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例子

劳动是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例子

劳动是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例子?学校生活的智力财富绝大部分取决于智力生活与体力劳动密切结合的程度。我的学生在童年时代就已看到了,在一个不大的劳动集体中,如在技术小组和农业小组中,智力生活是多么的丰富。这样的小组是对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的形式。小组工作的价值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考验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表现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根据教学计划,少年每周要到校办工厂劳动一次。他们学习加工木材和金属,制造机器和机械模型。实际上,大纲规定的劳动仅限于此。这样的劳动能否满足少年的各种各样的兴趣和需求呢?当然是不可能的。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恰恰能把劳动与智力生活统一起来,能用具有巨大精神意义的活动充实闲暇时间。这样的兴趣小组有:少年植物栽培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机械师小组、电工技师小组、无线电技师小组,钳工-设计师小组、车工小组、畜牧小组、花卉栽培小组。在这些小组中洋溢着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的气氛,没有这样的小组,无论是智力教育还是情感-审美教育都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不把少年的双手变成理智的良师,少年就不会对知识产生兴趣,一个最强的情感刺激因素就会从教学过程中失落。

  在三、四年级时男孩们和女孩们就已开始参加小组的工作。在最初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有自觉的选择,必须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学生换了一样又一样的工作,从一种爱好变为另一种爱好。这对于自觉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是必要的。终于有一天少年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天赋的工作。在这件事情上教师决不可以心急。不可以把少年“固定”在某一个小组中。但是劳动中的自我肯定的复杂的过程,也是不允许任其自流的。必须在每一颗心灵中点燃热爱劳动的火花。这就是说,当少年用双手去工作时,要帮助少年使他们的双手成为理智的良师。

  尤尔科喜欢学校养蜂场、养兔场和少年育种小组的工作。他学会了怎样把果树与野生树嫁接,学会了怎样育种和播种、耕地和饲养小牛。但真正吸引他的只有在少年机械师小组中的工作。他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同龄人,其他五年级学生学习驾驶微型汽车。但为了获得学习开车的资格,就必须先学习内燃机。尤尔科就去一个由十年级学生领导的少年机械师小组听课。这个男孩很有兴趣地研究起了发动机,学习如何发动它,拆卸和装配各个部件。研究了发动机后尤尔科就学习驾驶小型汽车

  而在这时小组中又出现了一件新的有趣的事情:在劳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少年们在装配一辆新汽车。尤尔科也迷上了这项新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有许多单调的、没有任何趣味的工序:必须磨光金属薄板,清除掉车架的铁锈。但一个有趣的设想支配了所有这一切,这个设想使这项工作体现出高尚的思想。有趣的创造与手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思想与手的联系越紧密,劳动就越深入地进入精神生活中,成为喜爱的劳动。劳动中的创造是发展少年智力的最有力的一种刺激因素。制造一辆漂亮的、舒适的、好驾驶的汽车的设想,越强烈地打动尤尔科,他对书本和阅读的兴趣就越大。六年级时尤尔科就已经有了一批技术书籍,他的藏书还在不断地增加。在这个男孩的精神生活中阅读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他的阅读不是死记硬背式的。这是一种被对创造性劳动的兴趣所激发的阅读,希望在手的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愿望推动了他的阅读。阅读对培养理智、开阔视野(这一点尤其重要),对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智力劳动的风格和特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样的阅读能培养对读过的东西的本质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的能力。也应该以这样的态度阅读教科书。热爱创造性劳动的人永远也不会去死记硬背。当劳动中没有精神生活时就会出现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会耗尽智力,使心灵空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01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2个回答  2020-12-05
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吃苦过后相信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了名人吃苦后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吃苦后获得成功的名人事例篇一:华罗庚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吃苦后获得成功的名人事例篇二:贝多芬
  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

  贝多芬为李希诺夫斯基的无耻卖国行径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忿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凭偶尔出生得来的。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也许实际情形比资料所载的更为暴烈,但贝多芬的朋友们设法把事情掩盖过去。

  魏格勒资料库中的《魏格勒和布鲁林家族的朋友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没有奥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场,恐怕免不了发生殴斗,贝多芬已经举起一张椅子准备向里奇诺夫斯基亲王迎头痛击,因为贝多芬躲在房间里拴上门,亲王却把门撞开。幸亏奥普斯多夫挡在他们两人之间。”吵架的起因是贝多芬拒绝里奇诺夫斯基为他召晚宴的几个法国军官演奏。 但贝多芬爱他们;他说过一些话,显示他心里对他们的感激,但这种感激并不授权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吃苦后获得成功的名人事例篇三:袁隆平
  如果不是错失了两次机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人生,也许会被完全改写。

  袁隆平从小就热爱游泳,不到10岁时,就敢横渡长江;16岁时,在武汉读高中,参加湖北省举行的游泳比赛,他一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100米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考上西南农业大学后,他是全校的游泳冠军。一次,西南赛区进行游泳选拔赛,前三名,将被选入国家游泳队,成为专业游泳运动员。很可惜,这一次,袁隆平只获得了第四名,因一名之差而落选。袁隆平错失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机会再一次向袁隆平招手。大学快毕业那年,部队招收空军飞行员。当时,全校报名的人数达到了800人,经过严格的体检,最后,只有8人通过了全部的36项指标测试,袁隆平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飞行员,这对年轻的袁隆平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在即将进入空军预备班之前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晚会上,袁隆平和他的同学们被告知,大学生一律被退回。原因很简单,当时国家已经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建设需要一大批知识分子,而当时全国只有区区20万名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太宝贵了,空军放弃了大学生,是为了让他们在自己所学的领域,为祖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袁隆平因此再一次与近在眼前的机会失之交臂。

  就这样,袁隆平痛失了两次绝好的改写人生的机会。

  采访袁隆平院士的记者,在听了袁老讲述的这两个故事后,连用了两个“幸亏”:幸亏当时你没有被选入国家游泳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幸亏当时国家出台了新政策,让你没有成为一名飞行员。

  可是,这两次机会,对当时还只是一名农大的普通学生的袁隆平来说,却是十分难得的机遇。我忽然想,假如袁隆平抓住了这两次机会,他的人生将会怎样?

  以袁隆平当时的身体素质来看,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袁隆平可能会成为一名不错的游泳运动员,甚至有可能进入全国前三名,退役之后,他也许会和大多数运动员一样,成为一名游泳教练员;抓住了第二个机会后,袁隆平会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飞行员,在蓝天飞翔,是多少人的梦想,然后,他有可能成为一名飞行教官,直至光荣退休。

  运动员和飞行员,这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以袁隆平一向不服输的性格来看,无论在哪个行业,他都可能有所作为。但是,如果那样的话,袁隆平从小就想学农的梦想就很难实现;我们今天,就没有了“杂交水稻之父”,就没有了他培育出的可养活7000万人的水稻增产。所以我们说,幸亏袁隆平没能抓住人生中的这两次重要机会,幸亏他一直没有改变对于粮食和农业的梦想。

  袁老说得好,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他这一辈子,就做好了一件事,培育优良的杂交稻,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

  每个人都会怀揣各种各样的梦想,一生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然而,梦想无限,生命有涯,你不可能去实现每一个梦想,也就不需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坚守住一个梦想,抓住一次机遇,专心努力一辈子,你就可能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