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我感动的画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所谓成长,可能就是慢慢对不幸和满目疮痍的黑暗少一点黯然神伤,却因为细小的幸福和感动热泪盈眶。

                                                ——————题记

帕尔森说过,如果他手里剩下三块面包,那他只会留下一块,把剩下的两块换一本书和一首曲子。如果黑夜是能让我心灵栖息的屏障,那音乐就是陪伴我过夜的最好伙伴, 紧闭的窗户不让窗户透气,这一间屋子如此密闭,呼吸声飘荡在空气里,耳机线纠缠着清冷和孤寂,一首歌就是一部几分钟的电影,倒带、重播,带着耳机彷佛在窃听别人的人生,跟着他们跌宕起伏,一夜白头,略过音符和节奏留下的是画面和感动。

很多人对内向和外向又很大的误解,以为侃侃而谈就是外向,沉默不语就是内向,其实区分内向和外向的标准是看这个人的自愈和感动的源泉来源于哪里?对我来说白天的活泼开朗与人交谈是耗费我心力的一件事,夜里的辗转反侧,才是我享受的小时光,小时候我们喜欢把喜怒哀乐寄托于别人身上,长大后我们知道除了死生,一切的悲喜不过来源于世界观的差异,而我恰好学会自己去找到感动,寻找感动,发现感动。而音乐就是我推开感动世界大门的钥匙。

最早陪伴我的是小时候几寸大小的MP3还有15块一条的耳机线,那时候的列表是周字开头,杰伦占据我的青涩时光,从奔跑的麦田青春,到汽车轰鸣的秋名山,冷咖啡离开的杯垫,教堂上仁慈的父………如果青涩时期的我只是简单的哼唱,那青春期的我不识愁滋味,却强听愁说愁念愁,二胖慢慢占据了我的歌单,咽不下去的苦瓜、搬不动的富士山,名贵的陀飞轮,成熟不透的葡萄,从方文山到林夕、黄伟文,我干净无邪的主题乐园被加进了坏人。所以当杰伦和二萌一起成为导师一起坐在好声音导师的席位,闪回的一幕幕的是我的青春啊,琴房唱晴天告白的我,兄弟远离高嚎最佳损友的我,回忆有时候潜在你的潜意识,总是需要一些载体去刺激它的轮转,幸运的是这些歌曲承载着回忆,而无论那些回忆或好或坏,拿出来浏览的时候,总会变成看开的经历而感动。

慢慢地,音乐从作为我承载感动的载体变成了感动的源泉,慢慢地痴男怨女的低声吟唱在我歌单里出现得少了,爆裂的鼓声、贝斯的轰鸣、吉他的爆裂,无处安放的荷尔蒙,随着摇滚尽情地拽泄,慢慢关注自己喜欢的独立的音乐人,对于自由的渴望是人的天性,很多人都不会去选择自由,大多数人也负担不起自由的代价,但我相信我喜欢的乐队在嘶吼的时候,写着鞭挞的词的时候,那一刻是自由的,我也以为我的心随着他们的热血和冷漠被洗刷得没有了波澜,直到一次音乐节,在现场,万青小号前奏出来的时候,当时就哭得稀里哗啦,我知道摇滚没有死,大家心里那团火、那份感动还在。

人都是一座座孤岛,那种企图看到别人的小岛碰撞而看到感动火花的人始终只会是虚假繁荣,只有在自己的小岛上耕种出来的感动的画面,才是本质源泉和动力,所以啊,那些感动的画面,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只有我自己才是我感动的源泉,感动的每一帧画面都有我的身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