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捻度的捻度测试

如题所述

捻度通常不是均匀地分配在整根纱上,作测试捻度时要离开一码取样,捻度测试仪有很多种,大致设计都相同,首先把纱线被支撑点左边的钳夹住,然后拉至右边的旋转夹,刻度盘的指针为零度,将纱线夹在旋转夹上,样本纱线约10或20英寸,当旋转夹转动时,捻度被解开,当所有捻度消失时,旋转夹沿同一方向继续旋转直到捻度重新加入,指针向零标志。转数表记录总转数,总圈数除二,再除样本长度,计算出每英寸捻度。
纱线捻度测试
1概述
短纤维为了纺制成纱需要加捻,长丝为了便于加工或提高紧密度也需要加捻,捻度对纱线的结构、物理性能、织物的风格及成衣的服用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它是评定产品等级的主要依据。纱线捻度的测试方法有:直接计数法、退捻加捻法。其中退捻加捻法又分为:退捻加捻A法、退捻加捻B法、三次退捻加捻法。直接计数法适用于短纤维单纱、有捻复丝、股线、缆线;退捻加捻法适用于棉、毛、丝、麻及其混纺纤维的单纱。
2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纱线捻度的测试,了解纱线捻度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和取样要求,理解各项指标的含义。
3采用标准
⒊1采用标准:GB/T 2543.1、ISO 2061《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 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GB/T 2543.2、ISO/DIS 17202《纺织品 纱线捻度的测定 第二部分:退捻加捻法》、GB/T 14345《合成纤维长丝捻度试验方法》。
⒊2相关标准:FZ/T 10001《气流纱捻度的测定 退捻加捻法》等方法标准及其涵盖的产品标准,GB 6529《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国外相关的ASTM D 1422、D 1423、AS 2001.1.2.14、BS 2085、JIS L 1095、CAN/CGSB-4.2N0.8、BISFA等标准。
4仪器与用具

⒋1Y331LN型纱线捻度仪(外观如图1所示)。
⒋2分析针。
5原理
⒌1直接计数法是指在规定的张力下,夹住一定长度试样的两端,旋转试样一端,退去试样的捻度,直至试样构成单元平行时测得捻回数的方法。退去的捻数即为该长度纱线试样的捻回数。
⒌2退捻加捻法是测定捻度的间接方法。退捻加捻A法是在一定张力下,用夹持器夹住已知长度被测试样纱线的两端,经退捻和反向加捻后,试样回复到起始长度所需捻回数的50%即为该长度下的纱线捻回数;退捻加捻B法是在第一个试样按A法测试的基础上,第二个试样按第一个试样测得的捻回数的1/4进行退捻,然后加捻至初始长度,以避免因预加张力及意外牵伸而引起的测量误差。三次退捻加捻法一般适用于气流纺纱的产品。
检测原理见图2
6取样
根据产品标准或协议的有关规定抽取样品,产品标准或协议中没有规定的按表27-1规定抽取。
表27-1 批量样品取样 一批或一次装载货物的箱数 ≤3 4~10 11~30 31~74 ≥75 随机抽取的最少箱数 1 2 3 4 5 7环境及修正
相对湿度的变化会引起某些材料试样长度的变化,从而对捻度有间接影响。因此调湿及测试用大气应符合GB 6529的规定。
8试样
⒏1应以实际能做到的最小牵引力力从卷装的尾端或侧面取出试样。为了避免不良纱段,舍弃卷装的始端和尾端各数米长。
⒏2如果从同一个卷装中取样超过1个试样,各试样之间则至少要有1m以上的间隔,如果从同一个卷装中取样超过2个试样,则应分组取样,每组不应超过5个试样,各组之间有数米间隔。
9程序与操作
⒐1直接计数法(以股线为例)
⒐1.1打开电源开关,显示器显示信息参数。
⒐1.2速度调整:在复位状态下,按“测速”键,电机带动右夹持器转动,显示器显示每分钟转速,调整调速钮Ⅰ使之以(1000±200)r/min的速度旋转,按“复位”键返回复位状态。
⒐1.3参数设定
⒐1.3.1设定测试隔距(设定完毕后应检查它与实际测试长度是否相符)
⒐1.3.1.1短纤维单纱隔距设定
测试隔距应尽量长,但应小于纱线中短纤维的平均长度,通常测试隔距见表27-2。
表27-2短纤维单纱测试隔距 测试隔距(mm) 10或25 25或50 25或50 100及250 材料类别 棉纱 精梳毛纱 粗梳毛纱 韧皮纤维 9.1.3.1.2复丝、股线及缆线隔距
当名义捻度≥1250捻/m时,隔距(250±0.5)mm;当名义捻度<1250捻/m时,隔距(500±0.5)mm。
⒐1.3.2设定预置捻回数:可以以设计捻度为依据来设置捻回数。
⒐1.3.3根据测试需要输入测试次数、线密度、试验方法(直接计数法:F0)。
⒐1.4进入测试
⒐1.4.1按试验键进入测试,在仪器的张力机构上按(0.5±0.1)cN/tex添加张力砝码。
⒐1.4.2引纱操作:弃去试样始端纱线数米,在不使试样受到意外伸长和退捻的情况下,压启左夹持器上的钳口,将试样从左夹持器钳口穿过,引至右夹持器,夹紧左夹持器,按启右夹持器钳口,使纱线进入定位槽内,牵引纱线使左夹持器上的指针对准伸长标尺的零位,直至零位指示灯亮起,然后锁紧右夹持器钳口,将纱线夹紧,最后将纱线引导至割纱刀,轻拉纱线切断多余纱线。
⒐1.4.3按下“启动”键,右夹持器旋转开始解捻,至预置捻数时自动停止,观察试样解捻情况,如未解完捻,再按“+”或“-”键(如速度过快可用调速旋钮Ⅱ调速)点动,或用手旋转右夹持器(把分析针插入左夹持器处的试样中,使针平移到右夹持器处)直至完全解捻。此时显示器显示的是捻回数,按“处理”键后,显示完成次数、捻度和捻系数,重复9.1.4.2~9.1.4.3操作进行下一次测试,直至结束,按打印键打印统计结果。
⒐2退捻加捻法(以单纱为例)
⒐2.1打开电源开关,显示器显示信息参数。
⒐2.2速度调整同9.1.2。
⒐2.3预备程序--确定允许伸长的限位位置
设置隔距长度(500±1)mm,按(0.5±0.1)cN/tex的要求调整预加张力砝码,张力作用在两端夹持器夹持的试样上,同时调节试样长度,使指针指示在零位。然后右夹持器以800r/min或更慢的速度转动开始退捻,直到纱线中的纤维产生明显滑移,这时读取在断裂瞬间的伸长值,如果纱线没有断裂,则应读取反向再加捻前的最大伸长值,结果精确到1mm。按上述方式进行5次测试后,计算平均值,最后以平均值的1/4作为允许伸长的限位位置。
⒐2.4确定预加张力
⒐2.4.1精纺毛纱的预加张力是由捻系数决定的(如表27-2);其它纱线的预加张力为(0.5±0.1)cN/tex,在特定的情况下,如果所测捻度比纺纱机所施加的捻度高或低,建议多做一些预备试验。
表27-2 精纺毛纱捻系数与预加张力的关系 捻系数 <80 80~150 >150 预加张力(cN/tex) 0.1±0.02 0.25±0.05 0.5±0.05 9.2.4.2合成纤维长丝的预加张力如表27-3所示。
表27-3合成纤维长丝的预加张力 长丝品种 牵引丝 变形丝 高弹变形丝 预加张力(cN/tex) 0.050±0.005 0.10±0.01 0.20±0.02 9.2.5 参数设定
⒐2.5.1设置隔距长度为(500±1)mm,并检查和实际测试长度是否相符。
⒐2.5.2根据测试需要输入测试次数、线密度、测试方法(退捻加捻A法:F1;退捻加捻B法:F2)、捻向。
⒐2.5.3根据9.2.3确定伸长限位,根据9.2.4施加纱线张力砝码。
⒐2.6引纱操作:同9.1.4.2。
⒐2.7 开始测试
⒐2.7.1方法A—一次法
按“启动”键,右夹持器旋转开始解捻,解捻停止后再反向加捻,直到左夹持器指针返回零位,仪器自动停止,零位指示灯亮起,仪器显示完成次数、捻回数/m、捻回数/10cm、捻系数。重复以上操作,直至达到设置次数。按“打印”键,打印统计值。
⒐2.7.2方法B—二次法
取试样设计捻度的1/4,或者用方法A测得捻回数的1/4为依据设置捻回数。执行完方法A的全部程序后不要把计数器置零。取第二个试样并按照上述要求将其固定在夹持器之间,按“启动”键,右夹持器旋转开始解捻,当退掉上述设置的捻回数时,电机反向加捻至零位指示灯亮,电机自动停止,并显示完成次数、捻回数/m、捻回数/10cm、捻系数。重复以上双试样操作,直至达到设置次数做完测试。按“打印”键,打印统计值。
⒐3三次退捻加捻法
参数设定及操作同方法A。(区别:设定方法F3,将一根纱线经过三次退捻加捻)。
10结果计算
⒑1试样捻度计算公式:
(27—1)
式中:—试样捻度,捻/m;
—试样初始长度,mm;
—试样捻回数。
⒑2试样平均捻度计算公式:
(27—2)
式中:—试样平均捻度;
—全部试样捻度的总和;
—试样数量。
⒑3捻系数计算公式:
(27—3)
式中:—捻系数;
—捻度,捻/m;
—纱线线密度,tex。
11测试报告
⒒1记录:仪器型号、隔距长度、温度、相对湿度、线密度等测试参数,试样名称、数量、规格、捻向、捻系数等列表打印。 图3纱线的捻向 11.2结果:平均捻度/m、平均捻系数/m、平均捻系数/cm、平均值以下平均捻度/m、平均值以下平均捻系数/m、平均值以下次数、均方差、平均差不匀率、变异系数(CV%)等等。12相关知识
⒓1按以下描述确定试样捻向:先使纱线成悬垂状,然后确定悬垂部分纤维的倾斜方向,字母“S”中间段一致的为S捻,与字母“Z”中间段一致的为Z捻(图3示)。
⒓2 织物取样
⒓2.1机织物取经纱试样应取自不同根纱线,因为不同根纱线代表不同卷装。纬纱试样应从整个实验室样品中随机取得,以获得尽量具有代表性数据;如果试样从长度2m的条样中取得,通常可认为取自不同的纬纱管。
⒓2.2多路喂入型纬编针织物,从部分实验室样品的连续线圈横列中取得试样;单路纬编针织物或喂入类型不明者,从全部样品中随机抽取。
⒓2.2经编针织物,在多数情况下拆下必需长度的试样是不可能的,通常不适用退捻加捻法。
⒓3 捻系数可比较同一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即捻系数相同而线密度不同的同品种纱线,具有相同的捻回角。有特数制捻系数、公制捻系数和英制捻系数三种。它们的计算式如下:
特数制捻系数  (27-4)
公制捻系数    (27-5)
英制捻系数  (27-6)
在公定回潮率相同条件下三者可相互换算:
(27-7)
(27-8)
(27-9)
以上各式中:——各种捻系数;
——纱线特数;
——各种支数;
——各种捻度。
⒓4传统捻度测试曾在广泛国际、国家标准中记载并应用多年,其参数设定、试验步骤如上所述,允许伸长和预加张力等要素如表27—4所示:
表27—4各类单纱测定参数 类别 试样长度(mm) 预加张力(cN/tex) 测定次数 允许伸长(mm) 棉纱(包括混纺纱) 250 30 4.0 中长纤维纱 250 0.3×Tt 40 2.5 精、粗梳毛纱(包括混纺纱) 250 0.1×Tt 40 2.5 苎麻纱(包括混纺纱) 250 0.2×Tt 40 2.5 绢丝 250 0.3×Tt 40 2.5 有捻单丝 500 0.5×Tt 30 — 注:当试样长度为500mm时,其允许伸长应按表中所列增加一倍,预加张力不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20

工作原理

直接退捻法是在规定的张力下,夹住一定长度纱线试样的两端,旋转试样一端,退去试样的捻度,直至试样构成单元平行。退去的捻数即为该试样长度的捻回数。退捻加捻法是在一定张力下,夹住已知长度纱线的两端,经退捻和反向加捻后回复到起始长度所需的捻回数的一半即为该长度下的纱线捻数。微机控制测定纱线捻回数。


实验方法与程序

试验程序与仪器型号有关系,型号不同方法各异,应以产品说明书为准。下面以Y331LN/PC型电子单纱强力机为例说明。

(一)基本参数设定

1.打开电源开关,液晶显示信息参数。

2.参数设定

A、根据欲设定的指标按键盘上相应的按键,光标出现并闪动,在光标处修改参数。

参数包括:仪器型号、年月日及时分秒、试验次数、线密度、试验长度、方法设定、捻向、捻回数。

B、按位选移动光标,按﹢﹣改变数据。

C、按试验进入试验。

3.速度调整

在复位状态下,按“测速”键,电机带动右纱线夹持器转动,显示每分钟转速,旋转转速调节钮Ⅰ可改变转速,使之符合标准要求,按“复位”键返回复位状态;进入试验点动状态时,旋转调速扭2调节点动速度。

4.关于中途退出

由于本机有掉电保护功能,中途退出时要先按“测速”后按“复位”。一组试样做完后,直接按“复位”。

5.和微机联机

A.联机在仪器复位状态下联机。

B.操作根据微机“帮助”提示进行。

(二)单纱捻度测试

1.根据(一)2.项按“方法”,按“﹢﹣”选择F1;根据试样选择捻向、线密度;根据标准或许要选择试验次数和试验长度。参数设定完毕按试验进入试验。

2.将扭子开关拨向“退捻加捻”。根据纱线捻向确定夹头回转(退捻)方向。如单纱一般多为“Z”捻,将解捻方向拨至“S”,使计数正向计数。

3.校正夹距:旋松定距螺丝,按表1规定调节纱夹12、19之间的距离,然后旋紧15,使夹头12固定。

4.按表26—1规定调整张为杆上的张力重锤9的位置,以对纱线加上规定的张力。

5.定针片10的位置按表1中指出的限位值调整好。

6.将定位片7刹好;在插纱架1插上管纱,从纱管顶端轻轻拉出细纱,防止细纱产生意外伸长和退捻,穿过导纱钩2,指针13上弹簧片,再将纱从引至右纱夹19的位置上,夹紧左纱夹12上纱,然后放开定位片7,使纱受到适当张力而拉直;轻轻牵动纱线,使指针13指在弧形伸长刻度尺上11的零位时,揿动右纱夹19的弹簧柄,将纱头夹紧在右纱夹上。

图26—1纱线捻度机外形

1—插纱架2—导纱钩3—辅助夹4—衫板5—横轨6—重锤盘7—定位片8—定位架9—张力重锤10—伸长限位11—弧标尺12—左纱夹13—弧指针14—摆动片15—支紧螺钉16—固紧螺钉

17—调节螺钉18—定长标尺19—右纱夹20—零刻线21—指示线22—水平仪23—支承螺钉

24—托脚25—捻回显示窗26—预置拨盘27—调速变阻器28—电源电压表

表26—1各类单纱测定参数

7.“清零”钮,使数字显示为零,并根据不同试样选择转速。一般棉、丝选“Ⅰ”档(1500r/min);毛麻选“Ⅱ”档(750r/min)。

8.按“S开机”钮,当弧指针离开零位又回到零位时,仪器即自动停机,第二根试样的试验和以后的试验重复6、7、8三项。最后切断电源,机器状态复原。

(二)股线捻度测试

1.将试验方式开关拨向“直接计数”一侧。

2.把解捻方向选择开关拨向试样解捻方向。股线一般为“S”捻,解捻方向则为“Z”。

3.将转速拨至“Ⅰ”档或“Ⅱ”档。

4.拨动预置拨盘26,预置数应小于实际捻回数值。

5.拉开间量开关(推—关,拉—开),并旋转调节一定音量。

6.转动音响时间调节旋钮,调节一定的间响时间。

7.装夹试样参照单纱测定,按清零按钮,使数字显示为零。预加张力见表26—2。

8.按“Z开机”钮,开始解捻,听到快速变慢速间歇音响信号后,将股线挑开,认真注意解捻情况。解捻将要完毕时,右手做好停机准备。解捻一定立即按动停机按钮,记下显示捻回数据。另外,记录此时指针在弧形伸长尺上的刻度数,即为捻缩绝对值,由此可求出股线的捻缩率。如果万一解捻过头或未完,可以反向点动,或正向点动使之解完。第二次试样的试验和以后的试验重复7、8两项。(信息来源:标准集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