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教材第六次“换血”是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文革结束后,语文教材第六次大换血。1978 年,中、小学生拿到了新的语文教科书。《背影》等 " 经典文章 " 被大量恢复,报刊时政文章则缩减至约 1/3。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训练重获重视,但思想教化功能亦未放松。1988~1990 年,高中语文教科书曾将王蒙《论 " 费厄泼赖 " 应该实行》与鲁迅的《论 " 费厄泼赖 " 应该缓行》同时编入,受到批评后于 1991 年删去。2000 年,有学者对小学语文教科书 1-12 册进行统计,发现 " 含思想教育内容 " 的文章篇数占到了总数的 60.9%," 含激发政治情感内容 " 的文章占到了总数的 36%。

文言文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1978 年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上升至 22%。据语文教材专家周正逵披露,这个比例是这样定下来的:

‘文革’之后,……多数人主张文言要学,而且要加大比例。但是加多少合适呢?在教材会议上,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编写组领导拍板定为 22%。为什么会定为 22 % 呢?原来‘文革’前 1963 年的教学大纲规定最多的时候是 40%,而‘文革’期间最少的时候只有 5%,一个最高分,加上一个最低分,再除以 2,就是 22.5 %,稍微保守一点,留点余地,正好是 22%。当时的一位教育部副部长是这次教材会议的主管,有一次他开会时碰到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在休会时问他:现在的语文教材选没选文言文啊?副部长说选了。又问选多少?回答说 22%。据说小平同志听后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后来这位副部长回来传达了这件事,当时的教材会议负责人连夜召开编写组会议,说小平同志可能嫌我们定的文言文比例小了,要求我们连夜修改大纲,调整比例,补充篇目。

经过一夜奋战,我们把比例增加到 30%。第二天又去副部长那里汇报,这位副部长听后感到很诧异,说这怎么行,我和小平同志汇报的是 22%,你们怎么又改成 30% 了?这不是变成我的汇报不实了吗?赶紧改回来。于是还维持了原来的 22%。由此可知,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决策过程曾经是怎么一回事。文言文假如应该占 30% 才合理,你就不能定在 22%;假如 22% 最合适,甭管谁皱眉头,你都应该坚持啊。原来在这里原则没用,完全是根据长官意志,甚至是看长官的眼色行事。" 

22% 这个文言文比例,并不是教育界的 " 共识 "。有人觉得太少,也有人觉得太多;有人主张中学不必教文言文,因为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用不到文言文;也有人 " 主张学生多学点文言文,可以采用多种教材 "。

自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诞生以来,文言文终于首次大规模进入小学语文教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6
就全国而言,多地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该版本小学语文课本选择了80多首诗歌,其中古诗47首,占教材总量的13%。小学一年级上册有1首,《静夜思》;一年级下册有4首,《春晓》《村居》《所见》《小池》。中学阶段6册书,每学期大约有4~5首古诗词,约有30首左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总计有61首古诗,其中,一、二年级各8首,三、四年级25首,五、六年级20首。从内容看,唐诗占50%,宋代诗词占30%,其他有汉乐府民歌、元、清及现代诗词。武汉中小学语文教材主要为鄂教版,一年级上册有6首古诗,分别是《一去二三里》《登鹳雀楼》《静夜思》《画》《夜宿山寺》《梅花》。其余每学期必学8首古诗词,约占所有课文的四分之一。这样,一名小学生六年内至少要学90余首。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8首古诗不见踪影,曾引起广泛争议,实际上被删古诗会以另外方式呈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解释,此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删除古诗,而是将这些古诗重新编排至各学期,改变古诗教学的方式。上海一、二年级小学生将学习20首古诗,小学阶段5年内共学习80首古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