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如题所述

1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
  2015年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报告》,使用大量精确数据对中国近10年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展作了回顾与总结。虽然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但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死亡率分别为271.8/10万、144.3/10万和68/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79.4%,因此,对慢性病的防控已刻不容缓,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顺应了医学发展的需要[2]。慢性病的致病因素来自诸多方面,主要包括不合理膳食、吸烟、缺乏运动、病原体感染、遗传和基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因此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不是单个因素引起,而是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传统的预防方法常常无济于事,而临床医学多数情况下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治标而不治本。如要标本同治,从根本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则需要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这也将为慢性病的防治开辟新的局面。临床流行病学则实现了这一整合,它以个体病例为基础,进而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研究在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它使医院内患者与患病人群对疾病的防治研究相结合,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预防医学来说,由于临床医学的介入,临床医生运用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为疾病预防提供人群向导,克服预防医学针对性不强、方向不明的缺点,大大提高预防疾病的效果[3]。对不同临床医学和干预措施进行整合,尤其是临床诊疗技术与预防保健干预技术的整合,可有效达到防控一体、防治结合的目的[2]。

  传染病的防治与监测是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地域交流的不断便捷,传染病的流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和猖獗蔓延,呈全球传染趋势,如克雅氏症(又称疯牛病)、埃博拉出血热、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等。

  如2002年12月广东河源市首次报道SARS,仅1个月在广东中山市就出现了几起医护人员同时受到感染的病例,3个月后在北京、香港相继报道出现SARS病例。随后世界多个洲多个国家都陆续出现了多起SARS案例。其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对我们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2)某些古老的传染病重新蔓延和肆虐,如霍乱、鼠疫、白喉、疟疾、肺结核等,有可能以原来或变化的形态再次出现,再次成为流行全球的瘟疫。

  (3) 恐怖分子使用生物武器进行反社会、反人类的活动,从而实现不可告人的丑陋目的。这些生物武器包括各类细菌、病毒、生物毒素、基因武器等,具有致病性强、传播面广、成本低廉等特点。生物武器自从被人类用于战争以来,带来了恐怖性灾难。1925年,日内瓦裁军大会上,多国签署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的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1972年国际会议签订《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4年11月15日加入该公约。

  医院作为疾病治疗的第一窗口,也是各种传染病的汇集区域。临床工作者要充分重视这些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传染性疾病的扩散与蔓延。负责疾病防控的公共卫生部门应与医院密切合作,将有关信息与动态随时与医院沟通、协调,做到信息准确、及时,防控、救治到位,应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医疗单位人员的预防医学知识学习,并重视技术培训工作及健康宣教[3];(2)加强监管、监察力度,随时深入指导;(3)构建公共卫生防御救治体系;(4)制定灵活的应急管理措施。只有形成密切协作的网络,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公共卫生才能切实取得成绩,有效减少疫情的发生。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分离, 已经严重地妨碍了对慢性病及传染病的防治。因此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可以有效推进慢性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防治, 既能治标也可治本,从而扭转被动局面, 是当前医学整合的重中之重。预防医学由于临床医学的介入,运用积累的丰富资料, 可以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人群向导,即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宜的预防措施, 克服了预防医学针对性差的缺点,提高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的效率,改变卫生工作的基本局面[4]。

2人文医学与生物医学的整合

  当今的医学,虽然实现了科学化,但同时又忽视了人文性。医学离科学越近,离分子越近,离患者就越远[5]。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首次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医学单纯从生物学角度治疗疾病的缺陷,第一次把人作为社会的人去思考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医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长期以来,多数的医学研究单纯局限于生物医学模式,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环境和心理等其他因素对患者和疾病的影响[6]。生物医学是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生物学及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生物医学认为生命作为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等低级运动形式组成的,因此人身上的每种疾病必须可以在器官、组织、细胞或蛋白质等大分子中找到可测量的形态或化学的不同,都可以找到理化方面的原因,并且找到治疗方法。这种观点尽管曾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文特点。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的个人都离不开群体与社会;反之任何的群体与社会也离不开每个人。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把疾病视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而且根据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紊乱来解释患者行为的异常。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患者更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因此对医学的人文性也越来越重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加之医务工作者的医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文医学的诞生成为可能。人文医学与生物医学的整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更是回归医学本质的需要,尤其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它是全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7]。如何更好地开展人文医学服务,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大概有以下几点:(1)开展人性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如某些三甲医院实行的“无陪护制度”,医院将患者住院期间所需的一切生活和医疗服务全部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这样不仅解决了一人住院,累坏全家的难题,又保证了医疗质量,极大减少了医患矛盾的产生。(2) 大力发展预约挂号制度,解决患者挂号排长队,看病等待时间长的难题,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医生可以耐心、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真正做到目前医疗水平有限的条件下“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3)杜绝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企业贿赂,禁止乱开“大检查、大处方”,使医疗费用透明化,降低患者医药费用。(4)明确告知患者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局限性,降低患者对医疗的期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情绪变化,避免强迫改变患者观点。(5)开设心理咨询课程,将其设为必修课,培养医学生与人沟通的技能,尤其是与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沟通,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学院在临床医生实习期间开设医患沟通相关讲座,就是对临床医学与人文科学整合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8]。

3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整合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呈现了空前的繁荣,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的同时,也使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脱节。以癌症为例,虽然全球各国研究的投入很多,在基础领域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但时至今日,癌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治疗除了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等方式以外,生物治疗也仍只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取得真正的临床效果。那么转化医学作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间的桥梁[9],可有效地将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成果,并指导临床的诊疗实践。转化医学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加强临床医生与基础医学研究人员的合作交流。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出现了临床医生掌握患者病情、了解医学发展需求但不知道从哪些技术途径进行研究,而基础科研人员拥有目前最先进的研究理念、科研技术但脱离临床实际。两者增强交流合作既可以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少走弯路,提供最佳的科研思路,又能让最新的科研技术服务和应用于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2)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充分调动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奖励科研技术标兵,才能不断激励科研人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3)加强多机构的充分合作。如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综合大学、科研院所、医药公司的合作交流项目。只有充分合作,才能取长补短,促进产生更多成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就是人工智能将来会有人工智能完全的代替我们的人类,在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往计算机当中输入各种各样的程序以后主要就是用来机器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2个回答  2020-10-18
80年代末随着基因组测序数据迅猛增加而逐渐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领域——生物信息学,发展迅猛的生物信息学正面临这样的态势:

1、整个人类基因组测序可能提前5年完成,因而对“解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2、基因组相关数据库及电子网络技术高度发达,使得世界各国科学家都能及时得到待分析的资料与数据,也就是就,理论研究的基本条件对所有国家的学者是相近的。

3、占基因组95%左右的废弃DNA信息的运作规律尚未有突破性认识,等待着科学家去研究。

4、蛋白质工程和药物开发前景广阔。

扩展资料:

中西医学差异:

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

“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基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学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
第3个回答  2020-10-18
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人类医学文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神灵崇拜阶段; 2、 自然医学阶段; 3、 化学医学阶段; 4、 生物医学阶段。

神灵崇拜和自 然医学阶段又被称为经验医学时代。

那个时代疾病的治疗完全依凭经验法则, 医师的训练也以师徒传授的方式进行, 缺乏系统性的治病原则, 经验传承慢, 容易陷入神秘主义。

物质医学和生物医学阶段又被称为实证医学时代。

这个阶段的医学开启於文艺复兴之後, 由於物理学与化学的快速进步, 带动了生理学与病理学的快速发展, 於是医学就进入到以科学实验为检验医学真理的年代。

透过系统化的科学验证与教育训练, 医师的经验传承变得更精确, 也更能一致化。
第4个回答  2020-10-18
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和现代化。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AI智能的发展,现在人们就医可以实现远程就医和远程问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