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句诗词反映了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见闻?

如题所述

因为您没有说明,“安史之乱后”,具体指哪段时间,姑且认为是安史之乱爆发后,至入蜀前这几年: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授为左拾遗,世称“杜拾遗”。不料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贬到华州(今华县)。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瘦马行》等诗作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感慨万千,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几经辗转,最后抵达成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