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情况的“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我已经知道答案选D了,只是想知道为什么?
求解释...

1、支出乘数的大小

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上升,乘数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2、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

即货币求函数中h的大小,h越小,货币需求稍有所变动,就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挤占效应越多;反之,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

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

这四个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而它一般被认为是稳定的;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取决于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认为也较稳定,因而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为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

扩展资料

在第一部分讨论的挤出效应仅仅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讲的。实际上挤出效应在我国当今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出现了转型。宏观经济学上讲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但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挤出私人投资需求、政府与民争利、弱化积极政策效应的倾向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长期观察供给型的挤出效应在我国表现的将会更为明显,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挤出效应的转型问题。

第一,由于我国现今的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政府支出的增长并没有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民间投资的成本没有增加。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挤出效应不会出现。事实上,从1995年起,在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也实行了扩张的货币政策,市场的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利率水平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第二,由于在我国每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个体和私人经济投资占的比重仍比较小,即使利率水平上升了,对总体的投资规模影响也不大。实际上从1996年起,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体上保持稳定。

第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又确实存在着挤出效应。从1995年开始,政府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也实行了积极的货币政策,连续地降低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不断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但个体经济的投资比重并没有增加,说明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又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第四,由于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占绝大比重,因此国有经济投资的效率、国有经济投资的产出率是决定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供给型挤出效应是否出现的关键。

政府投资重点是公共基础设施和部分国有企业新建和改建项目。这些投资项目逐渐到位以后,一定会拉动社会需求的增长。但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还没有到位,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这就制约了政府投资效率的提高,限制了社会总供给量的扩大。

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不断实施,社会总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供给不能乘数地增加,通货紧缩就会转化成通货膨胀。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中的一个令人忧虑的、独特的“挤出效应”。

根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额度及外汇储备数量,即使出现了私人投资热潮,市场利率也不会波动太大。宏观经济学上的挤出效应也不会太明显。因此防范由于投资效率太低而出现的供给型挤出效应是我们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特别应当注意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需要长期注意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挤出效应跟IS曲线以及LM曲线的斜率有关,一般来说政府财政效果越大,挤出效应就越小。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时候,利率变动,货币需求变动不大,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的时候,利率上升幅度要小于私人部门支出,反过来就是利率降低,私人部门支出会很小,就是政府的支出挤占了私人的投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01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的情形下“挤出效应”更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货币需求变动一点便会引起较大变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