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铭是什么职业

如题所述


赵亚铭
赵亚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文化部老画家画院书画家,中国国家画院书画家,乌兰察布市书协名誉主席(原主席),乌兰察布市美协副主席,乌兰察布市现代刻字艺术协会主席。结业于首师大(99)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书画高研班;张志民山水画工作室;范扬山水画工作室。
中文名:赵亚铭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出生日期:1956年
职业:画家,书法家
毕业院校:首都师大,中国国家画院
主要成就:国画创作,书法创作
代表作品:国画,书法
签约网站:易从字画网
人物简介
赵亚铭,书画家,蒙古族,1956生人。幼习书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书画家、乌兰察布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乌兰察布市现代刻字艺术协会主席、乌兰察布市教育书画院名誉院长。分别结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书法、花鸟、国画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山水画工作室”、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山水画工作室”。师从欧阳中石、曾来得、刘牧、张志民、范扬等诸先生。书法绘画俱佳,尤以焦墨山水画深受机构和藏家追捧。
其焦墨山水画“以书入画,特别是以草书的笔法入画,笔走龙蛇,纵情挥洒,以多姿的墨与线结合,泼墨酣畅,千变万化,收放自如,把写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令画面浑然一体,达到了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境界。”
人物评价
赵亚铭先生的焦墨艺术
焦墨画是一种高妙的画体,它是指中国画中一种不借助或少借助水的渗化作用、不敷彩或敷淡彩的画法,是中国画最古老的画法。焦墨画属于中国画传统分类(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中的“写意”画,写意画讲求神似,主张用意第一,所谓“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焦墨画讲求以书法笔力入画,甚至是以狂草入画,这就对绘画者提出了极高甚至是苛刻的要求,它要求绘画者不但具有高超的摹景抽象能力,还要同时具备深厚的书法功力,没有二十年以上书法功底者往往无力驾驭。中国画历来讲究书画同源,元大家赵孟_曾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绘画大师李苦禅说:“艺术之最高者当推草书”,齐白石也曾言:“我一生之憾事,是我还没有达到以草书作画的地步”。两位艺术巨擎的话,都在说一个问题:虽然书画同源,但以书入画,却绝非易事。
赵亚铭先生自幼学书习画,人生阅历丰富,勤奋加上天资过人,使他具备了独特的艺术气质。他常年坚持刻苦习练探索焦墨技法,以书入画,特别是以草书的笔法入画,笔走龙蛇,纵情挥洒,以多姿的墨与线结合,泼墨酣畅,千变万化,收放自如,把写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令画面浑然一体,达到了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境界。
赵亚铭在谈到绘画艺术时说:“写意画要求‘画意不画形’,这正符合道家‘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这里所说的‘不画形’、‘无形’,并不是说什么形状也没有,而是要不‘具象’,是经过画家高度概括、从具象中抽出的形,是画家心中的‘形’,它所表现的是画家的心灵感悟,而不是现实的物理表象”。写意画重精神,这种精神既是画家个人的个性、修养,也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大自由和大解放。所以,写意画在强调表现画家真情实感的同时,还强调游心于万物,整体把握客观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韵律,不受时空、体面、光色、透视等物理现象的束缚,这就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极高境界。天人合一既是有我之境,又是无我之境;既有相,又不执着于相。有我与无我的统一,才是写意画的境界,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求画家必须敢于超越客观物象世界,表现人的精神和宇宙之情。这就是前辈艺术家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心源”就是画家的内在修养;由“心源”而产生的“心象”,就是写意画的造型观。这种造型观再借助高超的焦墨画法,所体现出的那种或酣畅淋漓、或宁静悠远的画境,体现了中华民族绘画艺术智慧的结晶。
古人论画,有“三品四格”之说,指的是“神、妙、能”或“逸、神、妙、能”诸品,把书画创作分为三六九等,强调唯有“逸、神”之品能入鉴赏。认为失之于逸为神、失之于神为妙、失之于妙为能,能者精也,而“精之为病也”(也就是说:画的象是绘画之病)。黄宾虹认为逸品是“离象取神,妙在规矩之外”,这是从神似的宏观角度提出审美感受的特征。只有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表象----“离象”,才能获得自然物象的气质----“取神”,达到“妙在规矩之外”的艺术境界。这“妙在规矩之外”,除了说超脱于物象,还说画家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细读赵亚铭先生的焦墨山水画作品,你不难发现,先生的作品既无相、又有相;既有传统的笔墨功夫、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既有绘画之美、又有书法之妙;既苍凉豪放、又静谧悠远。作品虽暂时未臻化境,不及逸格,但亦在神妙之间。相信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宾虹大师尝言:“画贵神似,不取貌似,非不求貌肖也,惟貌似尚易,神似尤难”。中国画发展的总趋势,本质上是象征的,虽其与现实有紧密的联系,是从生活感受出发来
创造艺术形象的,但创作倾向最终还是偏重于神似,也就是说,中国画的终极去处和最高境界还是写意画。赵亚铭先生在写意的路上,凭着他对传统焦墨画的热爱孜孜以求、特立独行,造极登峰当指日可待。——李军
作品欣赏
以下图片均为赵亚铭书画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