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绍?

马二先生。

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二、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中汤奉和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这些官吏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三、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和鲁编修了。

这不仅写出了马二先生之流受害而不自觉,而且也点出了他们不自觉的原因,正在于举业是他们能做官的唯一途径,这就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四、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

杜少卿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扩展资料

作品评价

清代文艺评论家张文虎:《外史》用笔,实不离《水浒》《金瓶梅》,魄力则远不及。然描写世事,实情实理,不必确指其人;而遗貌取神,皆酬接中所频见。可以镜人,可以自镜。

近代文学家鲁迅:“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1
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绍:
1、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5、严致中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汕,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6、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7、沈琼枝

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第2个回答  2022-03-21
 马二先生,《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本名马纯上,因屡试不举,以选书为生,为人古道热肠,治学近乎迂腐。杭州游历,体现马二先生人性一面。 马二先生在匡超人 落魄的时候曾经几度帮助他,可是后来却落得了十分悲惨的境地,还被自己曾经帮助过的匡超人妄加诽谤嘲笑。马二先生的故事,马二先生属
  於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他对蘧公孙先说的那段话,真知灼见,惊天
  地而泣鬼神,世人不可不焚香拜读,书上曰──
  「马二先生问道:『先生名门,又这般大才,久已高发了,因甚困守在此?』
  公孙道:『小弟因先君见背的早,在先祖膝下料理些家务,所以不曾致力於举
马二先生
  业。』马二先生道:『你这就差了,「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然要做
  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
  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便是孔子的举业。讲到战国时,以游说做官,所以
  孟子历说梁齐,这便是孟子的
  举业。到汉朝用「贤良方正」开科,所以公孙弘、董仲舒就举贤良方正,这便
  是汉人的举业。到唐朝用诗赋取士,他们若讲孔孟的话,就没有官做了,所以唐人
  都会做几句诗,这便是唐人的举业。到了未朝又好了,都用的是些理学的人做官,
  所以程朱就讲理学,这便是未人的举业。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文法。则
  就是孔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
  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一席话,说得蘧公孙如梦
  方醒,留他吃饭,结为性命之交。」
  呜呼,不仅蘧公孙先生如梦方醒,便是柏杨先生也如梦方醒,读者先生中如有
  人知道马二先生住址的,务请来信见告,我不但要留他吃饭,结为性命之交,而且
  还非请他当官崽大学堂校长,兼授他的「敲门砖学」,以明义理不可。夫举业者,
  做官的敲门砖也。要想做官,就得认清时务,在言扬行举的时代,我就言寡尤,行
  寡悔。在游说时代,我就周游列国,舌如弹簧。在贤良方正时代,我就贤良方正。
  在诗词歌赋时代,我就既作诗又填词。在理学大盛时代,我就连女人都不看。在八
  股取士时代,我就努力八股。惜哉,一时尚找不到马二先生,无法请就明王朝以後
  的时,代指出当行的举业。但依其「敲门砖学」精神类推,以後到了袁世凯洪宪时
  代,柏杨先生就努力赞成帝制,至少也在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表示非有个皇帝出来
  不能救中国。到了云南起义,再造共和时代,柏杨先生自然跟着义愤填膺,同样的
  也要在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面不改色的曰,那些赞成帝制的人都是王八蛋。之後,
  到了东亚共荣圈时代,柏杨先生的举业就是喊天皇万岁矣,否则那个给我官做?壮
  哉,「那个给我官做?」对小孩子来说,有奶便是娘。对二抓牌来说,能给我官做
  的就是主子。於是耶稣先生的八福又多了一福,曰:「有权给人官做的有福啦」,
  撒下了大圈圈小圈圈,黄圈圈紫圈圈,自己高坐在上,看那些举业朋友,以头撞之
  者有之,以屁股顶之者有之,以钢钻钻洞者有之,以忠贞学挖窟窿者有之,以听话
  学巩固地盘者有之,热闹哄哄,好不过瘾。
第3个回答  2022-03-21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典型的正面刻画的人物。杜少卿出身于一个大地主官僚家庭,性格比较豪放,视权贵和名利为粪土。当时的科举制度大环境下,八股取士成为很多书生追求富贵的桥梁,一旦中榜就变得贪得无厌,追求名与利。杜少卿与这些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藐视县里的秀才,称这些秀才是奴才。皇上征辟对多少人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杜少卿却在家装病极力婉拒。杜少卿的夫人打趣他说,朝廷请你去做官,你怎么装病不去呢。杜少卿开玩笑似的跟夫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做官,向往自由舒适的小日子的愿望,充分表现出杜少卿对功名与富贵的不屑。
二、倡导妇女的平等地位
封建社会制度下,三从四德成为妇女的束缚。杜少卿却不受这些封建习俗的禁锢,对待自己的妻子格外尊重,认为妇女应该站在一个社会平等的地位上,不倡导社会形态下出现的三从四德。杜少卿反对纳妾,尊重妇女,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思想。除此之外,杜少卿也赞扬敢于反抗保障自身权益的妇女。在这部小说中,沈琼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这位有勇有谋的女性用勇敢与智慧为自己的人格独立进行斗争,获得女性尊严。与此同时,她也向人们表明努力才是解救自己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在当时社会形态下,世俗眼光将沈琼枝定位为江湖之盗时,杜少卿也极力赞扬她奋勇反抗,不慕名利,不甘心被人玩弄的精神,进一步体现出杜少卿的可贵之处。
三、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
杜少卿在当时社会制度等级严明的环境下,追求自由的生活,但十分注重孝道。在小说中有一个人物郭孝子,杜少卿十分推崇他二十几年不放弃寻找自己的父亲,在杜少卿看来,这种孝行是十分可贵的,也是值得赞扬的,为此杜少卿不顾惹祸上身的麻烦,让郭孝子在自己家里休息,并跟自己的妻子一起照顾他的衣食住行。杜少卿与六朝文人存在一个共同之处,比较向往回归大自然,认为自然是美好的生活家园,不愿意进京做官,向往与妻子一起看花喝酒,自由自
在的生活。杜少卿虽然不经商也不做官,也没有什么赚钱的本领,但是当别人遇到困难向他倾诉时,他会慷慨解囊相助,即便是杜少卿自己的日子比较清贫,甚至家弟拜访也无力为他接风,但也不能改变他乐善好施的性情。杜少卿演绎出优良传统美德的真谛。
第4个回答  2022-03-21
假定政府正在考虑一个公共项目,例如修一条新的高速公路。为了判定要不要修这条高速公路,政府必须比较所有使用这条高速公路的人的总收益和建设与维修的成本。为了作出这个决策,政府会雇佣一个经济学家与工程师小组来进行研究,这种研究称为成本-收益分析,它的目标是估算该项目相对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社会的总成本和总收益。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高速公路,没有判断高速公路所值的价格。简单地问人们他们给高速公路的估价是多少是不可靠的。第一,用问卷调查的结果来定量分析收益是困难的。第二,回答问卷的人没有什么如实回答的激励。那些要用高速公路的人为了修这条路有夸大他们所得到收益的激励。那些受高速公路伤害的人为了阻止修这条路有夸大其成本的激励。
因此,有效率地提供公共物品在本质上比有效率地提供私人物品更困难。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的买者通过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反映出他们对该物品的评价。卖者通过他们愿意接受的价格反映出他们的成本。与此相比,当评价政府是否应该提供一种公共物品时,成本-收益分析并没有提供任何价格信号。因此,关于公共项目成本和收益的结论充其量是近似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