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的意思还有更全面的吗???

如题所述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回答的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颔联先具体写山,五岭“逶迤”形容其绵延不断。一个“腾”字写出了它的奔腾之势,但它们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细浪”“泥丸”,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颈联是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险,诗人蔑视了这两处困难,只用了“云崖暖”“铁索寒”写出了这两道天险抢渡成功,其他都没有提及。何等轻松!

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诗人既不叹息过去的困难,当然也不必写出后边的困难。

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十分完美。在开篇就定下了全诗的基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全诗高度概括,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它是诗人那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襟怀、奇特的想像以及英雄的胆略和气魄的自然流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2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第2个回答  2010-12-14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第3个回答  2010-12-14
红军不怕长征的困难,万水千山只是小菜一碟。五岭山对我们来说只是小小的水花,乌蒙山对我们来说只是脚下趟过的小泥丸。金沙水急急的留着,对岸给我们温暖,十三根铁索带给我们寒冷。更喜的是走过岷山我们都笑了。
第4个回答  2010-12-14
红军不怕远征的难困苦
第5个回答  2010-12-21
红军不怕远征中的困难险阻,把历经万水千山的困难只看做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可在红军眼里,这只不过是腾起的小浪花,乌蒙山气势雄伟,高大险峻,可在红军眼里,只是脚下滚过的小泥球, 金沙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让人感到温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两岸,只剩13根铁索,让人感到寒冷。 更让红军高兴的是,翻过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全都喜笑颜开。

参考资料:教科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