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指的是毒品吗?

如题所述

五石散指的是毒品。

所谓五石散,顾名思义,其中含有五种药物,东晋葛洪所述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隋代名医巢元方则认为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尽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长期服食寒食散会导致体内燥热,严重者中毒而死,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服食寒食散,无异于现代的吸毒。

五石散又叫寒食散,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何晏作为一个玄学家,却沉迷于五石散。古代关于这位美男子的风流韵事也是被大家津津乐道。

当时就有人这样形容过何晏:“世有食钟乳、鸟喙而纵酒色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晏。晏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

苏轼则说:“世有食钟乳、鸟喙而纵酒色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晏。晏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

“近世尚书何晏,耽好声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众人喜于近利者,不睹后患。晏死之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



服食寒食散之风还对当时的“时尚”风潮产生了影响:

因为“嗑药”之后,会全身发热,所以必须要想办法散热。于是乎宽大的袍服成为了时尚,不仅看上去飘飘欲仙,而且便于散热,清爽舒适。不仅如此,长期“嗑药”,会让皮肤变得敏感,非常容易磨破,于是柔软的旧衣和光滑的木屐也成为了名士们的标配。

此外,要散热自然不能宅在家里,外出散步因此成了名士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称之为“行散”,必须疾步行走到出一身汗方好。有时候走着走着,燥热难忍,索性脱了衣服,于是连裸奔也变得见怪不怪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6
五石散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毒品。基本成分为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 “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从《世说新语》的这段描述上看,五石散真真算作中原出产的一种毒品了。

五石散本来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是东汉著名的内科大夫 张仲景先生研制,对治疗伤寒确实有一定的效用。但到了魏晋时期,五石散一下子就成为了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时尚消费。这当然要提到玄学的鼻祖——何晏何平叔。

何晏是魏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主张无为无名。他的主要功绩是在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玄学理论,他的名气多半来源于可以和“掷果盈车”媲美的“敷粉何郎”的典故和《论语集解》,还有就是“五石散”。五石散的真正兴起来自于何晏的推崇,他在张仲景先生的药方上加以改进,完成了药品到毒品的最终转换。而所谓宽袖长袍,飘飘欲仙的名士们,也是因为多半服用了毒品才使自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创作灵感。五石散服下后不禁容易上瘾,还会使人感到燥热急痴。魏晋名士多轻裘缓带,多半因为五石散的药效发作后身体燥热;不仅如此,长期服用还会导致精神恍惚,不能控制,急躁之处难以想象,发狂痴呆,及至看见苍蝇也要拔剑追赶;所以这魏晋人多脾气暴躁想来和全民动员服药也不无关系。

五石散的疗效非常明显,服用轻则十分痛苦,重则丧命。但是创始人何晏的名气和地位,加上价格不菲,使得名士争相效仿,乐此不疲,当作了一种代表身份的证件。吟诗清谈都要服散饮酒,诗句中间加上行散二字或许正是表达一种高贵,五石散已经由一种毒品变成了那个年代妖魔化的符号,它就是在那个弥漫着腥味的岁月中得以麻醉自我,放纵自我的寄托。名士们在朝不保夕的年代里,始终以一种高洁雅致的梦想支撑自己。他们宁愿服药身亡,也不希望自己在斗争的中心沉没。

五石散换来的是一时的快乐和繁华。它的推崇者,玄学创始人、代言人,也是魏武帝的女婿何晏,亦没有逃脱名士横死的命运。但是曾使多少人沉沦的五石散并没有随之消亡,却一直时隐时现地出现在历史中。到了隋唐,甚至出现了《解散方》,可见五石散的魅力所在。五石散,也许真的成为了后人对那个时代的一种遐想,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时尚,更多的是一种痛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7-16

五石散既是中药也是毒品

五石散: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五种石药炼制而成,服用“五石散”后,会浑身发热,精神兴奋乃至癫狂,需要疾走散热,这就是“散步”的由来了。又必须冷食、饮温酒、冷浴、散步、穿薄衣,如不散发药性,则须用药散发,因此又称寒食散。

五石散在汉朝之前还只是个别方士炼药求仙问道之所用,到了汉朝,拜我们的医圣张仲景所赐,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五石散的主要功效有治疗风邪入侵一类的伤寒症状,所以一开始还是小剂量的药用,只是到了后期,因其在服用之后整个神经系统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之内,神明亦觉得开明。再加上名人效应,五石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盛行。

第3个回答  2022-04-08
不是。五石散是中药里的一剂药方,是以五种石剂配合使用,人服用之后能引起中毒,是一种慢性毒药,与毒品是不同的。
相似回答