘安久闻刘备大名,一心想好好招待刘备,欲寻野味供食,一时竟不能得,于是杀掉他的妻当菜给刘备做饭吃。刘玄德饥肠辘辘,不疑有他,乃饱餐一顿。

刘备后来才知道自己所吃的是人肉。但奇怪的是,刘备竟然没有责怪刘安,反而认为其是一位义士,心中非但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安,反而很是感动。曹操也和刘备持同样的想法,在得知此事后,命人赏赐刘安黄金百两。

号称仁德的刘备也没有对刘安杀妻的行为加以谴责,反而认为其是义士

刘安杀妻,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义士”之名,还得到了大量的金钱的赏赐,真是名利双收。刘备是作者心中的仁君,既然刘备都对刘安的行为持如此肯定态度,《三国演义》的作者的态度必然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人命这东西,真的是可以不当回事的。这也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对“人命”的蔑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