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分区及其主要特征

如题所述

济阳坳陷北部以车镇凹陷、沾化凹陷、义和庄凸起、陈家庄凸起等为主要构造单元。每一个构造单元又可以进一步划分出次级构造单元。

1.车镇凹陷

车镇凹陷是一由北部埕南断裂带控制形成的北断南超、近东西向延伸、呈 S 形狭长分布的箕状断陷盆地,面积约 2390 km2。构造上自西向东可划分为车西、大王北、郭局子3 个洼陷 (图 1-4),其中车西与大王北洼陷被车 3 北西向鼻状构造 (构造调节带)所分隔,大王北与郭局子洼陷被大 35 北东向鼻状构造与大 90 断层所分隔; 车镇凹陷自南向北又可细分为鼻状构造带 (南部缓坡带)、缓坡断阶带、中部洼陷带和北部陡坡断裂带等 4个次级构造单元 (图 1-4,图 1-5)。

图 1-4 车镇凹陷次级构造单元分布图

图 1-5 车镇凹陷地层结构剖面图

(1)陡坡断裂带

由埕南断层及其伴生断层构成,分布于车镇凹陷的北部边界,由盐场、大王北、郭 4三个陡坡构造带组成: 盐场陡坡带位于车西洼陷的北部较陡地区,走向由东西,向东过渡为北东; 大王北陡坡带位于大王北洼陷的北部陡坡带,呈 NE、NW 向展布; 郭4 断裂带位于郭局子洼陷的北部,呈北西向,三个陡坡带均位于控凹大断层埕南断层的下降盘,呈长带状展布。其主要的构造样式是铲式和坡坪式 (如埕南断层)的边界断层,以及与边界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和断阶。

(2)中部洼陷带

洼陷带是凹陷在箕状断陷过程中长期持续沉降所形成的沉积盖层最厚的地带,位于缓坡带与陡坡带之间。古近系车镇凹陷的中部洼陷带主要由 3 个洼陷构成: 车西洼陷、大王北洼陷、郭局子洼陷。这些洼陷由于构造控制条件略有差异,其展布方向各不相同。车西洼陷位于车镇凹陷的西部,受埕南断层西段和柳堡断裂带的联合控制,呈北东向展布。郭局子洼陷位于车东地区,受埕南断层东段和大王庄北断裂带的联合控制,呈北西西向。大王北洼陷位于车中地区,北部紧邻大王北陡坡带,呈近东西向展布,主控断层为北部的埕南断层中段及南部的大 1 断层。

(3)缓坡断阶带

缓坡断阶带剖面上以板式、铲式正断层为最基本的构造单元,多条正断层组合形成地垒、地堑、断阶等多种构造样式。车镇凹陷内有车西和大王庄、郭局子等三个缓坡断阶带。

车西缓坡断阶带发育于车镇凹陷南部斜坡带上,以曹家庄断层为代表,北东走向,由一系列规模较小、呈雁列式排列的断层组成。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持续多阶段活动,早期活动强,晚期活动弱。

大王庄缓坡断阶带发育于大王北转换带的东缘,走向北东,主要由多条密集平行的断裂组成,构成郭局子凹陷的西界,并在古近纪期间起到横向调节作用。该断裂带在新近纪时期仍有较强活动。

郭局子南部缓坡断阶带由一系列呈北西西向展布的北倾正断层组成,多形成于燕山运动后期,规模较小,至新近纪时期基本停止活动。

(4)大王庄鼻状构造带 (南部缓坡带)

也称为宗王-大王庄鼻状构造带,位于义和庄凸起北部宗王-大王庄地区的构造较缓坡地带,受义和庄基底隆起及基底断层控制,在平面上呈狭长带状展布,具有先隆后断、多期沉积间断、后期断裂较为发育的特点。

2.沾化凹陷

沾化凹陷是济阳坳陷内继承性发育的复合张扭性半地堑断陷盆地,凹陷总体上呈北东方向展布,面积约 3000 km2。凹陷的发育受到北东、北东东向的张性、张扭性大断裂的控制,形成由北断南超、总体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的多个半地堑和低凸起组成的洼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具有复式半地堑的构造格架特点。在南北向上形成缓坡、洼陷、陡坡的构造样式; 在东西向上,由一系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的断裂复杂化,形成多个次级洼陷和洼间低凸起。缓坡带的鼻状低凸起近南北向伸入盆地内,使近东西向半地堑凹陷带分割成串珠状或斜列的次级洼陷。

沾化凹陷内部发育北部陡坡带、北部洼陷带、南部斜坡带等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图 1-6、图 1-7)。

(1)陡坡带

陡坡构造带是指盆缘同沉积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包括盆缘主断裂、伴生构造带和陡坡断阶带。在剖面上,主断层两盘地层特征差异很大,上升盘往往缺失大段地层而成为隆起区; 下降盘则沉积了巨厚沉积物,成为盆地的洼陷区。此带内常伴生有断阶带、滚动背斜等次级构造。研究区内陡坡构造带主要有义南-邵家 (陡坡)断裂构造带,义东-埕东 (陡坡)断裂构造带,五号桩-长堤 (陡坡)断裂构造带、孤南-垦西断裂构造带和垦东 (陡坡)断裂带等。

图 1-6 沾化凹陷次级构造单元分布简图

图 1-7 沾化凹陷地质结构剖面图

(2)洼陷带

洼陷带是凹陷内的次一级负向构造单元,为盆地的沉积和沉降中心。洼陷的发育多受控于北东—北北东和近东西向一、二级大断层的控制。沾化凹陷内的主要洼陷有: 邵家洼陷、四扣洼陷、渤南洼陷、孤北洼陷、孤南洼陷、富林洼陷和三合村向斜等。

(3)斜坡带

斜坡带位于半地堑的掀斜上超的边缘。与陡坡盆缘断裂带相比,斜坡带坡度平缓,不发育一、二级大断层,主要发育三、四级调节性断层。受基岩古地形的控制,古近系、新近系各组段在斜坡带沉积时往往层层减薄、退覆或剥蚀尖灭,形成地层超覆和剥蚀不整合界面。斜坡带又可分为单斜带、斜坡断阶带和鼻状构造带等。本区主要发育虎嘴滩-罗家缓坡带、孤北缓坡带、埕北斜坡带和富林-三合村缓坡带 (图 1-6)。

3.凸起带

凸起带是燕山晚期在潜山古地形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新近系披覆构造带,其形态多受古潜山的形态所控制,向上披覆构造幅度逐渐减小。披覆构造的上部为上新统明化镇组大范围分布的厚层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中部为馆上段曲流相沉积的泛滥平原亚相,以泥岩为主,也是局部性盖层,下部以馆下段辫状河沉积的心滩砂岩为主。这种类型的超、披覆构造主要沿凹陷边缘的凸起带分布,如义和庄凸起西部、陈家庄凸起、埕东凸起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