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01 适当地拓宽一下阅读领域

根据我的观察,很多人的阅读领域其实都非常地窄,而这种“窄”又具体表现为“只读文学类作品”,比如小说、随笔、散文等。身边本来就不多的有阅读习惯的人读得也大都是小说等消遣类读物;翻开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榜单和各大网店的畅销书榜单,永远都是文学类书籍占了大多数。这真是一种非常吊诡的现象。

事实上,文学类书籍只是诸多读物中的一种罢了。这个世界上,还有着那么多迷人的思想、有趣的知识领域和学科,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等等等等。文学书当然是极好的,业余我也喜欢读一些小说以作消遣。但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我们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假如你只是想娱乐消遣,那多读些小说散文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想获得知识、开启心智的话,文学书作用微乎其微,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读一下其他领域、学习一下不同学科的知识了。有时候,眼界放宽一点,便能看见大不一样的风景。

02 多读些经典,少读些畅销书

之前的我,觉得只要书籍能够解答某些困惑,便无所谓经典不经典,但现在的我改变了这种想法。

因为,知识的传递是一个不断损耗的过程。比如说,如果某个知识,在最先被表达出来的时候,信息量为100,但经过多层的转述、传递后,它可能就剩下10了。为什么我们提倡深度阅读而非网络碎片化阅读呢?正是因为,网上的知识大多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损耗了的。近两年知识付费兴起,但细看之下,很多都是知识的二道贩子罢了,他们将原有的概念重新包装一下,创造一些新名词,让你产生了一种学习了新知识的快感,殊不知这些东西在很多经典书籍中早已被表述过了。而很多畅销书也是类似的道理。03 学会建立对学科的基本框架和认识

如果想要了解某个学科的话,首先要做得是什么?

我认为是要对该学科的大致框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便是找到该领域最经典的导论类书籍。这些书会详尽地介绍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流派、知识的来龙去脉等,读完后心中便可有一个基本知识框架,不至于犯某些低级错误。04 多学习一些元知识、底层知识

「元知识」这个概念最近好像很火,它的意思大概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最底层的知识」。每个人对于元知识的具体认知不同,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元知识有三种:逻辑学与批判性思维、科学哲学、认知心理学。

表现在逻辑学与批判性思维:

我们这个时代啊,信息爆炸,广告炒作乱飞,各种网络大V小V带节奏,近两年知识付费又开始兴起,内容空前地增多,但有价值的内容愈发难找了。在这种时代生存,能够独立思考、批判性地思考便显得愈发重要,毕竟,谁都不想浑浑噩噩地被生活带着走。

表现在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便是关于科学本身的探讨,即,到底什么是科学?乍一听好像很晦涩玄乎,其实不然,这些知识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我刚开始看的时候简直一种醍醐灌顶、拨云见雾的感觉。

我们中学时代,学习了很多具体的科学知识,但对于科学这个概念本身却无所涉及,实际上是舍本逐末了。

表现在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也可以说是学习科学,即关于人是如何学习新知识的学科,现在已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对将来更好地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05 记读书笔记很重要

很多人并没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但记读书笔记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看一些信息量比较大的知识性书籍的时候,否则会导致看了就忘。

我自己呢,主要会将一些感悟记到Evernote里,将比较有启发的段落截图或拍下来,并对结构性比较强的书籍会用Xmind做思维导图。

每个人的具体方法都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即可。

06 如何找好书:关注优秀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想去读好书,而是不知道如何找到好书,或者说,不知道有这些好书的存在。

我的想法是,在网上关注一些优秀的读书人,靠谱的人推荐的书质量自然不会差到哪去。起初顺着他们的推荐去看书,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路径。在知乎、豆瓣等,都有很多优秀的书单推荐,如果一开始不知道读什么书,那就从这些书单开始吧,基本不会错的。

以上,一共介绍了6点想法,不一定正确,大家可以辩证地看待。

阅读这个事情呢,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总之,一篇文章显然是讲不完的。唯一能做的,便是多阅读、多思考、多经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7
答:一个人读书,按照经验来说,要想有成果,必须要有质有量。足够数量的阅读是首要的,然后才谈读书技巧的问题。

读书的量大概一年有多少?正常大概100多本。

根据读的书的深浅,类别可以多也可以少。一年365天,一天一本一年下来读365本也很正常,比如小说类文学类的的文字就比较好读,仅就了解故事内容来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读其他的书花的时间就会比较多。所以,正常读书的大概就是一年100多本左右,分解下来就是一月10本,三天读一本。

首先要说,这个量对于经常买书读书来说很正常,网上的促销也很多。当当网的促销一周就有一回,文学小说类买下来十几块一本,一个月买两回就够看了。所以说,必要的量是必须要有的,没有一个量的积累难有成果。

其次,要想保持这样的阅读量,说明时间的块状化很重要。没有集中的时间去阅读就很难读下来这么多书,保持一个单独的阅读时间,可以有效的消化书本里的知识。零碎的阅读很难有成果出现,因为时间短,难有持续的效果。必须要有一个阅读的习惯,这是初读者所难克服的主要问题。

当然,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可能就是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总共必读的就是这些书。往往又是圣人著书,只能发挥其意。但是不能因为经典就不读其他的书,因为现代知识更为细化,广泛的阅读是必要的。四书五经往往是包含文史哲的内容,内容本身比较广泛,但总不能读出科学知识吧。

阅读量几乎决定后期的阅读质量,读多了才能相互比较,才有阅读技巧可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