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

如题所述

对于脆弱性,生态学、环境学、灾害学等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尽相同的含义[11]。这里所指的地质环境脆弱性,其含义是地质环境本身所固有的、先天的、易于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灾害或负面影响的程度,即地质环境系统及其组成要素在外界条件作用下易于产生地质环境问题或地质灾害的程度。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地表植被等因素虽然对地质环境脆弱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属于地质环境的外界条件,并非地质环境本身所固有。所以,影响地质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表组成物质等。从区域尺度来看,决定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性的关键因素是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定量刻画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的指标分别为区域地壳活跃度和地表起伏度。

(一)区域地壳活跃度

区域地壳活跃度用于表征区域地壳运动的现今活动情况与活跃程度,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负面表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依据区域地质单元性状、构造活动、垂直地形变、地壳厚度异常及布格重力异常、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和地质灾害等指标,对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按照100Km×100Km的网格进行了分单元评价[12]。按照评价指标,各个单元的地壳稳定性划分为4个等级:稳定、基本稳定、次不稳定、不稳定。结果表明,中国国土面积的24%属于稳定区,56%属于基本稳定区,17%属于次不稳定区,3%属于不稳定区。

以上述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为基础,区域地壳活跃度采用下式计算:

中国地质环境变化与对策研究

式中:S1———不稳定区占地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S2———次不稳定区占地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p1、p2———权重;

G———区域地壳活跃度。

(二)地表起伏度

地表的起伏,影响着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堆积等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它从宏观上决定了一个地区地质环境的脆弱程度。衡量地形地貌对地质环境脆弱度的影响,可采用地表起伏度这一指标来表达。其计算公式为

中国地质环境变化与对策研究

式中:max(h)———地区的最高海拔高度(m);

min(h)———地区的最低海拔高度(m);

max(H)———全国的最高海拔高度(m);

min(H)———全国的最低海拔高度(m);

P(A)———地区平地所占的面积(Km2);

A———地区的陆地总面积(Km2);

RDSL———地表起伏度。

采用比较简便的加权线性累积法计算区域地质环境脆弱度。总体上,可以认为区域地壳活跃度和地表起伏度对地质环境脆弱性的贡献是相同的,在计算区域地质环境脆弱度时这两个指标的权重均为1/2。由于区域地壳活跃度、地表起伏度的地区差异很大,选用标准差形式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