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阈的疼痛分类

如题所述

1. 浅表性疼痛的特点是定位明确,通常由皮肤受到强刺激引起。
2. 深部疼痛则定位模糊,常见于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
3. 内脏疼痛表现出深部疼痛的特点,定位不清晰。
4. 浅表性疼痛可以进一步分为由有髓鞘神经纤维(Aδ纤维)介导的刺痛和由无髓鞘神经纤维(C纤维)介导的灼痛。
5. 刺痛,也称作锐痛、快痛或第一痛,疼痛定位准确,仅在刺激时出现,刺激停止后疼痛即消失。
6. 灼痛,也称为钝痛、慢痛或第二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的持续性疼痛,具有烧灼和跳动感,即使刺激停止,疼痛仍持续。
7. 与刺痛不同,重复的刺激可能导致灼痛强度增加,这与C纤维激活的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时间总合特性相吻合。
8. 疼痛可以根据原因分为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它们都可以在躯体和内脏组织中产生。
9. 炎性痛由外周组织损伤引起,如创伤、感染或外科手术,表现为局部红、肿、热和功能障碍。
10. 炎性痛可导致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和反应阈值降低,出现痛觉过敏和非痛刺激引起的触诱发痛。
11. 损伤区域可能出现自发痛,炎性痛觉过敏包括原发痛和继发痛。
12. 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由神经损伤引起,伴随自发痛,如实验性神经损伤导致的症状。
13. 炎症性痛和神经损伤性痛虽然临床表现相似,但产生机制不同。
14. 疼痛根据躯体解剖定位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心因痛。
15. 躯体痛进一步细分为头痛、颌面痛、颈项痛、肩背痛、胸痛、上肢痛、腹痛、腰骶痛、盆痛、骼髋痛和下肢痛。
16. 疼痛还可以根据器官和系统分类,包括神经系统疼痛、心血管系统疼痛等八大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