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总回来看老师,老师却不觉得烦,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经常回来看老师,说明两个问题:

1.学生有感恩之心。

2.老师有恩于他。

这是个好事,老师不应该烦!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学生走出校门,应该回来看望老师,但是很多学生没有这样做,原因是:

1,工作不好,混的不如人,不好意思再见老师和同学。

2,他是班里的一般学生,不好也不坏,和老师打交道少,没有感情。

3.老师的某次批评或者表扬,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愿意再见老师。

学习不好的学生回来看老师的多。

上学时表现不好的学生,等长大了,知道自己当初上学时给老师带来那么多麻烦,给老师桶那么多漏子,他觉得对不起老师,回来看老师。有的说:”如果没有遇见你,可能我就……。”

有病的学生,上学时老师特殊照顾他(她),他记住老师的恩,他经常看望老师。以表达他感恩之心。

我有一个从小得小儿麻痹症的学生,上学时就坐轮椅,我排一个学雷锋小组,无论刮风下雨都接送她上下学!她现在都五十多岁了,每年过春节都让她丈夫带她来家里看我,中午留一家人吃饭,走时再把过年的东西给她带一些,再给她点钱。她是感恩!我是爱心。早晨来了,玩一天我很累,但是我不烦!

在学校表现好的学生,现在混的好的或者不错的孩子看老师的多。

上学期间, 表现好的,班干部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考上了大学,现在工作称心,成家立业,这些孩子都对老师不错,老师有事跑前跑后,他们不烦。如: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我九零年去北京看病,他在备考托福,可是手拿书本,一路陪伴。有一个女孩现在医院工作,我去看病,楼上楼下扶着我,她的院长和同事都误认为我是她的母亲。

做一位老师,桃李满天下,确实是很幸福。老师有恩于他们,孩子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感恩的!因为老师有恩于他们!

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来看你老师,老师要热情招待,不能心烦!如果没有学生看老师,说明这个老师不太合格!

您好,您的问题是:有一个毕业生经常来看老师,老师却不觉得烦,这是为什么?

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经常来看老师,说明了学生跟老师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老师应该感到欣慰。这不是一件让老师烦的事情。

我刚开始毕业当班主任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学生,个子非常小,性格又非常内向,学习成绩中上等,他有一个哥哥,因为发生了意外事故而去世了,他好像受到了惊吓打击,性格上更加孤僻,不爱与人交流。但是他有求知的愿望,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从他的眼睛就可以看出对知识的渴望。他哥哥出事之后,我看到他特别伤心,情绪非常低落,就多次找他谈心,安抚他的情绪,引导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上课的时候对他格外重视和关照,经常对他进行提问,逐渐的他摆脱了哥哥去世的阴影,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上课的时候经常主动举手发言,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他的精神愉快了,性格也逐渐开朗,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学习成绩由中上等,提高到班级前五名,后来考上了重点高中,上高中之后,每个假期,都来家看看我,我也对他经常给鼓励。后来他考上了东北大学,毕业之后去了西昌发射中心。一直到他结婚之后,还带着妻子来看过我。

我之所以要讲这个故事,我要说的是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对老师是很依赖的,在他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如果老师及时的给以鼓励和支持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生会在老师的关心中,走出挫败的阴影,他会有一种感激之情。特别是当他毕业之后,回忆起在学校之中的往事,就会想起老师对他的关怀和教育。

学生毕业之后经常来看老师,是值得老师欣慰的事情,没有必要烦恼。

如果您说的是其他方面,比如说老师和学生之间年龄相近,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师生之情之外的特殊感情,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坚决果断的及时制止。

我相信学生来看老师都是纯洁的师生之情,基本不可能存在其他的私心杂念,所以作为老师,不必烦恼。

我是诗林撷英,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我还是想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学生来看老师,说明学生有感恩的心。相信教学年限较长的老师,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学生经常来看看。

老师欣然接受简单的交往或走动,不为功,不为利,只为学生们的一次看望,一次交流,实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上学时,有这样一个疑惑:老师也就是很平常的师范大学毕业,把自己的学生教的考上了清华北大,老师心里是不是会不舒服呢?会不会嫉妒呢?

当自己做了老师时,才发现当年的自己心里是多么的狭隘!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很好的学校,本来就是自己教学的成功,是对自己教育情怀的一个伟大回报。

我也有经常来看我的学生,不烦。我们会经常坐下来吃饭,谈工作,聊家常,这很好。

谈下自己经历吧。我本人不是个乖巧的好学生,曾经几度被学校放弃,想要劝退我,有幸有几个老师觉得我本性不坏,愿意替我求情,让我得以继续读书。高考成绩一般,普通本科,家人偶遇初中班主任,她的话是没想到还能考上大学,不容易啊。家里人脸黑,不愿与其搭话。每到节假日家里人会主动提出说带礼物到曾经为我求情的老师家里去感谢人家。老师姓石,每次去石老师家拜访,都是几个同学一起,感慨当年学校的岁月,也去跟她说下现在的境遇,每次都像家人一样叮嘱我们在外面注意安全,好好发展,不要走歪门邪道。有时候也会拿我们跟现在的学生相比。我不知道石老师会不会反感我们经常去,但是每次聊天难免会落泪,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是她的孩子,毕业已经十几年了,她还能记得班里同学的名字,甚至有些人的近况比我们还熟悉。

感恩得遇好老师[祈祷][祈祷][祈祷]

中国人是特别重情的,在我们的世界里一直把“天地君亲师”摆在高高的庙堂之上。天地是虚妄的,国家、父母至亲、老师是确确实实存在于眼前的。

学生毕业以后看望老师和老师保持联系的有很多,联系多的话老师不仅不会厌烦,反而从内心底会有欣慰之感。

学生在校读书的时候,接受的是老师的意识形态和情绪风格的影响,这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 情感 或者说知识的输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虽然也有思考、提问和交流,但是从师生两者从对方处接受的信息来看,很显然学生收获得到的更多一些。在老师们眼里,学生还是孩子。三四十岁的人去影响十多岁的人是将来进行时,十多岁的人刺激三四十岁的人是过去进行时

当学生长大以后进入 社会 ,他的 社会 身份角色发生了变化,他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已经把他由学生变成了 社会 人,可能是律师、公务员,教师,自由职业者等等。这时候的学生虽然在老师那里身份不变,但是再到一起交流的时候,单向的观点传输已经转变为双向的交流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忘年交也是这么来的。

学生愿意看老师并且经常去看老师,这说明师生关系的层面已经逐渐变化为朋友之间的关系了。说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各种经历中得出的经验和感悟让他知道,老师作为曾经的引路人给他人格完善的过程中起到了有益的帮助,这种帮助在他适应 社会 的过程中使他不迷惘不悲观。

成长是需要“点拨”的,做对了就是四两拨千斤。大多数学生的“点拨”是靠父母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浙江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生意经,教授家的孩子多选择科研路的原因。

没有老师会觉得学生来看自己是一件反感之事。这至少说明了老师在陪伴这个孩子成长之路上,把他引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也很高兴,从年轻人那里接受了一些新职业的信息,多了一个年轻的朋友!

没有哪个老师会烦学生回来看他!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以下是我自己个人的想法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说的就是老师的教育之恩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样的重要。因为

首先:孩子除了和父母接触时间最长之外就是和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了,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老师不仅能够很好的教学生获得新知识而且还能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养成一些很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当在叛逆期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会让老师特别注意,当经过老师的教育之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这会让学生意识到如在生活中遇到了伯乐会让他产生感激之前所以会前去拜访老师毕业之后,老师看到学生毕业之后来拜访心里会很开心因为他能看到是自己的能力教育出了好学生为此为自己感到骄傲。

其次:学生回来看老师会让老师觉得学生很尊重老师让老师觉得在学生心里他是很重要的一个地位所以老师不会觉得烦反而会很开心。

最后:学生能够回来看望老师也是老师认识到该学生成长得怎么样,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成长得很好,学生的看望能让老师在交谈中认识到学生的进步,学生进步越大会让老师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为有这样的学生自豪为教过这样学生的自己而自豪。

有毕业的学生回来看自己,内心总是涌起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已毕业的学生,总回来看老师,按意思,其频率是一月1~2次符合原意,这样的话,不会影响到老师教学工作,况且总是回来,也说明学生跟老师关系好。作为老师,对这些热情学生回来交流沟通,会很开心的。

首先,这是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能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与学生心理共融,打成一片,既为良师,更是益友。其次,这是一个内心有爱,真正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老师,他的教育理念里,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解疑答惑,更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引领者,同行者。这样一个温暖的良师,会关爱学生的点点滴滴,对经常来看望自己的学生,有的只是欣慰,只是感激,只是骄傲!怎么会厌烦呢?

于师而言,有生常常来,不亦说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