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科学仪器有哪些

如题所述

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科学仪器有荧光光谱、热释光分析检测仪、脱玻化结构分析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

国家文物局科技鉴定有以下几种:

1、荧光光谱

物体经过较短波长的光照,把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放出较长波长的光,放出的这种光就叫荧光。如果把荧光的能量--波长关系图作出来,那么这个关系图就是荧光光谱。荧光光谱当然要靠光谱检测才能获得。

高强度激光能够使吸收物质中相当数量的分子提升到激发量子态。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荧光光谱的灵敏度。

以激光为光源的荧光光谱适用于超低浓度样品的检测,例如用氮分子激光泵浦的可调染料激光器对荧光素钠的单脉冲检测限已达到10-10摩尔/升,比用普通光源得到的最高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荧光光谱有很多,如原子光谱1905年,Wood首先报道了用含有NaCl的火焰来激发盛有钠蒸气的玻璃管,并得到了D线的荧光,被Wood称为共振荧光。在Mitchell及Zemansky和Pringsheim的著作里讨论了某些挥发性元素的原子荧光。

火焰中的原子荧光则是Nichols和Howes于1923年最先报道的,他们在Bunsen焰中做了Ca、Sr、Ba、Li及Na的原子荧光测定。

从1956年开始,Alkenmade利用原子荧光量子效率和原子荧光辐射强度的测定方法,以及用于测量不同火焰中钠D双线共阵荧光量子效率的装置,预言原子荧光可用于化学分析。

1964年,美国的Winefordner和Vickers提出并论证了原子荧光火焰光谱法可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同年,Winefordner等首次成功地用原子荧光光谱测定了Zn、Cd、Hg。有色散原子荧光仪和无色散原子荧光仪的商品化,极大地推动了原子荧光分析的应用和发展,使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两种。激发谱是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测得的某一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

也就是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的相对效率;发射谱则是某一固定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荧光强度在不同波长处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荧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成分的相对强度。

2、C14测年

C14测年: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法(Radiocarbondating):含C物质的C14含量在C元素中所含的比例几乎是保持恒定的,如果含C物质一旦停止与大气的交换关系,则该物质的C14含量不在得到新的补充。

而原有的C14按照衰变规律减少,每隔5730年减少一半,因此只要测出含C物质中C14的减少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它停止与大气进行交换的年代,这就是C14测年的原理。

3、脱玻化

古陶瓷的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是一种玻璃,而经研究发现,二氧化硅的均质体一直是处在亚稳定状态,有均质体向晶体转变,我们称这种过程为釉质的脱玻化转变,脱玻化技术,又称釉质脱玻化技术。

它的原理是,在同一种成分、同一个温度的前提下,烧成的釉,在自然状况下,时间越长,它的脱玻化程度越高。

通过光谱来分析,从而测算出陶瓷的年代。目前脱玻化是最好的物理鉴定方法,但是疑点:过量的消光剂,像氧化锌、氧化钡、氧化锆这类的,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个瓶子肯定是假的。古瓷器的釉面肯定没有氧化锌氧化钡嘛?这点儿还是比较值得商榷的。

另外一个疑点,国家博物馆的样本量也是有限,比如宣德宝石红等也就一两件,以此作为鉴定依据还是有些局限。

4、拉曼光谱

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原理:拉曼效应起源于分子振动(和点阵振动)与转动,因此从拉曼光谱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动能级(点阵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结构的知识。用虚的上能级概念可以说明了喇曼效应。

通过对拉曼光谱的分析可以知道物质的振动转动能级情况,从而可以鉴别物质,分析物质的性质。天然鸡血石和仿造鸡血石的拉曼光谱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地开石和辰砂的拉曼光谱,后者主要是有机物的拉曼光谱,利用拉曼光谱可以区别二者。

5、热释光测年法

热释光测年法(thermohtminescencedatingtechniques):物质具有受热发光的性质,是电子在晶格问移动时释放储存能量的结果;在一定的时距内,放射性元素U、Th和K每年提供给晶体的核辐射总剂量是一个定量,释放的光子数,即热释光强度与贮能电子累积的时间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定晶体的热释光强度和每年接受的辐射总剂量,可计算样品的年龄。这种测年技术称热释光测年法,测年范围介于数百年到100万年。主要适用于受过烧灼或加热后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考古研究中。

在地质上对于测定因风化作用,分解和再沉积而形成的各种自然岩石,矿物的混合物也有效,特别是其中的石英,长石都能作为试样。在研究黄土地层的年龄方面,也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6、光释光测年法

光释光测年法(opticalstimulatedluminescencedating):在热释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年技术。石英等矿物晶体里存在着“光敏陷阱”,当矿物受到电离辐射而产生的激发态电子被其捕获时就成“光敏陷获电子”。

它们可以再次被光激发逃逸出“光敏陷阱”,重新与发光中心结合再发射出光,这种光就是光释光信号;利用这种信号进行测年的技术即光释光法。测年范围介于数百年到100万年。

扩展资料:

国家文物局鉴定文物的主要内容:

辨别文物真伪、判明文物年代、评定文物价值和等级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鉴定过程中,应辩证地对待,不可将它们孤立起来。

1、辨伪

在文物藏品中,特别是传世品,往往夹杂着伪品。在保管、研究、陈列时,首先要把混入文物的伪品辨别出来。辨别真伪主要是对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而言。对文物史迹,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辨伪。

建筑物上的附属品石雕、木雕等毁坏之后,又按原状重新雕刻,与建筑物并非同时之物,其他构件的更换亦如此,如不辨别,把它定为原件,会引起混乱。

2、断代

辨别文物的年代,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之一。确定了文物年代,就可将其置于当时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文物的真伪,最根本的是时代不同,还有所用材料、工艺的差别。

文物断代对一切文物来说,都是必须的。在文物的断代研究中,除由于作伪而造成的一些文物年代混乱,需要鉴定辨别外,还有大量文物本身并无纪年,需要鉴定,判明年代。

一些传世文物在历史流传中,由于自然损坏,有意挖损等,给确定年代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些文物史迹如古建筑,不同朝代屡次重修,更换构件,使一座建筑物具有多时代的构件,另有一些碑刻的纪年或关键字被砸去等,这些都需要通过鉴定,去判明年代。

3、评定价值

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没有价值的遗存,不能称其为文物。在历史遗存被确定为文物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评定其是否有价值。在确定某历史遗存为文物之后,要研究它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

在研究文物的过程中,应将它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分析它的内容,鉴定它的制作工艺,揭示它的内涵及其在历史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确定它的价值高低,或它的价值的主要表现。

4、评定等级

评定等级是鉴定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中国文物法规的规定,根据文物价值的高低,把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划分为一、二、三级,把文物史迹区分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大科鉴文物鉴定中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