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啊?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

测体温时,应先将体温表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再用棉签蘸酒精擦拭消毒。现在多数是把体温表挟在腋下试温,年龄小或昏迷的小儿可采用肛门测温。

测腋下温度时,要先擦去腋窝的汗,再把体温表有水银柱的一头放在腋下夹紧,5分钟后取出。测肛温时,先在肛表圆头涂些油类物质以起润滑作用,再缓缓插入肛门2厘米左右深,3分钟后取出。肛门测温时,要用手扶着体温表,以免小儿弄碎体温表刺伤肛门。

看体温表时,应横持体温表缓缓转动,取水平线观察水银柱所示温度刻度。体温表用后,要用75%的酒精消毒。

正常人体温一般上午比下午高,刚出生1个月的小儿上午比下午高0.25℃,6个月的小儿上午比下午高0.5℃,1岁以后高1℃。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22
测量部位
正常范围/℃

腋窝
36.0~37.4

口腔
36.7~37.7

直肠
36.9~37.9

一、从产热与散热角度看体温的形成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我们知道,温度是物体所含热量多少的标志。那么,体温的形成则是因为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脑、内脏、肌肉、皮肤及其他各个器官在功能活动中均产生了一定的热量,而这些热量通过汗液蒸发、传导、对流或辐射等多种方式进行散发,人体所产热量散发出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些热量在体内的积蓄形成体温。

二、从体温的测量和影响因素看人的正常体温

表中“正常范围”对应的体温属于正常体温,它不是一个定值,受测定部位和多种影响因素的影响。表中数据的获得是在不同环境对多个个体在不同部位的体温测定后得到的一个均值和范围。

体温可通过直肠、口腔或腋窝进行测定,并因测定部位不同而略有不同。一般来说,直肠温度与真实体温最接近,口腔次之,腋窝与真实体温相差最大(见表)。由于直肠温度测量不太方便,因而多采用腋下或口腔测量。

体温受昼夜变化、环境温度、年龄、性别、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的影响。一般来讲,下午2~4时体温最高,清晨2~4时体温最低;环境温度高时,体温略高,反之略低;随年龄的增大体温呈降低趋势;女性较男性体温略高;兴奋状态下体温略高;进行体力活动时体温适度升高。

三、从神经调节的角度看体温的调节

恒定的体温是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所必须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导致生命活动紊乱,甚至是死亡。而体温的相对稳定则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神经调节的角度看,体温调节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使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具体地说,当机体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时,感受器将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递至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有关神经兴奋并引起机体的相应变化,调节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当机体所处环境温度较低时,在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散热减少。同时引起皮肤的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通过不自主战栗使产热增加。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大脑引起相应行为,如增加衣服、烤火取暖等措施减少散热。而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汗腺分泌加强,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减少产热。维持产热与散热平衡。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低温还是高温环境中,当体温恢复正常后,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都会保持均衡。
第3个回答  2005-12-17
36.5摄氏度....这是统计标准,个人体质差别有0.5度差别。小孩体温比较高,波动也大一些。
第4个回答  2019-05-17
人体各个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0.6℃,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
人体是怎样维持体温稳定的?
位于人体下丘脑中的体温中枢担负着调节人体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保持平衡的任务。当热平衡时,人体体温保持稳定。若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若散热超过产热,则体温降低。产热过程包括: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收缩,产热增加;当环境温度下降和寒冷刺激时,肌肉收缩发抖,产热增加;肝脏等内脏器官代谢加强时,产热亦增加。散热过程包括:对流、传导、辐射和蒸发四种方式。因皮肤表面面积大,故主要通过皮肤散热。
常人的体温是多少?
人和高等动物都有一定的体温。体温的产生是机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同时,体温又是机体功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随着动物的进化,体温调节功能越来越完善。低等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保持其体温的相对恒定,因此称为变温动物。人和高等动物能够在环境温度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对体内产热和散热过程的调节来保持体内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并提高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因此称为恒温动物。
在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3℃),而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但人体正常体温并不是指某一具体温度,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如对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口腔体温范围在36.7℃~37.7℃之间(而37.19℃仅是一个平均值),腋窝温度范围在36.0℃~37.4℃,直肠温度范围在36.9℃~37.9℃。人体的体温虽然比较恒定,但人类个体之间的体温有一定的差异,少数人的标准体温可低于36.2℃,也可高于37.3℃。即使同一人体温在一日内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昼夜间体温的波动可达1℃左右
文章来源:
http://www.taobao660.net
原文链接:
http://www.taobao660.net/index.php/index/view/id/15406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