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名红军在贵州神秘失踪,中央多次调查无果,70年后揭开悬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2

1934年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红六军团作为长征的先遣队开始从湘赣苏区根据地开始西征。

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 红六军团的红52团却在湘赣地区神秘失踪了

之后中央也陆续派遣三组人进入贵州地区进行调查,可始终没有这800人的线索。

直到2001年时任贵州石阡县党史研究所副主任杨又铸的意外发现,这才揭开了这桩隐藏了近70年的悬案。

那红52团的800红军究竟去哪了?他们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001年,时任石阡县党史研究所副主任杨又铸,发现在石阡县龙塘镇的甘溪曹村有一个习俗,在每年的清明节当地村民都会到 “困牛山” 上去祭拜。

据当地的村民表示,他们祭拜的是在这里牺牲的红军战士。

他们说,当年有100多名红军,在困牛山地区与敌人英勇作战。

作战过程中,因为敌人无耻地裹挟了大量普通民众,以老百姓作为盾牌,妄图以此来威逼红军缴械。

那些红军不愿意伤及老百姓性命,竟然直接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出于感激和敬佩之情,自那一年开始,甘溪曹村的村民都会自发地去山上,祭拜当年牺牲的那些战士。

听到此处,杨又铸既震撼又疑惑,作为党史研究者,他很清楚在党史记载中,贵州地区并没有出现这么一支红军。

这也就意味着,要么这个故事是当地人杜撰的,要么就是当年有一批无名英雄没有被记载下来。

出于 历史 责任感,杨又铸决定将这件事情探查清楚,只不过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当年那支部队的番号早就已经难以探寻。

而当地县志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因此想要搞清楚情况,恐怕只能去当年事发地 “困牛山” 一探究竟了。

杨又铸为了辨别传说真伪, 深入到了龙塘镇甘西槽村群众中去,而据当地村民所说,这里就是清明节祭祀当年的100多名红军习惯的发源地。

实际上不仅是清明节,包括重阳节的时候,村民也会举行祭祀活动,全村人一同来祭祀当年的英雄。

可惜当地村民都不知道当年那些英雄所在部队的番号是什么。

上世纪70年代村子里的公社成员还曾经进入悬崖底部找红军的尸骨,但是依旧没能搞清楚当年那些红军英雄们的身份。

线索戛然而止,调查陷入困境。

只不过杨又铸并没有放弃,反而在返回研究所后大量调阅文献,结合实地考察深入研究的这个事情,经历了两年多的努力后,他在终于初步得到了答案。

困牛山上牺牲的那100多位红军战士,很可能隶属于红六军团52团。

这个悬案的最大突破口,在于时间。

据村民所说,100多名红军战士牺牲的时间应当是1934年末,而这一时期出现在贵州境内,且存在离奇失踪情况的,正是红六军团52团。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为了剿灭红军,累计调动了超过10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围剿。

当时由于王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最终没能取得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被迫在1934年10月撤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而当时由萧克和王震等人领导的红六军团,也担任起了先遣队任务,奉命向湖南省中部转移。

一方面可以给主力部队探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后面主力部队撤退时,对国民党部队进行牵制。

而且那里还有贺龙元帅所统帅的红三军,两支部队汇合后,可以拧成一股力量,给予国民党反动派更有力的打击。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9700余名官兵正式出发,国民党发现了红军的意图,便实行了层层包围政策。

派出大股部队来围剿红六军团,没办法,红六军团只能从湘黔两省交界处朝贵州黔东南地区进发。

当时贵州黔东南地区驻扎着敌人的一个守备团,在发现红六军团的踪迹以后,妄图牵扯住我军,在得到国民党部队的增援之后,对红军进行围剿。

好在红六军团很快就击垮了这个守备团,同时在当地苗族群众的帮助下,顺利渡过清水江,这才突破了敌军防线。

渡过清水江后,红六军团很快抵达乌江附近,这时候只要渡过乌江天险就可以轻易甩开敌人。

不过由于红六军团肩负着和红三军会合的任务,再加上当时又得到了中央传来的桂系军阀向南移动的消息。

所以他们最终放弃了渡过乌江,转而向江口地区靠拢,准备和红三军会合。

然而,当时中央军委和萧克等人都不知道,红六军团的出现,让桂、湘、黔三地军阀倍感危险。

为此他们甚至特地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会议上作出了放弃南撤的决定,准备集结重兵于石阡县地区,狙击并歼灭红六军团。

阴险狡诈的军阀们猜到了红六军团的动向,为了完成包剿任务,他们累计抽调了24个团,聚集了将近4万人的兵力。

然后还在贵州境内实施了坚壁清野政策,把大量的粮食和百姓都迁居到了周边地区,断绝了红六军团就地获取补给的可能性。

虽然红六军团进行了顽强反击,但是敌人毕竟是红六军团人数的数倍之多,以至于在付出不小的伤亡后, 红六兵团还是被包围在了甘溪地区

当时萧克和任弼时的人都敏锐地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一旦红六军团被拖在了此处,蒋介石很快就会增兵。

到时候不仅红6军团会陷入生死危机,红军主力部队和红三军也会陷入困境。

而就在这危急时刻,红18师师长龙云决定,亲自率领第52团800多人掩护主力部队,拖住敌军的进攻。

虽然龙云所属部队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顽强,但是敌我双方火力差距实在太大,一番交锋后十八师伤亡非常惨重。

龙云有心杀敌,奈何力有不逮,只得将剩余部队撤到了后方密林中暂避锋芒。

眼见敌人就要攻过来,外围突然又出现了一支红军部队。

原来是萧克等人商量后,觉得18师不足以对抗对方,所以又派出了49团前来接应,在49团的帮助下,18师成功脱离包围圈。

虽然红军短暂脱离了敌军包围圈,但是三省军阀依旧在后面穷追不舍,倘若继续跑下去,那么主力部队很可能会被追上。

为了给红六军团主力撤退打掩护,龙云咬牙放弃了与主力部队会合的想法,让49团先行撤离,而他则带着52团剩余的400名战士走小路引开敌人。

当时龙云等人的想法是从十二山走到困牛山外围,然后再迂回南撤,与主力部队会合。

虽然如此一来会浪费一些时间,但是安全性会大大提高,而在龙云的有意暴露下,敌人果然发现了52团的踪迹,一路跟了上来。

由于红军对当地地形不太熟悉,所以在行进过程中找了一位群众当向导。

可是也没想到,这位向导竟然受了国民党蒙蔽,将52团带到了黑滩河和困牛山一带的险地,以至于龙云和52团战士们都被困在了困牛山中。

眼见敌人即将追上来, 52团田海清找到了师长龙云,跟他表明目前队伍目标太大,难以摆脱追兵,最好的办法是再次分兵。

由龙云带领200名士兵继续撤离,而他则带领一百多名士兵留下阻击敌人,只有这样才有一线生机。

龙云虽然心中不愿,但最终还是没能拗过田海清,带着200多名战士沿着河道一点一点朝着山下撤离。

下山的路极为难走,有时候他们甚至要攀爬岩壁,而田海清等人则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决定与国民党部队展开最后的斗争。

国民党参谋很快就追到了山下,只不过由于不熟悉地形,所以他们也没有发现龙云已经带人撤离了。

田海清带领100多名战士和敌人足足周旋了两个日夜,期间还利用地形优势干掉了不少敌人。

敌人气急败坏之下,只能盲目地朝山上射击,而田海清由于主动带队吸引火力,不幸中弹牺牲。

田海清牺牲了,其他战士却依旧在顽强地和敌军展开斗争,眼见越拖越久,红军主力部队都已经不知道撤到了哪里。

敌军开始动起了歪点子, 他们从山下抓了一大批无辜民众 ,逼迫民众走在前面给他们开道,而他们则是分散在民众之中,慢慢地将战线朝前推进。

红军战士们最讲纪律,时刻将民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1位,自然是不愿意开枪伤害民众的。

于是只能被动展开撤离,就这样敌进我退,170名战士最后就被逼到了悬崖边上,陷入绝境。

直至此时,敌军还妄图俘虏红军战士,却不想红军战士们宁折不弯, 一个个折断了自己的枪械,毅然朝着悬崖下跳去。

就这样170多名战士,没有一个人选择投降苟活,全部从70多米高的山上跃下,这其中绝大多数人都牺牲了,只有寥寥数人活了下来,被当地民众带回家中保住了性命。

就在这170名战士们英勇牺牲的时候,另一边的龙云等人也遭遇到了敌军包剿。

由于敌人人数实在太多,在一番激烈角逐后,龙云最后受伤被俘,其他战士也大抵如此。

在被俘虏后,龙云刚开始坚称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任国民党用尽严刑,他也没吐露半点情报。

本来可能还有逃离机会, 奈何后来出现叛徒,将龙云指认了出来,以至于他被押到了医院关押,由于病情恶化,最终在医院中逝世。

在这次战斗之前,有很多贵州民众都被国民党所欺骗,可是战争中红军的表现,让他们幡然醒悟,在170多名红军从悬崖上跳下时,不知有多少贵州民众泪流不止。

事后,当地民众也曾来到悬崖下,将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安葬,他们不知道这些战士隶属于18师52团,只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每年在清明和重阳节时自发组织祭拜。

而困牛山战斗中红军的重大牺牲,也为红六军团的主力顺利突围争取到了非常有利的时机。

10月24日,红六军团与红3军在铜仁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至此,红六军团历时80多天的西征,行程5000多里,成功的完成了上级所下达的先遣西征探路的重要任务。

不过对于那“消失”的八百多名战士,中央始终没有放弃寻找。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也曾多次派调查小组来当地调查52团的下落,只不过当时已经过去了太久,三次调查最终都无疾而终。

直到2001年,杨又铸找到了线索,而经过他两年多的努力,2004年7月,贵州省专家们终于确定当年牺牲的战士的确隶属于52团。

至此,一段尘封了几十年的悬案,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之后石阡县为了纪念红军的壮举,也将甘溪槽村改名为困牛山村,当地政府还在2008年修建了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碑名由萧克上将亲笔题写,原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多位老红军、老将军也都纷纷在上面题字、题词。

经久不灭的烽火虽已成 历史 ,但红军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的壮举,依然赋予了困牛山巨大的魅力。

而正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这样的战士,共产党最终才能击败国民党反动派,取得战争的胜利。

也正是因为这些战士英勇无畏的牺牲,我们才能得享今日的繁荣与和平,因此我们应当永久谨记这段 历史 ,怀念那些英雄,继承他们的精神,共同建设我们飞速发展的祖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