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炎中医怎么辩证?

如题所述

"脊髓炎"一词是指各种感染或变态反应所引起的脊髓炎症,由放射性损害、中毒、血管病、代谢病、营养障碍各种变性所引起的脊髓损害称为脊髓病。
本病以肢体瘫痪、麻木,排尿障碍为主要表现,临证时首先应辨明虚实,一般初期多为实证,可见发热、咽痛等,继之出现肢体痿软无力,或肌肤麻木不仁,或小便不通。后期多为虚证,可见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肌肤干燥,麻木,遗尿等症。临床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证候类型。
1.气虚血滞 主证:肢体瘫痪,痿软不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遗尿或小便不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分析:本证属虚中挟实,见于病程偏长者。病久正气受损,气虚则不能运血,血行不畅,痹阻脉络,筋脉失养,则见肢体痿废不用。病及膀胱,气化失司,故见遗尿或小便不通。
2.湿热内盛 主证:身热不扬,嗜卧懒言,胸脘痞满,肢体痿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痒,小便不利,甚至癃闭不通,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分析:本证由外感温热邪毒,邪蕴脾胃所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热交阻,故见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湿热内蕴,气血不畅,络脉痹阻,故见肢体痿弱无力。气血不能温煦濡养,故见肌肤麻木或顽痒或刺痛。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或癃闭不通。
3. 邪郁肺卫 主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热后突然出现肢体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见疾病由下向上扩展,四肢瘫痪,甚至舌肌痿弱,呛咳,吞咽困难,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本证由温热邪毒,侵犯肺卫所致。热郁肺卫,故见发热、咽痛。肺主气而朝百脉,邪热伤肺,肺热津伤,肌肤失润,故见肌肤麻木不仁。筋脉失养,故见肢体无力,瘫痪。肺气闭郁,聚液为痰,阻于气道,故见呛咳、吞咽困难。
4.肝肾阴虚 主证:肢体瘫痪,肌肉萎缩,屈曲拘挛,肌肤干燥,麻木不仁,或见遗尿,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本证见于病程迁延,肝肾不足者。病久不愈,损伤肝肾,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其濡养,故见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经脉拘急不利,故见肢体屈曲拘挛。阴虚火旺,故见潮热盗汗,心烦口渴等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3
1.化脓性脊髓炎
  青壮年好发。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现为颈痛、胸背痛和束带感,双下肢麻木、无力、干燥等。多于数小时或2~3天内病情达到高峰,当麻痹达到高峰期则疼痛症状便不明显;如为横贯性脊髓损害,急性期表现为脊髓休克;如为上升性脊髓炎,则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2.急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乏力和病变节段束带感;亦可无其他任何症状而直接发生瘫痪。大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早期为脊髓休克表现,一般持续2~4周后,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
  脊髓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严重程度和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脊髓损伤严重时,常导致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痉挛,伴有出汗、竖毛、尿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总体反射,常提示预后不良。随着病情的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较运动功能的恢复慢且差。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二便潴留,后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可形成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大多数病例为儿童和青壮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1~2周急性起病,多为散发,无季节性,病情严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险,常见于皮疹后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状改善时突然出现高热、痫性发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脑炎型首发症状为头痛、发热及意识模糊,严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脑强直发作,可有痫性发作,脑膜受累出现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见部分或完全性弛缓性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型或下肢感觉障碍、病理征和尿潴留等。可见视神经、大脑半球、脑干或小脑受累的神经体征。发病时背部中线疼痛可为突出症状。
  4.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多数患者为50岁以上男性。临床以进行性的脊髓脊神经根炎为主要表现。约半数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觉障碍,或间歇性的坐骨神经痛。也可表现为较完全的脊髓横贯性损伤,或短暂的无力及感觉障碍,继以进行性的脊髓脊神经根症状。③尚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5.结核性脊髓炎
  多见于青壮年,病前可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史。通常缓慢起病,在出现脊髓症状的同时有低热、纳差、消瘦、盗汗等。脊髓损害常为不完全性,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当病变以脊膜、脊蛛网膜损害为主时,则以神经根痛为主要表现,并出现分散性、不对称性、节段性感觉障碍,临床表现颇似脊髓蛛网膜炎。
第2个回答  2020-05-11
脊髓炎中医辨证分型
脊髓炎可分虚实二端,病初见有外感症候着,多属实证,病久肢瘫展智者,多属虚证。临床可按其病程及临床表现,分为四型。

1.肺热阴伤病起发热,咽干口燥,或兼咳嗽咽痛。头痛昏胀,周身违和。热后突发腰以下肢体痿弱不用,她缓麻木,或兼“带脉”灼痛,皮肤枯燥,小便赤涩不利,大便于结难行。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2.湿热浸淫发热不扬,身体困重,下肢痿软,麻木微肿,伴胸腔痞闷,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儒数。

3.脾肾虚损肢冷倭废不用。肌肉松弛消瘦,踝部水肿,或见褥疮,面色苍黄不华,纳少腹胀便溏,间或尿频,大便自遗,伴头昏神疲,记忆力减退。舌质淡胖,舌苦薄自,脉沉细儒。

4.肝肾阴虚被展由弛转挛,两脚屈曲拘急,形体消瘦肤干,伴头昏目眩神疲,夜眠不实多梦,或见颧红烦热。舌质红绿,舌苔薄白,脉弦细数。
第3个回答  2020-06-01
(1)湿热浸淫(脊髓休克期)【主症】低热,肢体瘫痪,筋脉迟缓(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麻木不仁、感觉消失,皮肤干燥,无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舌尖边红,舌苔黄腻,脉滑数。(2)肝肾亏损(恢复期) 【主症】肢体瘫痪,筋脉拘紧,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头晕耳鸣,两腿发热,少汗或无汗,遗尿,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3)肺肾两虚(上升性脊髓炎) 【主症】首先出现下肢瘫痪,迅速向上蔓延,发生四肢瘫痪,呼吸困难,言语低微,心悸唇青,大小便潴留或失禁,舌质淡红或黯,脉细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