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一下楼的典故与那几位人物有关?

如题所述

闻一多先生
何妨一下楼"的典故来自闻一多先生.抗战时候,他客居蒙自,因为潜心学术,每天除了讲课吃饭外从不轻易下楼.饭后大家出去散步,他也不去,进而被同事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坐得住,成为学人获得进步的一项内功.海派文化有一种表述叫"深水静流",说的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0
何妨一下楼的典故主要与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教授闻一多有关。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最初设在云南蒙自,闻一多先生由于潜心学术,每天除了讲课吃饭外从不轻易离开住处下楼,饭后大家出去散步,他也不去,因此被同事们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的同事们包括冯友兰、朱自清、陈寅恪、钱穆、吴宓、汤用彤等大师学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