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性是共通的,这个人性,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都说人性是共通的,我们对于这个人性怎么理解呢?


何谓人性?

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和后天通过学习传承而来的品质。

人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事实上,人们对于人性的理解也有很多种,至今为止众说不一、答案众多。如孔子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天主教和基督教却说人生来就有罪,即人性天生是恶的;幸福主义者却认为,人性是人类道德的底线,人性就是求我幸福,是为了维护人类自己的幸福而逐渐约定、并通过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人的行为规范。

综合以上种种观点,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对于人性中存在“善与恶”这一点上人们基本达成共识。唯一有争议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是善还是恶的问题。

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从人的自然性方面分析,由于人的生物属性即动物(人属于高级动物)的本性上看应该偏重于恶;

从人的社会性方面分析,从人性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看应该是善恶交替,即有时“善”多一些、有时“恶”多一些、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恶交替;

从人的思维性方面分析,本人认为由于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维后,提炼出人的精神意志和品质意志,而在理性思维下产生的理智行为基本上应该偏重于善性。

人性的恶和善之间就看你自己怎么理解了,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人性趋利而避害。利,就是利己;害,就是损己。——人和人因为学识、经历、地位等不同,利害标准会产生差异。——同样的利己,自己一个人和自己的家庭、民族、国家,哪个才是“自己”?这个定位,因人而异。同样的利己,这个利益,是短暂的,还是长远的,哪个才是“最大的利益”?还是因人而异。朝三暮四好,还是朝四暮三好?不同的认识,就会导致不同的选择,而所有的选择,又从来都是“趋利”的,或者是“避害”的。——就人而言,所有的行为,都是合乎人性的。只是,因为与绝大多数人的利害标准相去甚远,而让人感觉“太不符合人性”了而已。——知己知人,归根结底也是这个“利害标准”。掌握了一个人的“利害标准”,那就知人了,任意一个情景之下,只要情景条件掌握足够清晰,那么这个人会如何选择,就是确定无疑的。
第2个回答  2018-02-25
人性是共通的,共通的是欲望特性,因此而繁衍生息。孔孟之道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我以为人之初性本善恶,就是人从出生坠地善恶即以定,这就是每个人的性格底色,性格底色决定每个人的做人品质,至于后天学识,经历,阅历,感悟,领悟等等……皆是在其性格底色上添加的色彩,只能减轻或减弱但是决对不能,不会改变其与生俱来的善恶,也就是性格底色。当然善人也会偶尔闪现恶念,恶人也有偶尔善心突发,这皆是人于后天经历等等而有的正常的反应。
第3个回答  2018-01-20
人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其实也是天生具备的天性和后天形成的品质,具备好的人性很重要的哦
第4个回答  2018-03-18
要认识人性,我先讲下人,人是意识和潜意识作用肉身的个体存在。性是一切能力的代词。作为人性来说,就是主动能力和主动配合的能力。生存和发展自身是人意识和潜意识客观的存在,也可以说万物同性,就是发展自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