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从一个草根做到皇帝的宝座,真是不容易。朱元璋对待皇位继承人问题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从他对太子朱标的培养就能看出来,朱元璋为朱标找来最好的老师,公开的让朱标处理国家大事。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标成为了合格的储君。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元1392年朱标病逝,这对朱元璋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痛苦、悲痛;都不能形容朱元璋的心情。不光内心伤心,让朱元璋头疼的是,接下来把皇位传给谁。当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朱棣。
朱棣守卫北方多年,又在战场上历练过,完全能胜任。但是朱元璋没有选朱棣,主要是朱棣排行老四,前面还有秦王、晋王,如果传给他,会人心不服。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朱元璋选择了他的皇长孙朱允炆。
朱元璋病逝以后,朱允炆坐在皇位上就开始迫不及待的削藩,紧接着对他叔叔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周王、代王逮捕入狱;逼起了湘王;废齐王为庶人;仅仅几个月,弄得藩王人心惶惶。紧接着朱允炆就把削藩伸向了燕王朱棣。
朱允炆对付朱棣的方法,先拉拢燕王府的长史葛诚,又让宋忠接管了燕王的兵权。然而朱允炆对付燕王的法子也不对,葛诚被朱棣利用,给朱允炆送的都是假情报。宋忠也被燕王手下的将官耍得团团转。
上天又给朱允炆两次机会, 都被朱允炆丢掉了。一次是1399年,朱棣入京朝贺,朱允炆没有珍惜机会,两个月后朱棣又送来两个儿子当人质,可惜朱棣这个人优柔寡断,最终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朱允炆便出兵应对,朱允炆想削藩,还不想背负杀叔叔的罪名,他反复告诫前方的将士:“勿使朕有杀叔之名。”朱棣刚开始出兵的时候,非常的顺利,朱允炆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派长兴侯耿炳文上战场。
耿炳文作战的特点就是坚守不出,耿炳文是以中央的名义对抗朱棣的地方武装,无论后勤、供应都能保障。朱棣攻城也攻不进去,就在关键时刻,朱允炆把耿炳文换下来,换上李景隆统领三军。
李景隆率几十万大军便开始围攻朱高炽驻守的北平,眼看北平就要城破了,这个时候朱棣的援军来救北平,李景隆一看情况不好,自己吓得掉头就跑,结果军心涣散。战争打到第三年的时候,围困朱棣的大军眼看就要胜利了,朱允炆把大军调回来防守南京。
朱允炆的大军一调回,朱棣的军队开始消灭朱允炆回防的军队,就这样朱允炆把他的军队,都折腾完了。朱允炆只在皇位上做了四年的皇帝,朱棣攻陷京城的时候,朱允炆竟然下落不明。如果朱标不死,由他来削藩,朱棣还会造反吗?
答案是:朱棣不会造反
首先,朱标虽然宅心仁厚,温文尔雅,但是朱标非常会收买人心。《明史》记载了朱标为弟弟们求情的场景:“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或告㭎有异谋。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
朱标本身就是嫡长子,再加上他会收买人心,如果朱标继位削藩,朱棣会很老实的,听候朱标的派遣。从朱棣后来处理朱文圭的事情上来看,朱标还是对朱棣有微信的。朱棣真要造反,也不会钻清君侧的漏洞。
如果朱标继位后削藩,朱棣真要造反,朱标收拾朱棣易如反掌,朱标拥有最强大的文官智囊团,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朱标和蓝玉有亲戚关系,在军中颇有威望。然而朱棣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朱标为太子,朱棣打心眼里认为朱标就是名正言顺,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所以,如果朱标继位,朱棣也有可能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