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与后张法的区别。

如题所述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区别:

一、顺序不同:

1、先张法: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后张法: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二、施工阶段不同:

1、先张法施工阶段:a、张拉钢筋;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2、后张法施工阶段:a、构件制作和养护;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c、灌浆和锚头处理。

三、所需工具不同:

1、先张法需要预应力张拉台座;

2、后张法需要锚具,不需要张拉台座。

扩展资料:

先张法工艺的特点是:

预应力张拉前浇注混凝土,预应力转移取决于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债券,以获得优质部件,在整个过程中,除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还必须确保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附着力好,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符合设计要求的预应力值。

对于碳钢丝由于其强度高,而且表面光滑,它与混凝土的附着力差。因此,有必要采取开槽压波措施来提高钢丝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压力波一般分为两种:压力波和全压力波。施工经验建议波长为39mm,波高1.5-2.0mm。为了便于模具的释放,在铺设预应力筋前,表面和模板应刷上隔离剂,但应采取措施,防止隔离剂沾污预应力筋,影响粘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张法预应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0-14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06
第3个回答  2019-08-07

顾名思义,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区别体现在浇筑混凝土的先后顺序上,先张法是先张拉再浇混凝土,后张法顺序反过来。别的没啥大的差别,原理都是一样的,让混凝土梁提前获得初始的压应力,抵消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

后张法施工动画:

先张法施工动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