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什么意思含义

如题所述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公历8月23日或24日。处暑表示夏季的炎热已经过去,开始进入秋季。

1、天文学意义

处暑是中国古代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天象观测时刻之一。处暑是指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此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正好位于北半球的赤道以南23.5度处。这一时刻标志着夏季的结束,进入秋季。

2、气候意义

处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逐渐降低,天气转凉,预示着秋季即将到来。此时正值收获季节,农作物成熟,人们开始忙于收割、储存和加工。同时,由于气温逐渐下降,人们的身体也逐渐适应了气候变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季节。

3、文化意义

处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民间习俗中,人们会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祈福平安等。同时,处暑也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前一节气,此时人们会开始准备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例如制作月饼、赏月等。

处暑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即“处于暑天”,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人们可以迎接清爽凉爽的秋季。

4、什么是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雷暴活动也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